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完整版)说和做公开课优秀课件
(完整版)说和做公开课优秀课件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每一位家长都是沥尽心血。
•心不在焉: 心思不在这里。 指思想不集中。
上课时如果心不在焉,课后做练习就会遇到
困难。( 贬 义)
•慷慨淋漓: 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写文 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①一代天骄李白豪放不羁,写诗慷慨淋漓,岂能 和那些凡夫俗子相提并论! ②他的话真是慷慨淋漓。
臧克家简介
臧克家(1905-2004 )诗人, 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 和 民 歌 。 1932 年 开 始 写 新 诗 , 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 年 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 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此后,他 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 的黑手》、《自己的写照》、 《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 多部。
3、学习本文后,你认识了怎样的闻一多先生 的形象?
1、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证明闻一多先生作 为民主战士的“说”和“做”的呢?这几 件事体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①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②三件事集中体现了闻先生无私无畏 的斗争精神。
3、从第一部分中可以看出闻一多怎样的精神?
1、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 “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好在哪里?
答:①、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 直接点题,不拐弯。摆到读者眼前的引文经过 了精心挑选,言简意明。
②、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 见山,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 做的又是怎样的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 去。
答: ①两部分之间用了7、8、9三个段落过 渡。第7段承上,第8、9 段启下。 ②好处: 脉络清楚,过渡自然。
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 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答: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4、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怎么分?
三个 部分
第一部分(1-7)闻一多先生作为主要成就? 三本书:《唐诗杂论》、《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革命家闻一多
• 作为革命家方面的闻一多是怎样说、 怎样做的?
答: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 课文记叙了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 哪三件事? 答:①起稿政治传单、②群众大会演说、 ③参加游行示威。
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方面这两部分之间是 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3、从第一部分中可以看出闻一多怎样的精神?
写作《唐诗杂论》 撰写《楚辞校补》 写作《古典新义》
严谨刻苦的 治学态度
探究人物:探究革命家方面,学习爱国精神
1、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证明闻一多先生 作为革命家的“说”和“做”的呢?这几件 事体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2、说出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 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 同的地方?
•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①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 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②关兴见马忠是害父仇人,气冲斗牛,举青龙刀 望忠便砍.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秩序 : 整齐而有条理的状况
•迭起 : 指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速读全文,把握内容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 做的?这两方面各写了哪几件事?
字词字音
地壳 qiào 仰之弥高 mí 兀兀穷年 wù 校补 jiào 锲而不舍 qiè 沥尽心血 lì 赫然 hè 炯炯目光 jiǒng 群蚁排衙 yá 函寄 hán 目不窥园 kuī 迥乎不同 jiǒng 衰微 shuāi 警报迭起 dié 气冲斗牛 dǒu
字词解释
•大无畏:无所畏惧。形容英雄气概。
2、文章围绕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记叙了哪几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记 叙的详略是如何处理的?
①从唐诗入手,几年辛苦,凝结成《唐诗杂 论》的硕果;(详)十年艰辛撰写了楚辞“校 补”;(略)又向“古典新义”迈进。(略)
②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 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是从“做 ”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
这个士兵在枪林弹雨中显示了大无畏的精神。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学习不能三天打渔晒网,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目不窥园: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三年 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头 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 苦读。(为了考上重点中学,他成天目不窥园。)
•沥尽心血: 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
七 子 之 歌 —— 澳 门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 母亲!母亲!……
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 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 士。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 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 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 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 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一 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 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 的生命。
第二部分(8-18)闻一多先生作为 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第三部分(19-20)总结闻一多先 生的一生。
探究人物:探究学者方面,学习优秀品质 1、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
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好在哪里?
2.文章围绕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记 叙了哪几件事?选择的角度是什么? 记叙的 详略是如何处理的?
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方面这两部分之间是怎 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 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4、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怎分?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 的说和做的?
答:从学者方面和革命家方面来写的。
学者闻一多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