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自考)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自考)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 06225 考试题型及题量1 单项选择题 1×10 10分2 多项选择题 2×5 10分3 填空题 1×10 10分4 判断改错题 3×5 15分5 简答题 5×6 30分6 论述题 25分不考章节 第四章、第七章一般考核章节 第六章、第九章其余重点考核章节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复习题第一章住宅区的意义与组成一、单项选择题1、 A 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2、 B 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 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3、 B 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4、 C 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5、 C 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6、 D 是由城市道路或居住区道路划分用地大小不定无固定规模的住宅建设地块。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7、 A 规模介于单栋住宅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则因规模和环境而异,是一种适合于现有城市道路网,特别是旧城区的住宅区形式。

A、住宅群落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8、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的用地规模主要是以一般的 D 为基础来确定的。

A、人口规模B、土地面积C、容积率D、多层住宅区9、 A 是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划分以及各类设施配套的重要依据。

A、人口规模B、土地面积C、容积率D、多层住宅区10、高层高密度的住宅区的用地规模将分别相应地 A 低层低密度的住宅区的用地规模将分别相应地 。

A、减小、增大B、增大、减小C、减小、减小D、增大、增大11、在城市居住区中 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设置的项目、数量和规模一般均应进行 B 配置。

A、二级B、三级C、四级D、五级12、城市居住区中 道路的分级在有些情况下分为 C 设置到住宅单元级。

A、二级B、三级C、四级D、五级13、居住区规划的分级要求是以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所使用的 A 为依据的。

A、频率和人口规模B、效果和人口数量C、配置水平和人口素质D、方向分布和人口14、邻里关系是一种以 A 为基础 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

A、社会道德B、小区规划要求C、地缘关系D、相互交往15、邻里单位形成的基础是 B 。

A、社会道德B、邻里关系C、地缘关系D、相互交往16、邻里单位提出的原则是对 D 的反映。

A、社会道德B、小区规划要求C、地缘关系D、居民生活需求17、住宅分别以不同的 A 规模要求配置相应等级的服务、通路、绿地与场地设施。

A、居住人口B、人口密度C、容积率D、建筑面积18、按通路的空间位置和服务人口以及相应的道路宽度 住宅区道路可分为 C 级。

A、二B、三C、四D、五19、住宅区的公共建筑以及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均与其所 C 相对应。

A、建筑面积B、占地面积C、服务的人口D、地理位置20、住宅区的公共建筑以及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要求按“ B ”设置与布局 即所谓的“公建配建”。

A、分片B、分级C、分区D、分档21、现代社区应该从 B 出发 全方位地改善和提高住区的可居住性。

A、生活品味B、生活品质C、生活方便D、生活成本22、 D 是社区维持维护和改善发展的基础。

A、社区生活保障系统B、社区育才与就业系统C、社区交流与参与系统D、社区运营系统23、社区运营系统存在的基础在于住户和管理者的 A 。

A、互利B、互助C、互惠D、沟通24、 A 是社区运营系统的核心问题。

A、经济问题B、财务问题C、社会问题D、发展问题二、多项选择题1、住宅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 它包括 ABCDE 等。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E、住宅群落2、住宅区的组成内容包括 ABCDE 。

A、住宅B、相关的通路、绿地C、相关的商业、服务、教育、活动、道路、场地和管理等D、居民相互间的邻里关系E、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3、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的形成社区的条件包括 ABCD 。

A、有一定的社会关系B、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C、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D、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E、较亲密的地缘关系4、住宅区一般均由 ABCD 几大用地组成。

A、住宅用地B、公共服务设施用地C、道路停车用地D、公共绿地E、场地5、住宅区一般均由 ABCDE 几大系统组成。

A、住宅B、公共建筑C、道路交通设施D、绿地E、场地6、按通路的空间位置和服务人口以及相应的道路宽度 住宅区道路可分为 ABCD 。

A、宅间路B、组团路C、小区路D、居住区道路E、过境道路7、住宅区的绿地系统包括 ABCDE 等。

A、公共绿地B、宅间宅旁绿地C、道路绿地D、专用绿地E、防护绿地8、住宅区的户外活动场地包括 ABC 等。

A、幼儿和儿童游戏场地B、青少年活动场地C、老人健身与活动场地D、停车场E、道路9、社区的构成系统可分为 ABCD 几大系统。

A、生活保障B、育才就业C、交流参与D、运营E、社会活动10、生活保障系统包含有 ABCDE 以及基础设施供应保障等。

A、基本服务保证B、通行条件保证C、义务教育保障D、住房保障E、环卫保障三、判断题1、住宅区的各类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

√ 住宅区的各类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 它与其周围地区和整个城市相应的各项系统密切相关。

在物质系统的构成上 它是城市物质系统的基本单元 在物质系统的空间布局上 它是城市整体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社会生活方面 它又是整个社会生活网络的重要节点。

2、居住组团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 居住组团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 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 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 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1、住宅区的各类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

√2、居住组团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3、住宅区是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的总称。

╳4、邻里关系是一种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

√5、住宅群落规模介于单栋住宅和居住小区之间。

√6、社区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 即人际关系 。

√四、名词解释题1、住宅区住宅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 它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

2、居住区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 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 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

它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

3、居住小区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 河流等 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 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

它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 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

4、居住组团居住组团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 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 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 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5、住宅街坊住宅街坊是由城市道路或居住区道路划分 用地大小不定 无固定规模的住宅建设地块。

它的规模介于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之间。

服务设施一般因环境条件而异。

通常沿街建有商业设施 内部建住宅和其他公共建筑。

6、住宅群落住宅群落规模介于单栋住宅和居住小区之间 服务设施则因规模和环境而异 是一种适合于现有城市道路网 特别是旧城区 的住宅区形式五、简答题1、何谓邻里单位 它分为那几个层次 邻里关系是一种以社会道德为基础 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

它不同于亲缘或血缘关系。

邻里关系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 邻里间知姓名和家庭概况 每天碰面接触的自觉帮助型 第二层次 邻里间见面打招呼 但不一定知其姓名和愿意帮助型 第三层次 住户彼此偶尔见面但认为他或他们是属于自己社区一部分的应该帮助型。

2、形成邻里单位的原则有 1 城市交通不穿越邻里单位 内部车行、人行道路分开设置 2 保证充分的绿化 使各类住宅都有充分的日照、通风和庭院 3 设置日常生活必须的服务设施 每个邻里单位有一所小学 4 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色 建筑物自由布置。

3、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的形成社区的条件有哪些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了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 有一定的社会关系 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 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六、论述题1. 试述住宅区与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关系。

、住宅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它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

住宅区的组成不仅仅是住宅和与其相关的通路、绿地 还包括与该住宅区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商业、服务、教育、活动、道路、场地和管理等内容 这些内容在空间分布上可能在该住宅区空间范围内也可能位于该住宅区的空间范围之外。

住宅区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

它包含了居民相互间的邻里关系、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维系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与繁荣的内容。

因此 住宅区的构成既应该考虑其物质组成的部分也应充分关注其非物质的内容。

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

它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

居住小区是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

它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 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

居住组团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 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2. 试述社区在住宅区规划中的意义。

、住宅区规划 包括城市规划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目标是期望形成一个良好的社区,是建构一种广义交流层次上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从物质形成构筑而言是提供一些场所。

所谓“场所精神”便是一种在空间中进行的社会活动的特征。

在一定的地域之内具有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和良好的服务、居民间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安定是社区的基本特征 也是城市住宅区规划建设的目标之一。

良好的邻里关系是形成社区的基础,而邻里单位则是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现代住宅区规划理论,它对现代居住区规划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