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前言 (1)工程提要 (9)第一章概述 (12)1.1项目基本情况 (12)1.2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12)1.2.1 基础资料、文件 (12)1.2.2 有关法规、条例、文件 (12)1.2.3有关规范、标准 (13)1.3设计原则 (15)1.4编制范围 (15)1.5 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6)第二章城市概况 (17)2.1社会经济自然条件 (17)2.1.1 地理位臵及历史沿革 (17)2.1.2 气象条件 (17)2.1.3 地形地貌 (19)2.1.4 地质构造 (19)2.1.5 水文及水文地质 (20)2.1.6自然资源 (20)2.1.7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1)2.2 *****县城市概况 (22)2.2.1地理位臵及历史沿革 (22)2.2.2城市性质、特点 (22)2.2.3 城市发展规模 (23)2.3 城市给水现状及规划 (23)2.3.1城市给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3)2.3.2城市给水规划 (24)2.4 城市排水现状及规划 (24)2.4.1城市排水现状 (24)2.4.1城市排水规划 (25)2.6城市污水性质 (25)2.6受纳水体 (26)第三章工程设计方案 (27)3.1 排水体制 (27)3.2设计规模 (27)3.2.1平均日城市综合用水量指标预测法 (27)3.4.2平均日分项指标预测法 (29)3.4.3污水处理厂规模 (30)3.5 污水水质及处理要求 (31)3.5.1 原污水水质 (31)3.5.2理论分析法 (31)3.5.3参考数据 (33)3.5.4设计进水水质 (34)3.5.5 污水处理要求 (34)3.5.6 处理程度 (35)3.4污水处理厂厂址 (35)3.4.1选址原则 (35)3.4.2 污水厂厂址 (36)3.5 高原地区污水处理的特点及技术要求 (39)3.5.1 高原地区环境、气候特点 (39)3.5.2 低温污水处理的一般原则 (40)3.5.3 *****县污水处理的技术要求 (40)3.6 污水处理工艺 (42)3.6.1 采用的工艺型式 (42)3.6.2 “改良型Orbal氧化沟”工艺概述 (42)3.7 深度处理工艺及比较 (44)3.7.1 污染物去除目标与对策 (44)3.7.2 深度处理工艺选择原则 (47)3.7.3 深度处理工艺技术路线分析 (48)3.7.4深度处理方案比较及推荐方案 (48)3.8 尾水处理及排放 (56)3.9 污泥处理工艺 (59)3.9.1 污泥、栅渣组成及特点 (59)3.9.2 污泥处理目的 (59)3.9.3 污泥处理 (60)3.9.4 污泥最终处臵 (60)3.10 全厂工艺流程 (60)第四章厂外截流干管 (63)4.1设计内容 (63)4.2设计原则 (63)4.3污水截流干管计算 (63)4.3.1管道服务区域水量计算 (63)4.3.2 计算公式及设计参数 (64)4.4污水主干管设计 (65)4.4.1 管道布臵 (65)4.4.2 管道纵坡及标高控制 (65)4.4.3污水管道管材比选 (66)4.4.4 管道附属设施 (70)4.4.5 厂外工程主要工程量 (71)第五章工艺设计 (73)5.1 设计原则 (73)5.2厂区总平面及竖向设计 (73)5.2.1总平面设计 (73)5.2.2厂区道路、给水排水及通讯 (75)5.2.3竖向设计 (76)5.3生产构筑物工艺设计 (77)5.3.1粗格栅间及提升泵站 (77)5.3.2细格栅槽及旋流沉砂池 (78)5.3.4厌氧池及改良型奥贝尔氧化沟 (80).3.6二沉池 (82)5.3.7 纤维转盘滤池 (84)5.3.7紫外线消毒渠 (85)5.3.9贮泥池 (85)5.3.10污泥脱水间及堆棚 (85)第六章总图设计 (87)6.1 总图设计 (87)6.2 平面设计 (87)6.3 竖向设计 (87)6.4厂内道路 (87)6.5 运输设备 (88)6.6 绿化设计 (88)6.7 主要工程量表 (88)第七章建筑设计 (90)7.1 设计依据 (90)7.2 建筑总体布局 (90)7.3 建筑意境 (91)7.4 建筑抗震及构造 (91)7.5 防噪音措施 (92)7.6 建筑防火 (92)7.7 厂大门、围墙 (92)7.8 建筑防雷 (92)7.9 建筑设备、采暖、通风 (92)7.10 建筑防腐 (93)7.11 建筑安全 (93)7.12 其它 (94)第八章结构设计 (95)8.1 设计依据及采用规范、标准 (95)8.2一般说明 (95)8.3设计荷载 (96)8.4设计计算: (96)8.5 场地条件 (96)8.6主要构(建)筑物结构型式 (99)8.6.1 建筑物结构型式 (99)8.6.2构筑物结构型式 (99)8.7抗浮设计 (100)8.8 抗冻设计 (100)8.9构造措施 (100)8.10地基基础及其处理措施 (101)8.11基坑开挖、降水及支护 (102)8.12主要材料 (102)第九章电气设计 (104)9.1 设计依据 (104)9.2 所采用的规程、规范 (104)9.3 设计范围 (104)9.4 供电设计 (105)9.5 电能计量 (106)9.6 控制及继电保护 (106)9.7 电动机的起动方式 (106)9.8 主要设备选型 (107)9.9 全厂电缆敷设 (107)9.10 照明 (107)9.11 检修电源 (108)9.12 防雷接地 (108)9.13 通讯设施 (108)9.14 主要设备材料表 (108)第十章自控设计 (109)10.1 设计依据 (109)10.2 所采用的规程、规范 (109)10. 3 设计范围 (110)10. 4 系统概述 (110)10. 5 控制要求 (110)10. 6 测控内容及控制要求 (111)10. 7 电视监视系统 (113)10. 8 自控设备及仪表选型 (113)10.9 仪表的动力要求及接地系统 (113)10.10 主要设备材料表 (114)第十一章公用工程设计 (123)11.1 通风 (123)11.2 给水排水设计 (123)11.2.1 给水设计 (123)11.2.2 排水设计 (123)11.3防腐措施 (124)11.3.1 防腐工作的重要性 (124)11.3.2 建(构)筑物防腐 (124)11.3.3 管道防腐 (125)11.3.4 设备防腐 (126)11.4 辅助建筑物设计 (126)第十二章污水厂定员、预计建设进度及其它 (131)12.1 处理厂定员 (131)12.2 建设进度 (132)12.3 交通运输 (132)第十三章节能及环境保护 (133)13.1 节能措施 (133)13.2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134)13.2.1 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 (134)13.1.2 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 (136)13.3 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137)13.3.1 污水处理厂对周围的环境影响 (138)13.3.2 对环境影响的对策 (139)第十四章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及消防 (140)14.1 劳动保护和安全卫生 (140)14.1.1 设计依据 (140)14.1.2 安全、卫生措施 (140)14.2 消防 (141)14.2.1 编制依据 (141)14.2.2 消防措施 (142)第十五章投资概算 (144)15.1 投资概算 (144)15.1.1投资概算概述及概算范围 (144)15.1.2编制依据 (144)15.2 资金筹措 (146)第十六章工程效益 ........................................................................... - 148 -16.1环境效益 ............................................................................. - 148 - 16.2 社会效益 ............................................................................... - 148 - 16.3经济效益 ................................................................................ - 149 - 第十七章项目招标方案 ................................................................... - 150 -17.1 概述 ..................................................................................... - 150 - 17.2 招标范围 ............................................................................. - 150 - 17.3 招标组织形式 ..................................................................... - 150 - 17.4 招标情况 ............................................................................. - 151 - 第十八章结论与建议 ....................................................................... - 152 -18.1 结论 ..................................................................................... - 152 - 18.2 建议及其它 ......................................................................... - 152 -前言*****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地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
黄河与长江分水岭将其划为东西两部。
东部群山连绵,峰峦叠翠,林涛澜荡;西部草原广袤无垠,水草丰茂,牛羊成群,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绿洲”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