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县黄土梁子初级中学办着一份校刊名曰《百合》,封底有一篇文章《倾听花开》,讲述了一个峡谷中,漫山野花开遍时,野百合耐得住寂寞,汲天地之精华,孕育花蕾,当它绽放时,芳香飘满山谷……其寓示着黄土梁子初级中学的孩子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离开母校时,恰如百合开遍山川——
打好人生底色静待花开
——黄土梁子初级中学在“育德入心,成德于行”中找寻教育的真谛
通讯员:杨宗昌
现如今学生缺少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足已成为教育之痒。
单一的管理方式,用分数管学生、用升学率管教师……这样的教育,自然就缺少生机和活力。
教育是需要活力的,而教育的活力,又是通过学校来展现的。
黄土梁子初级中学本着为学生终身负责的原则,找寻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孩子的活力,但怎样发掘孩子们的潜能做最好的自我呢,他们主张“放手”教育,让学生
在自我管理中找到自我,在爱与包容中,形成一个充满暖色调的人生底色。
A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爱和尊重
“尊敬的杨校长:您好!我是一名非常爱好文学的学生,可是在文学创作上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热切盼望有一个可以与各路高手见招拆招的机会,希望学校成立一个文学社,让爱好文学的同学有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
这是黄土梁子初级中校长杨宗昌收到的一封学生的来信。
这样的信件每月校长能收到100多封,校长信箱成了学校和学生的连心桥,小小的信箱也盛着学校对学生的尊重和学生对学校的信任。
学校实行三操(早操、间操、下午操)制度后,学生给校长写信说,三九天太冷,早晨跑操出一身汗,容易感冒,而且早晨运动量大,早自习容易犯困,学校正确对待学生的诉求,冬季就改成两操(间操、下午操)。
学生给校长写信反映宿舍潮湿,缺少晾晒被褥的地儿,学校就在每栋宿舍楼前都安装了晾衣杆。
学生想看书,又觉得去图书馆借阅图书不是很方便,就给校长写信建议各班建班级图书角,学校觉得这个建议好便于学生随时阅读,就建了班级图书角。
……
一件件事情的解决,让学生感到被尊重了,更加用心地思考学校的发展了,也更热爱自己的学校了。
去年的端午节期间,学校就跑操对学生身体状况进行调查,摸底结果是学生中有患先天性糖尿病的、有患先天性癫痫的、有患脑瘤的,甚至还有一名学生患有罕见的铜中毒。
学校真正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允许特殊体质的学生不参加课间操,并与家长沟通,对需要照顾的孩子,学校尽其所能帮着安排家长陪读。
对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的孩子学校会给予更多的关心。
去年,学校有一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几次与外地打工的妈妈联系不上而觉得生活无味,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了解了情况后,校长杨宗昌与这个孩子进行了谈心,从学校到外界,从农村到城市,对她描述生命的美好,并与家长沟通,希望用家庭温暖唤回她积极的生活态度,现在这个孩子已
能快乐地学习和生活了。
B体验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先哲朱熹曾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
校长杨宗昌说:“育德入心,成德于行。
体验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
每年的重阳节,学校团委都会组织学生去镇敬老院献爱心,打扫卫生、晒被子、整理床铺、陪老人聊天,精心排练文艺节目为老人演出,在行动中向孩子们渗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007年学校成立了“阳光爱心社”,在教师节等特殊节日,学校都开展节日献爱心即“牵手弱势群体,关爱贫困生”的“阳光爱心”现场捐助活动,全校师生现场捐款,在开学典礼时“阳光爱心社”会拿出一部分捐款发放到贫困生手中。
在开展这些活动中培养了孩子们“古道热肠、互助友爱”的精神。
学校每周确定一个小红帽自主管理实践班级,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参加到学校的管理中,切身体会管理者和劳动者的辛苦,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教育。
2011年冬天,七年级的于翠颖负责门卫执勤时,看到了这样一幕:周一早晨,一位家长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学校,说由于家里穷孩子周日返校时没能带上生活费,孩子走后,她赶紧张罗,起早走了十几里山路赶到学校送钱。
一周结束后,于翠颖写了一篇颇富情感的值周总结“冬日的早晨很冷,
阿姨来到校门前时,头发上的霜都结成了冰……值周中,有一个景象让我总觉得心里酸酸
的,大部分家长穿得都很破旧,但给孩子送来的一包一包食物却很丰盛,可怜天下父母心呀!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呀!我们只有好好学生,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对得起他们。
”
真懂了生活,也就不愁没有生活的素养。
打上了这样的人生底色,孩子的人生才能抵得过流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
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
C撒什么种子结什么果
教育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这些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他们在接受先进的教育的同时,更应该坚守着农人的勤劳、朴实、善良。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人放弃了古法耕种,默默地喷洒了农药、施以化肥,让作物茁壮成长,结果是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找不到一粒安全的食物。
而坚守原生态,就意味着贫穷和无奈。
这种两难的境地,决定了农人的坚守需要外力相帮。
同样,农人的孩子是坚持朴实憨厚不矫情,还是在快速的场景切换中,心理受到冲击随波逐流。
有人说“即使你没有信仰,周遭寺庙林立,会给人一种出尘的氛围。
”
在黄土梁子初级中学校园内墙壁上、花坛里、绿荫间、风景石上,随处可见师生撰写或搜集的格言、名言、警句。
近7000平方米的笔架山植物园与“龙品书苑”公园,教室内班级宣言、德育专栏、师生随笔等等这些,让校园处处浸润着人本理念与关怀。
学校还把古人有关惜时、劝学、立志、修身的诗词篇章搜集整理,编辑成《中国古代劝勉诗词集》作为校本课程开设,让学生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深邃的哲理,沉静下来去求学、修身。
同时搜集整理平泉地域文化、契丹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作为校本教材的一部分,让学生了解家乡历史,从而培养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决心。
黄土梁子初级中学校长杨宗昌说“这些孩子刚刚脱离父母的羽翼,既有获取自由的喜悦,也有对新环境的惴惴不安。
初中学生,除了完成学习任务,最关键的是让他们树立一
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一定意义上做人比做学问重要;身体好比学习重要;习惯好
比成绩好重要。
”
D燃起每个孩子的希望
“使每个人都拥有希望,使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才是教育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黄土梁子初级开展的“十星”班级达标评选活动,从礼仪、环卫、守纪、学习、进步、文舍、诵读、体育、音艺、勤俭十个方面规范孩子行为,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
“十星”评比活动是对只注重结果,轻视过程的功利性教育模式的颠覆,改变着用成绩一把尺子量学生这种弊端百出的考量标准,同时“十星”评比增加了学生的幸福感和自信心。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自我教育能力越强就越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其生存和发展能力就越强。
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既要达到强健体魄的目的,也要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自信心,学校把学生的身体形体美的培养作为音乐、体育学科教学整合的重要内容。
列队背诵校园三字经、国颁操、韵律操、大摆臂走和密集型跑步。
而全校近2000多名学生列队背诵《校园三字经》,气势磅礴,意气风发,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个人的精神品质。
密集型跑步,培养了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杨宗昌校长说:“通过初中阶段的几年生活,从这里走出的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认同、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顽强的学习精神和生活能力,这就是我们学校追求的一种品质。
”
民族复兴在国民,国民觉醒在教育。
可见育人是事关国家兴盛、民族兴衰的大事。
黄土梁子中学深感使命重大,他们以德育为载体托起了育人工程。
“是谁巍然屹立笑看桑田沧海,一身青出于蓝敞开龙的胸怀,是谁翩翩起舞登上世界舞台,一身中国的范儿唱着东方情怀……”5月8日上午9:40在校本操《中国范儿》节奏明快的旋律中,黄土梁子初级中学的孩子们在操场上欢快地舞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