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试卷讲评

高三地理试卷讲评


劳动参与率,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是用来衡量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指标。下图为我
3.以下说法对景观地区描述可信的是( A ) A.湖泊盐度季节变化明显 B.沙丘1-4月移动速度快 C.沙丘缓坡大致朝向西方 D.春夏时节生物众多
劳动参与率,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 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是用来衡量 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状况的指标。下图为我国分年 龄组劳动参与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4-5问题。
C
“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至今仍 有留存。在我国的关中平原,人们在平地上挖出 一个方形的深坑,然后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 来居住,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颗高大的 树,树冠冒出地面。读关中平原“地坑院” 景观图,完成6-7各题
景观图,完成6-7各题
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至今仍有留存。在我国的关中平原,人们在平地上挖出一个方形的深坑,然后在深坑的四壁开 ““ 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至今仍有留存。在我国的关中平原,人们在平地上挖出一个方形的深坑,然后在深坑的四壁开凿
下图为某地锋面气旋示意图,读图完成 7~ 8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 分)
练一练:
下图为某地锋面 气旋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题 1.此时( D ) A.甲、丙两地多阴雨天气 B.乙地气温高于甲地 C.丙、丁两地气流下降 D.丁地风力大于乙地
36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被称为“中国冬枣之乡”,种 植面积50万亩,年产3亿公斤,年销售收入30亿元。沾化 冬枣栽植历史悠久,百姓自古就有“房前屋后三棵枣树” 的习惯。沾化冬枣成熟期晚,其皮薄光滑、肉质细嫩、 清甜多汁,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 价值为百果之冠,但自然保鲜期只有7天,质脆皮薄,极 易摔碎。沾化冬枣喜光性强,对环境适应性强,但尤喜 土质较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壤土或沙壤土,其生产 发育要求较高的温度。下图为沾化区及其周边地区示意 图。
4.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随着年龄增长,劳动参与率呈升降交替变化趋势 B.我国经济活动人口的主体集中在20-49岁 C.随着年龄增长,劳动参与率呈波动上升趋势 D.15-19岁人口劳动参与率逐年呈上升趋势
5.我国为应对劳动参与率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 可能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放开二胎生育政策 B.提高居民的受教育水平 C.适当延长退休年龄 D.取消养老金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练一练:
1998年,国土资源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石灰岩广布的百 色地区乐业县进行土地资源调查时,发现了一种世界罕 见的地质奇观——乐业天坑群(图甲)。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3.图甲所示地貌形态与四幅图中的哪一种地貌形态成因相 同( C ) A.① B.② C.③ D.④ 4.形成这种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B ) A.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 C.断裂下陷 D.冰川侵蚀
读下图,某河流示意图,回答8-9 题。
8.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中游落差小 B.地转偏向力作用 C.河流含沙量大 D.入海口潮差小
A )
9.造成乙现象出现的外力作用可能是( A.地壳运动 B.风化作用 C.侵蚀作用 D.堆积作用
C)
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貌景观:
风化作用:化学风化
物理风化
及格率 优秀率 30% 10%
答题卡展示:
答题卡展示:
答题卡展示:
答题卡突出问题: 1.答题思路不清 2.方向不明 3.布局、书写差
考点展示(选择题)
第1题组1-3题:关于巴西东北部海滨地区河流入海 口处形成沙湖共存景观。考察了地貌的成因,气候 状况及水文状况,更考察了获取信息与解读信息的 能力(难易程度:难) 第2题组4-5题:以新概念劳动参与率为载体,考 察人口增长与相关叙述。考察调动知识能力与读 图能力。(难易程度:中)
第四步
考情分析:
1 题号 2 3 4
成绩分析
5 6 7 8 9 10 11
选择题 28 做对人 数:
本次考 情况分 析:22 25 45 Nhomakorabea40
19
52
20
31
19
28
平均分: 51.48
最高分 74
最低分 32
及格率 优秀率 17.8% 5%
下次考 试奋斗 目标:
同难度: 55
最高分 85
最低分 50
(5)获取、解读、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36题第 一问、第二问、37题第一问;)
试卷讲评:
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沙漠位于巴西东北部海滨地区,沙丘从海岸 一直向内延伸50千米,每年向陆地推进20厘米,洁白的新月形沙 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的湖泊。据此回答下列1~3题。
1.据图推断关于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沙漠中 沙丘的沙源主要来自于( B ) A.洋流从亚马孙河口携带泥沙在沿海地区沉积 B.河流携带泥沙在入海口附近沉积 C.通过风力输送的内陆地区沙尘 D.雨林大量砍伐,经风力长期吹蚀裸露的地表 2.能观赏到图中沙湖并存景观的最佳时间是 ( C)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6.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 其主要作用是( C ) A. 遮挡风沙 B.遮阳挡雨 C. 防外人跌入 D.美化建筑
7.建造“地坑院”民居的自然条件是( A.土质黏重,不易挖掘 B.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 C.地下水浅,易挖出水 D.夏季降水多,地坑易蓄水
B)
读下图,某河流示意图,回答22-23 题。
答案:1.加大培育优质新品种的力度,提高冬枣 品质;2.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品牌优势与提高品 牌知名度;3.对冬枣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提升附加值;4.规范枣农的生产行为,确保冬枣 绿色安全等。
37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2017年春节期间,央视播出了《航拍中国》第一季, 网友评价“新疆篇美哭了。”乌伦古湖是新疆重要 的渔业基地,鱼类经过春殖、夏长、秋壮和半冬眠 (一旦水温低于七摄氏度,湖鱼就会进入半休眠状 态,不再吃东西,鱼体内干净无腥味),每年 1月是 起网捕捞最佳时节。下左图为新疆某区域河湖分布 图,右图为乌伦古湖及周边水域图。1969年,修建 了从额尔齐斯河引水至乌伦古湖的调水渠。.
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
高三地理试卷讲评
主讲人:段锐 2017-12-8
QQ:1104331598
学习目标:
1.能够提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学会读图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3.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 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第一步
• 成绩分析
• 试题分析 • 试题讲评 • 总结
第二步
第三步
1.分析乌伦古湖冬季捕鱼的原因。(8分)
答案:①经过夏季的休渔和投放鱼苗,渔业资 源丰富;②鱼类进入半休眠,无腥味、鱼肥味 美;③冬季气温低,便于储藏;④临近春节, 销售市场广阔
(2)分析乌伦古湖鱼类资源丰富、特有物种多的原因。 (8分)
答案:①湖泊面积广阔,为鱼类提供了广阔 的生存空间,故鱼类资源丰富;饵料丰富。 ②湖泊相对封闭且非常古老,湖中众多鱼类 经漫长时间的进化,形成当地特有的物种, 故特有物种多。
第37题:以新疆乌伦古湖是我国重要渔业基地 为背景,考察乌伦古湖冬季捕鱼的原因;渔业 资源丰富和特有物种多的原因;额尔齐斯河汛 期长的原因。同时也考察了描述论证地理事物 的能力。(难易程度:难)
42题: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为追求经济效益, 在陆地上修建高位虾池对当地带来的不利影 响。重点考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难 易程度:中).
(2)在冬枣栽植过程常采用清除徙长枝, 处理竞争枝,回缩延长枝,疏截过密枝、细弱枝、 重叠枝,清除损伤枝和病虫枝等修剪技术。 说明主要目的。(6分)
答案:1.保持树冠通风透光;2.控制冬 枣产量,提高冬枣品质;3.延长枣树结 果年限等
(3)试为促进沾化区冬枣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 合理化措施。(8分)
(3)额尔齐斯河汛期较长,约从4月持续到10月,试分析原因。(8分)
(3)额尔齐斯河汛期较长,约从4月持续到10月, 试分析原因。(8分)
答案:①河流补给类型多,且错开季节;②春季季节 性积雪随海拔增高次第融化,补给时间长;③夏秋季 节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大量补给。
42【地理—环境保护】(10分) 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 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影响农业的条件:
自然条件: 地形(影响农业类型)、气候(光热水)、 土壤(酸碱度、肥力、质地影响作物种类和 产量)、河流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
农业技术条件:机械、化肥、良种、保鲜
(1)分析沾化区种植冬枣的有利自然条件。(8分)
答案:1.该地区为温带季风性气候,夏半年光热资源 丰富,雨热同期,昼夜温差较大;2.该地区地处黄河 下游冲积平原,地形平坦;3.土壤为沙壤土,有机质 含量较高;4.有河流流经,灌溉条件便利。
冷气团
冷 气 团 暖气团
10.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洗车指数数值最低的是 ( ) A A.① B.② C.③ D. ④
11.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自驾游汽 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 D ) A.气温:暖一冷一暖 B.气压:低一高一低 C.降雨:晴一雨一晴 D.风向:西北风一西南风一东南风
难点点拨:
(1)以巴西东北部海滨地区沙湖共存自然景观和材 料为载体,考察沙源和对该地景观的描述,观看的最 佳时间。考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能力(第1-3题)
(2)以“地坑院”为背景考庭院栽树的作用, 重点考察提取信息的能力(第6题)
(3)以图片为背景考察读图能力与影响地貌的成因。 (第8题) (4)以洗车指数材料和锋面气旋图为背景考察 解读信息能力与锋面气旋天气状况(第10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