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断教学设计模板
接着,孟德尔对子二代中高茎与矮茎的个体数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发现高茎1064株,矮茎277株。它们们的比接近3:1。
那么,这个结果是不是偶然呢?
接着,他又用其他六对相对性状做了同样的实验,得到了这样的结果。(展示PPT)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分离比呢?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下次再讲。
通过听老师讲故事,引起对本节内容的兴趣。
胡燕 100907009
片断题目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重点展示
技能类型
导入技能、讲解技能
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
2、能区别解释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纯合子、杂合子等概念。
3、能概述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
教学技能要素
1‘3‘根ຫໍສະໝຸດ 书本回答问题。思考后回答问题
回答:不是
通过教师的引导边思考,体验孟德尔发现科学规律的过程。
导入
讲解
设计思路说明
首先以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以孟德尔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参与到孟德尔的实验中去,结合教材,提出环环相扣的问题。
2‘
、
4‘
导入:在上本节课之前,先给同学们讲故事,一对夫妻都是双眼皮,生出了一个单眼皮儿子。丈夫说:眼皮是遗传的。由此怀疑儿子不是自己的。经血型鉴定,丈夫的血型是AB型,妻子的血型为O型,而儿子的血型是A型。由此更加怀疑儿子不是自己的。经过DNA鉴定,儿子确实是他亲生的。
同学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孟德尔在一百多年钱给了我们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
简单介绍孟德尔的历史。(PPT展示)
提问:为什么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更容易成功呢?
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
讲述:人工杂交的基本流程:
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提问:套袋的目的是什么?
防止外来花粉粒的干扰。
讲述: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另一个原因: 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型。
孟德尔用纯种高茎与纯种矮茎杂交,他惊讶的发现子一代全是高茎,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矮茎基因消失不见了呢?
带着疑问,孟德尔继续用F1进行自交,结果后代中既出现了高茎也出现了矮茎。孟德尔认为矮茎基因并没有消失,只是隐而未现。于是他把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把未显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板书遗传图解)
例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提问:人的红绿色盲和近视眼是不是一对相对性状?
孟德尔经过分析观察,选择了七对相对性状做杂交实验。(用PPT展示7对相对性状。)
讲述:为了便于分析,孟德尔分别对每一对性状进行研究。在这里,我们要用到遗传图解。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遗传图解中几种常见的符号吧!板书:P—亲本;♀—母本;♂—父本;F1—子一代;F2—子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