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论合同法中的合同自由原则姓名王洋教育层次本科学号************* 省级电大陕西电大专业法学分校宝鸡分校指导教师李妮教学点分校直属目录1.合同自由原则的含义 (1)1.1缔结合同的自由 (1)1.2选择相对人的自由 (1)1.3决定合同内容的自由 (1)1.4选择合同方式的自由 (2)1.5变更合同的自由 (2)1.6终结合同的自由 (2)2.合同自由原则的形成 (2)2.1合同自由原则形成的经济基础 (3)2.2合同自由原则形成的政治、法律基础 (3)2.3合同自由原则形成的理论基础 (4)3.合同自由原则的确立 (5)4.合同自由原则的地位 (6)5.合同自由原则受到的冲击 (7)6.结论 (8)论合同法中的合同自由原则【内容摘要】:合同自由原则有时也可称作:“合同自愿原则”。
我国合同法第4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
”合同自由原则作为近代私法三大基本原则之一,是意思自治的必然结果,又是合同法的最基本原则之一。
合同自由原则,虽然不是私法自治原则的全部,但却是最重要内涵。
合同自由原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身自由和意思自治的延伸。
我国已进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加入WTO后,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无限空间和广阔的舞台。
机遇与挑战共存,我国的私法制度特别是合同法受到来自西方国家发达私法的强烈冲击。
【关键词】:合同自由原则、合同自愿原则、意思自治、契约自由。
1.合同自由原则的含义1.1缔结合同的自由指双方当事人均有权选择是否缔结合同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决定合同内容等方面的前提。
如果当事人不享有缔结合同的自由,也就谈不上自由决定合同内容的问题。
1.2选择相对人的自由指当事人有权自由决定与何人订立合同,此种自由通常可以包括在缔结合同的自由之中,但也可以与其相分立。
例如,在现代社会某些公用事业服务领域不存在竞争,公用事业组织利用其垄断地位,以标准合同方式从事交易时,消费者则别无选择。
也就是说,他们很难享有选择订约伙伴的自由,但他们毕竟享有订约契约的自由。
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说,选择缔约伙伴的自由和缔结合同的自由还是有区别的。
也正是这种区别,使我们看到,要真正实现该项自由,必须以市场交易中有大量的参与主体存在为前提。
因此,这项自由能否在市场交易中实现,关键在于有一个充分的完全竞争市场存在。
1.3决定合同内容的自由指双方当事人有权决定怎样缔结合同具体条款的自由。
从自由决定合同内容上讲说当事人有权通过其协商,改变法律的任意性规定,同时也可以在法律的有名合同之外,订立无名合同或者混合合同。
但是,合同的内容若违背了法律、法规的强行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要求,则被宣告无效。
1.4选择合同方式的自由指缔结合同的形式由双方当事人自由选择。
古代法律曾经十分注重合同的缔结形式及程序,如古罗马法对买卖的仪式做了具体规定,被称为“曼兮帕蓄”。
近代法律则崇尚形式自由,随着经济生活节奏化的快速发展,现代合同法越来越注重交易形式的简化、实用、便捷、经济,从而在合同方式的选择上以“不要式为原则,以要式为例外”。
1.5变更合同的自由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可以合意的方式就合同的给付方式、标的物、价金、债之关系的转移等事项进行调整,这是合同自由原则的当然内涵。
因为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合同的目的,市场环境、社会政治等情势都有可能改变,因时而修正合同使之适合新的情势乃合同自由的必然要求。
1.6终结合同的自由合同的终结往往是因债的履行,对于即时清洁的合同,无所谓终结的自由。
此处所说的终结合同的自由,是指在合同关系存续中,当事人可以合意解除或终止合同的自由。
如租期未届满的租赁合同,双方当事人可合意提前终止租赁合同,因为随着情势的改变,合同的继续履行不再给当事人带来利益,帮当事人享有终结合同的自由能使当事人的目的更可能得于实现。
2.合同自由原则的形成一般认为,合同自由的思想最早起源于罗马法,在查士丁尼《民法人权》有关诺成合同的规定中已基本包含了现代合同自由的思想,《法学阶梯》中的自然法及其倡导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自然法规则,也成了合同自由的出发点。
但应当看到,古代私法中主体的不自由性是显而易见的,宗法统治、人身依附的身份观念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自然经济排斥了生产活动的社会化,合同以及自由并未成为社会的强烈要求,所以罗马法也并未形成真正的合同自由原则。
一般学者认为,古典合同理论是在18、19世纪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合同理论。
正是在这个时候才具备了合同自由原则所需要的经济、政治和理论基础。
2.1合同自由原则形成的经济基础合同自由原则存在一个假定的基础——完备的自由市场,在资本主义前,完备的自由市场是不可能存在的,就是在资本主义的15世纪,也不存在这样一个市场,那时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很脆弱,经济只有借助国家行政权力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的发展,这种要求的体现是经济学上的重商主义以及以此为据的经济管制政策,然而无从谈起合同自由。
19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成长壮大,单纯地依靠经济关系上的无声强制,就足以保证榨取剩余价值的实现。
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充分实现自由竞争。
而长期发展而日趋成熟的自由市场已经能较好地适应资本自由发展的要求:1、经济主体的自由性和平等性和自愿性,竞争的双方不受他方控制,意志完全是自由的,由此,合同自由的先决条件已经具备,与此相适应,合同法没有具体琐细的规定,也不借助社会政策来限制个人的自治和市场的自由。
2、大量的缔约当事人可供选择。
资本主义经过长期的发展,自由竟争的结果导致各种经济主体大量涌现,社会分工细话、新的行业不断产生、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人们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空间,人们根据市场规则选择最合适的相对人实现利益最大化才得以实现,合同自由才可能实现。
2.2合同自由原则形成的政治、法律基础合同自由虽然属于司法领域,但它从根本上离不开政治自由和现实法律和法律制度的保障。
合同自由无非是政治自由在私法中的体现,是政治自由权的变种。
考察一下“交换自由”的发展史,它和政治的发展是一致的,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奴隶与奴隶之间、平民之间、奴隶主之间可能存在平等自由的交换关系,但他不具有普遍性,社会两大对立的阵营不可能平等,就连形式上的平等也不可能。
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当初号召人民起来斗争的“天赋人权”理论溶于《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以及各国宪法之中,融入了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一切生而平等,人们对财产、自由和自上而下的有着不可否认的自然权利,政府的正当职责是承认和保护这些权利以及保证人们相互之间的平等。
只有在这种制度下,合同自由才能实现。
同时,法律观念以及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保障自由、公平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为市场主体的行为自由、交易的公正提供了保障,为主体追求经济利益提供了合理的预期。
当然,为与政治上的自由、平等得以实现密不可分,但正是这样一种符合自由竞争时代的法律制度,保障了瓜皮帽,促进了合同自由的形成和发展。
2.3合同自由原则形成的理论基础按照资产阶级法学家的观念,合同自由原则在法律上的确认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的理论:1、18世纪至19世纪的理性哲学。
根据理性哲学,人生而平等自由,追求幸福和财产是个人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志自由,这种意志自由是个人行为的基础,个人必须在自己自由的选择下,按照自己的意志才能承担义务、接受约束。
法律的职责就是赋予当事人在其合意中表达的自由意志以法律效力。
对这种自由的限制愈少愈好。
正是在这种自由意志的理论基础上,合同乃是自由意志的产物。
因此,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由成为近代合同法的首要原则。
2、社会合同理论。
社会合同理论在合同自由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自然法的社会政治理论发展的黄金时代是17、18世纪,而这也是社会合同论盛行的年代,此时它常常和社会合同理论结合在一起,社会合同理论提供框架和程序解释,自然法实质性的精神。
在社会合同理论和自然法之间形成了一种兴衰与共的关系。
如自然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格老秀斯认为,遵守合同也是自然法的组成部分,因为除了订立合同的方法,人们不可能用其他的方式来通过相互限制而建立一种社会关系。
在18世纪末,当社会合同理论在古典自然法学派和启蒙思想家的长期努力下,在欧洲已成为一种时尚的政治学说。
它是与合同自由并列的理论,只不过它是针对公共权力而言,而合同自由是针对个人的权利而言,是市民社会中的规则。
进一步看,社会合同理论为意思自治(合同自由)提供了更为有利的论据。
这表现为,如果说人的意志具有足够的力量创造一个社会及法律上的一般义务的话,那么人的意志毫无疑问地能够创设约束当事人特别的权利义务。
3、经济学领域中以亚当斯密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这一思想是合同自由观念的思想渊源。
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一书中猛烈抨击了重商主义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提倡彻底的自由放任的经济,废除限制。
他认为每一个经济主体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时都被一只无形的手引导着风吹雨打促进并非属于他原来意图的目的。
因此,最好的经济政策就是经济自由主义,政府对人类事务的干预具有百害而无一利。
每一个人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自由竞争,既可以促进社会的繁荣,也可以使个人利益得到满足,国家的任务主要在于保护自由竞争,而非干预自由竟争。
正如我国台湾学者苏明诗所指出的:“各个人不分强弱、贤愚,均得以自己之意思活动,而社会之利益,亦应当与其各个成员之个人利益相一致,故自由竞争,应为社会之最好指导原则。
”因此,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为合同自由原则提供了经济理论的根据。
3.合同自由原则的确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首先要认识合同法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市场经济是动态的过程,始终处于运行状态,无数交易活动构成完整的市场,只有靠法律才能保证交易活动的正常进行,一句话,必须有合同债和合同法才能保障交易活动的顺利开展。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而言,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合同法便是维持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法律;其次,要正确认识合同自由原则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节供求关系,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要通过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的互动调节。
市场机制的特征主要是市场机制的决策者是各个分散的经济主体,市场机制的推动力量是经济主体自身的经济利益和他们之间的竞争。
因此,市场经济主体是否具有独立性是市场机制能否发挥作用的前提,只有市场主体享有充分的自由,才可能形成真正的竞争,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才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合同法规定了缔结合同的自由,是市场机制能发挥作用的前提要求。
我国对合同自由原则的认识是同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不断深化紧密相关的,这个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建国后到1981年《经济合同法》颁布之前,这一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强调国家计划,否定合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