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Criminal Procedure Law)适用专业:法学专业课程学时:70学时课程学分:4学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法学本科专业十四门主干核心课程之一。

刑事诉讼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三大程序法之一,它是规定刑事诉讼程序的部门法,是法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基本制度和程序,熟悉刑事诉讼法律条文,领会刑事诉讼法的精神实质,树立诉讼公正、民主的现代法律意识。

学习侧重于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司法工作或法律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系统性与知识点讲解相结合,在有限的学时内,按照刑事诉讼程序的前后次序展开进行教学,将刑事诉讼的价值、原则、目的、构造、行为、阶段等理论贯穿于刑事诉讼各程序之中。

本课程的体系有三个部分,即绪论(包括刑事诉讼原则、理论、刑事诉讼史等)、刑事诉讼各论(立案、侦查、审查起诉、一审程序、二审程序以及刑事特别程序等)、刑事诉讼证据论。

二、课程的内容与学习目标和要求(一)理论教学内容与学习目的和要求第一章绪论【学习目的和要求】着重掌握刑事诉讼法的概念,掌握刑事诉讼法的渊源及刑事诉讼法与宪法及刑法的关系;掌握刑事诉讼目的及目的理论,明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和立法根据,重点掌握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以及各项任务之间的关系;重点掌握刑事诉讼构造的概念、原理;掌握中外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重点掌握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主要内容。

理解刑事诉讼法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理解刑事诉讼法学的科学体系。

【本章内容】第一节刑事诉讼一、诉讼及刑事诉讼概念、特征二、刑事诉讼的概念、特征三、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异同第二节刑事诉讼法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特征二、刑事诉讼法的渊源和内容三、刑事诉讼法与刑法、宪法的关系四、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第三节中外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一、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二、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第四节刑事诉讼价值、目的和构造一、刑事诉讼价值二、刑事诉讼目的三、刑事诉讼构造第五节刑事诉讼法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二、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学习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地位和意义,掌握刑事诉讼的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司法独立原则,辩护原则,比例原则,禁止重复追究原则,程序参与原则等原则的含义与要求。

重点掌握分工负责、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原则,程序法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本章内容】第一节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一、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地位和特征二、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确定第二节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二、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三、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第三节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一、程序法定原则二、无罪推定原则三、司法独立原则四、辩护原则五、比例原则六、禁止重复追诉原则七、程序参与原则第三章刑事诉讼证据【学习目标与要求】着重掌握刑事证据的概念和意义;着重掌握证据裁判主义与自由心证主义的概念和含义;掌握证据的种类、证据的分类。

掌握证据的收集和审查判断的原则和程序,掌握诉讼证明的概念和特征,掌握证明对象的含义及内容,掌握证明责任的概念及承担;了解证明要求和证据规则。

【本章内容】第一节证据的概念与意义一、概念二、特征三、证据的意义第二节证据的种类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第三节证据的分类一、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二、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三、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四、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第四节证明一、刑事证明的概念与特征二、证明对象三、证明标准四、证明责任第五节证据的收集、审查和判断一、收集证据二、审查判断证据三、运用证据认定案情第六节证据规则一、概念二、关联性规则三、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四、传闻证据规则五、补强证据规则第四章刑事诉讼中的国家专门机关与诉讼参与人【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学校,重点掌握刑事诉讼中的各国家专门机关的性质、任务和职权,掌握各国家机关的组织体系。

掌握诉讼参与人的概念和分类,掌握诉讼参与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以及各自的权利与义务,重点掌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

【本章内容】第一节刑事诉讼中的国家专门机关一、刑事诉讼中的公安机关二、刑事诉讼中的人民检察院三、刑事诉讼中的人民法院第二节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参与人一、刑事诉讼的当事人二、其他诉讼参与人第五章刑事辩护与代理【学习目标与要求】掌握辩护、辩护权、辩护制度的概念,重点掌握辩护人的范围、诉讼地位、权利与义务。

掌握刑事诉讼代理的种类。

了解刑事诉讼代理的权限。

第一节辩护制度一、刑事辩护制度概述二、辩护人的范围和辩护的种类三、辩护人的权利与义务第二节刑事代理一、刑事代理概述二、刑事代理的种类第六章刑事回避【学习目标与要求】掌握刑事回避的概念、意义,重点掌握回避适用的人员和回避的理由,掌握回避的种类,理解回避的程序。

【本章内容】第一节刑事回避概述一、刑事回避的概念二、回避制度的意义第二节刑事回避的种类、理由和适用人员一、刑事回避的种类二、刑事回避的理由三、刑事回避制度适用的人员或对象第三节回避的程序一、回避的期间二、回避的申请、审查和决定第七章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性质和提起条件,掌握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构成条件及范围,掌握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期间、方式及提起范围,掌握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程序。

【本章内容】第一节附带民事诉讼概述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性质二、附带民事诉讼的意义第二节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一、必须以刑事诉讼的成立为前提条件二、一般而言原告人是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害人三、有明确的被告人,有赔偿的具体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第三节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的期间和方式二、附带民事诉讼的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三、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第八章管辖与立案【学习目标与要求】掌握管辖的概念和意义;了解划分管辖的根据,着重掌握立案管辖、级别管辖、地区管辖的概念及其法律规定;掌握专门管辖的概念及其法律规定;了解管辖异议或管辖不明的处理。

掌握立案的概念和意义;明确立案的材料来源;着重掌握立案的程序。

【本章内容】第一节管辖概述一、概念二、确定管辖的原则三、管辖的意义第二节立案管辖一、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二、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三、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四、关于执行立案管辖的几个问题第三节审判管辖一、级别管辖二、地区管辖三、指定管辖四、专门管辖五、几种特殊案件的审判管辖第四节立案概述一、概念二、特征三、立案的意义第五节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一、材料来源二、立案的条件第六节立案的程序一、对立案材料的接受二、对立案材料的审查三、对立案材料审查后的处理四、立案监督第九章侦查程序【学习目标与要求】侦查是公诉案件的必经程序。

本章要求通过掌握侦查的概念、原则和任务,明确侦查是同犯罪做斗争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有力措施。

了解侦查模式、掌握各种侦查活动及其程序;掌握侦查终结的概念、条件和程序;了解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

【本章内容】第一节侦查的概念、特征与任务一、概念二、特征三、任务第二节法定的侦查措施一、讯问犯罪嫌疑人二、询问证人、被害人三、勘验、检查四、搜查五、扣押物证、书证六、鉴定七、辨认八、通缉九、技术侦查措施第三节律师在侦查阶段的工作一、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的程序二、律师在侦查阶段的权利第四节侦查终结一、侦查终结的条件及处理二、侦查羁押期限三、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第五节补充侦查一、审判前的补充侦查二、审判中的补充侦查三、其他规定第六节侦查监督第七节强制措施一、拘传二、取保候审三、监视居住四、拘留五、逮捕第十章起诉程序【学习目标与要求】掌握起诉的概念、意义和种类,着重掌握公诉的概念和意义;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内容和提起公诉、不起诉的条件;了解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方法;掌握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和不起诉的程序。

【本章内容】第一节概述一、概念及分类二、起诉的任务和意义第二节审查起诉一、审查内容二、审查步骤与方法三、审查期限第三节提起公诉一、概念和条件二、案件的移送第四节不起诉一、不起诉的类型二、不起诉的程序第五节提起自诉一、自诉案件的范围二、提起自诉的条件三、提起自诉的程序第十一章第一审程序【学习目标与要求】通过学习掌握审判的概念和特征,着重掌握审判的原则和审判构造;理解审判的任务和意义。

着重掌握第一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公诉案件的法庭审判程序和自诉案件的审判程序;掌握开庭前的准备和法庭审判程序,掌握延期审理的情形;掌握自诉案件的范围和简易程序适用,掌握判决、裁定和决定的适用。

【本章内容】第一节审判概述一、审判的概念和特征二、审判的任务和意义三、审判原则四、审判构造五、第一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第二节公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一、对公诉案件的审查二、开庭审判前的准备三、法庭审判的阶段四、与法庭审判有关的几个问题第三节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一、自诉案件的概念和范围二、自诉案件的提起和受理三、自诉案件审判程序第四节简易程序一、简易程序的概念和意义二、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三、简易审判程序的特点第五节判决、裁定、决定一、判决二、裁定三、决定第十二章第二审程序【学习目标与要求】着重掌握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提起上诉、抗诉的主体和程序;掌握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上诉、抗诉案件的原则以及审理后的处理;重点掌握上诉不加刑原则及第二审程序的审理方式。

【本章内容】第一节概述一、两审终审制二、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特点三、第二审程序的意义第二节第二审程序的提起一、提起第二审程序的主体二、上诉、抗诉的理由三、上诉、抗诉的期限四、上诉、抗诉的方式与程序第三节第二审程序的审判一、第二审程序的全面审查二、第二审案件的审理方式和程序三、第二审程序后的处理四、第二审案件的审理期限五、对扣押、冻结在案财物的处理六、自诉案件第二审审判程序的有关规定第四节上诉不加刑原则一、上诉不加刑原则的概念和适用条件二、上诉不加刑意义三、上诉不加刑的适用第十三章死刑复核程序【学习目标与要求】掌握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意义;着重掌握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掌握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本章内容】第一节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意义一、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特点二、死刑复核程序的意义第二节死刑核准的权限和程序•••• 一、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核准权限和程序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核准权限和程序第十四章审判监督程序【学习目标与要求】掌握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特点和意义;着重掌握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了解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