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行政公署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的通知
【法规类别】价格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兴署办发[2017]21号
【发布部门】兴安盟行政公署
【发布日期】2017.04.17
【实施日期】2017.04.1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兴安盟行政公署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兴署办发〔2017〕21号 2017年4月17日)
各旗县市人民政府,盟直有关部门:
经盟行署同意,现将《兴安盟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兴安盟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16〕2号)和《内蒙古自治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内政办发〔2016〕158号)精神,
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我盟农田灌排工程良性运行和农村水利体制机制创新,结合我盟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安全,落实节水优先战略方针,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用水需求管理,坚持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因地制宜,综合施策,以明晰水权、定额管理为前提;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基础;以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促进农业节水增效和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助推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综合施策。
加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与水权制度改革、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机制创新、投融资机制改革等其他相关改革的紧密衔接。
综合运用工程配套、管理创新、价格调整、财政奖补、技术推广、结构优化等举措统筹推进改革。
(二)坚持两手发力。
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农业节水,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作物合理用水需求,总体上不增加农民负担。
(三)坚持多方联动。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涉及面广,要以各级人民政府为主导,发展改革、财政、水利、农牧业等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多方联动,合力推进改革。
(四)坚持供需统筹。
既要强化供水管理,健全运行机制,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也要突出用水需
求管理,全面提高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高效转变。
(五)坚持因地制宜。
各旗县市应根据水资源禀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土地流转、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调研论证,科学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改革模式。
三、总体目标
争取用10年时间,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能确保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农业用水价格总体达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普遍实行,计量设施基本配套,全面推行计量收费;基层农业用水管护主体明确;可持续的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基本建立;先进适用的农业节水技术措施普遍应用;农业种植结构实现优化调整。
四、主要任务
(一)配套供水计量设施。
供水计量设施是农业取、用水管理的基础设施,也是计收农业水费的前提条件。
加快供水计量体系建设,新建、改扩建灌区工程要同步建设计量设施;尚未配套计量设施的现有灌区,要通过改造配套到位。
严重缺水地区和地下水超采地区要限期配套完善。
其余农用地灌溉用水计量设施由各旗县市人民政府结合自身条件逐步实施。
供水计量设施的配套要坚持先进实用、计量准确、使用方便、低本高效的原则,易于群众接受和使用。
在有条件的地区,供水计量设施建设应与农业灌溉用水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同步实施,实现灌溉用水管理信息化。
大中型灌区在骨干工程与末级渠系产权分界点必须设置供水计量设施,实行斗口计量
供水,由灌区管理单位负责管理,并与用水单位采取供用双方共测互监的办法精准计量;末级渠系、小型灌区及灌区外农业用地要根据灌溉模式、供水条件、管理方式等科学划分计量单元,合理设置计量设施,由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等管理主体负责管理,并与用水单位或个人采取供用双方共测互监的办法精准计量。
扬水灌区要计量到泵站出口。
严重缺水地区和地下水超采地区要限期配套完善计量设施。
使用地下水灌溉的井灌区要逐步推行“一井(泵)一表,一户一卡”的计量模式。
(二)完善农田灌排工程体系。
各旗县市要以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针对各类灌区工程建设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