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老子所著的《道德经》第五章。

一种普遍的理解是:老天并不仁慈,只把万物当作没有生命的贡品;然而联系上下文,这种理解有失偏颇。

另一种理解则是认为老子想表达天地公平的观点。

通俗点说: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

换句话说,不管万物变成什么样子,那是万物自己的行为(包括运气),与天地无关;天地顺其自然,一切犹如随风入夜,润物无声。

既然众生平等,又何来低贱卑微的"刍狗"?天地没有仁爱,把万物当作草扎成的祭品。

刍狗非活祭品那样,在祭祀的时候,当场宰杀,而是祭祀完毕,将其丢弃或焚毁。

现在引申为:事物失去了利用的价值,便如废品一样任意丢弃。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真的是众生平等吗?
社会上有人富贵腾达,有人低贱卑微;有人聪明绝顶,有人愚不可及;有人四肢健全,有人天生残疾,难道有些人生来就是花朵,而另一群人天生就是那花朵脚下的一块泥巴,他们的存在是为了衬托花朵的美丽?
天地本就是无爱无憎,无欲无求的,给予万物繁华并不是因为天地喜爱于它们,使万物萧条也并不是因为憎恨于它们。

生命便如刍狗一样,当祭祀完毕之时,刍狗的使命也随之结束了。

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在社会中充当着不同的角色。

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就像万物的枯荣,天地的运转,谁也没有办法将其破坏,最终还是要选择不加以干预的"无为"的态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