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命题若p 则q逆命题若q 则p互为逆互互逆否互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一、集合知识1. 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2.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3.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4. 集合运算:交、并、补.5. 主要性质: ①U A B AB A A B B AB U ⊆⇔=⇔=⇔=C ②C U (A ∩B)= (C U A )∪(C U B ) C U (A ∪B)= (C U A )∩(C U B )6. 设集合A 中有n 个元素,则①A 的子集个数为n 2;②A 的真子集个数为12-n ;③A 的非空子集个数为12-n ;④A 的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2-n. 7.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二.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整式不等式的解法:①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b ax >()00<>a a 或分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0(02>>++a c bx ax :(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 ③一元高次不等式:穿根法(零点分段法)(记忆:x 的系数全化为正,从右到左、从上到下,奇(次幂)穿,偶(次幂)穿而不过) 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0)(0)()(0)()(;0)()(0)()(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移项通分,不能去分母)3.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c b ax <+,与)0(>>+c c b ax 型的不等式的解法.(将x 的系数化为正,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三.简易逻辑1.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一真则真);p 且q(记作“p ∧q ” )(一假则假);非p(记作“┑q ” )(真假相反) 。
2.四种命题的形式: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原命题⇔逆否命题)3、充要条件:4、反证法: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假设),引出(与已知、公理、定理…)矛盾,从而否定假设证明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第二章 函 数一、函数与映射1.映射的性质:从A 到B 的映射:①A 中不能有剩余元素,B 中可以有剩余元素,②允许多对一,不允许一对多。
③若A 有3个元素,B 有4个元素,则有 34 个映射。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二、函数的性质(1)奇偶性(在整个定义域内考虑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奇函数:)()(x f x f -=-、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在两个对称区间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偶函数:)()(x f x f =-、图象关于y 轴对称,在两个对称区间具有相反的单调性; 常用的结论:若)(x f 是奇函数,且定义域∈0,则)1()1(0)0(f f f -=-=或;若)(x f 是偶函数,则)1()1(f f =-;反之不然。
常见的奇函数:①)1lg(2++=x x y ②xx y -+=11lg③xx e e y --= ④12121+-=x y ⑤11+-=x x e e y ⑥2212-+-=x x y非奇非偶函数:f (x )=xx x x sin cos 1sin cos 1++-+.(2)单调性(在定义域的某一个子集内考虑)①定义法 步骤:a.设2121,x x A x x <∈且;b.作差)()(21x f x f -;c.判断正负号。
②掌握函数)0();0(>+=≠--+=+=a ax y ac b ac b a b ax y 的图象和性质;③一些有用的结论: .在公共定义域内增函数+)(x f 增函数)(x g 是增函数; 减函数+)(x f 减函数)(x g 是减函数; 增函数-)(x f 减函数)(x g 是增函数; 减函数-)(x f 增函数)(x g 是减函数。
(3)函数的周期性:)()(x f T x f =+①y=f(x)对x ∈R 时,f(x +a)=f(x -a) (a>0)恒成立,则y=f(x)的周期为2a ; ②若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 对称,则f(x)的周期为2︱a ︱; ③若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 对称,则f(x) 的周期为4︱a ︱; ④y=f(x)对x ∈R 时,f(x+a)=-f(x)(或f(x+a)= )(1x f -,则y=f(x) 的周期为2a ;三、函数的图象1、基本函数的图象:(1)一次函数、(2)二次函数、(3)反比例函数、(4)指数函数、(5)对数函数、(6)三角函数。
2、图象的变换:(1)平移变换 (先表示成y =f(x):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 (2)对称变换:函数)(x f y =与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函数)(x f y =与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 函数)(x f y =与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②如果对于函数y=f(x)都有f(x+a)=f(a-x),那么y=f(x) 的图象关于直线a x =对称。
如果对于函数y=f(x)都有f(x+a)=f(b-x),那么y=f(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x +=对称。
③)(x f y =→)(x f y = (把x 轴下方的图象翻折到上方)④)(x f y =→)(x f y = (擦掉y 轴左侧的图象,把右侧的图象对称到左侧) ⑤)(1x fy -=与)(x f y =关于直线x y =对称。
性质:a b fb a f =⇔=-)()(1(3)伸缩变换: ②)(x f y =→)0(),(>=a ax f y 系数变小伸长;系数变大缩短。
四、函数的反函数求反函数的步骤:①求原函数)(x f y =,)(A x ∈的值域B ②把)(x f y =看作方程,解出)(y x ϕ=;x ,y 互换的)(x f y =的反函数为)(1x fy -=,)(B x ∈。
五、求函数的值域的常用解题方法:① 配方法。
如函数124+-=x x y 的值域,特点是可化为二次函数的形式;②换元法:如y=x x +-21 ③单调性:如函数x y x2log 2+= x ∈[1,2]④判别式法(△法)如函数y=323222+++-x x x x⑤利用函数的图像:如函数y=|x+3|+|x -2| ⑥利用反函数:如函数y=xxsin 2sin 2+-⑦利用基本不等式:如函数y=322+x ⑧.方程k=f(x)有解⇔k ∈D(D 为f(x)的值域);⑨.a ≥f(x) ⇔a ≥[f(x)]max,; a ≤f(x) ⇔a ≤[f(x)]min ;六、指数、对数的性质:1.指数运算:,a a a a a pp 01010=≠=≠-(()),a a a a aa m n m n mnm n =≥=>-((010)), 2.()00log log )(log >>+=N M N M N M a a a ,·对数运算:log log log log log a a a a na M N M N M nM =-=,1,b m n b a n a mlog log = )0(log >=x x axa 对数恒等式:,)(log R k k a k a ∈=,log log log abb c c a =对数换底公式:3. b a log 的符号由口诀“同正异负”记忆; 如:05log .....03log 212<>。
七、复合函数单调性:()[]x g f y =,)()(x g x f 与:同增同减为增,一增一减为减。
第三章 数 列一.数列及数列的通项公式1.数列的前n 项和: n n a a a a S ++++= 3212.数列的通项公式: ⎩⎨⎧≥-===-)2()1(111n S S n S a a n nn3.递推公式:已知数列{}n a 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数列的递推公式。
二.等差数列1.定义: 即:成等差数列}{)0,0,2(1n n n n a q a n d a a ⇔≠≠≥=--2.判定方法:①定义法: d a a n n =-+1(常数); ②等差中项法: 212+++=n n n a a a 。
3.通项公式:若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通项为d n a a n )1(1-+=。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
4.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①2)(1n n a a n S +=② d n n na S n 2)1(1-+= 对于公式②整理后是关于n 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充要条件)。
5.等差中项: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则有2ba A +=或b a A +=2 6.等差数列的性质: ①.等差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如果n a 是等差数列的第n 项,m a 是等差数列的第m 项,且n m ≤,公差为d ,则有d m n a a m n )(-+=②.若q p m n +=+,则q p m n a a a a +=+。
③.n S 是其前n 项的和,*N k ∈,那么k S ,k k S S -2,k k S S 23-成等差数列。
④.奇S 是奇数项的和,偶S 是偶数项的和,n S 是前n 项的和, 结论:(i)n n a n n a a S n ⋅=⋅+=-22121奇项,则若有偶数项;1222+⋅=⋅+=n na n n a a S 偶 所以有()()()nd a a a a a a S S n n =-+⋯+-+-=--1223412奇偶(ii ))1()1(2121121+⋅=+⋅+=+++n a n a a S n n n 奇项,则若有奇数项 n a n a a S n n⋅=⋅+=+1222偶 ⎩⎨⎧==-⋅+=+⋅=+++中偶奇中偶奇a a S S a n n a S S n n 11)12()12( n n 1S S +=偶奇; 12S S S S S S S n +=-+=-n 偶奇偶奇偶奇 ⑤.若等差数列{}n a 的前12-n 项的和为12-n S ,等差数列{}n b 的前12-n 项的和为12-n T ,则1212--=n n n n T S b a 。
(比如:171799T S b a =;19191010T S b a =) 三.等比数列1.定义:成等比数列}{)0,0,2(1n n n n a q a n q a a⇔≠≠≥=-2.等比中项:如果a ,G ,b 成等比数列,那么Gb a G =,即ab G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