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脏骤停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心脏骤停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三)诊断 临床上患者一旦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
消失即可诊断为心脏骤停。
(四)治疗原则 心跳呼吸停止后,血液循环终止,各组织器官缺
血,缺氧。由于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一般在 循环停止4~6分钟,大脑将发生不可逆损害。一 旦确定心脏骤停,立即就地进行抢救。
心脏骤停病人的处理可分为五个基本方面:①开 始的估计;②基础生命(BLS)支持即CAB操作; ③高级生命支持(ACLS);④心脏骤停后处理; ⑤长期治疗。其中BLS的目标是做到紧急提供通 气和全身性血液灌注。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是速 度,BLS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心脏骤停的病死率 和病残率。
心脏骤停病人的护 理
云医教育网主讲老师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是指心脏射血功 能的突然终止。若及时采取正确的心肺复苏 措施,则有可能恢复。
一、成人心脏骤停
(一)病因与病理生理 1.心源性原因:以冠心病最为多见,占80%。 其他如瓣膜病变、心肌炎、心肌病、高度房室 传导阻滞、遗传性QT间期延长、预激综合征、 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也可以引起心脏骤停。 非心源性原因:电击、雷击、溺水、严重的电 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药物中毒或过敏、麻醉 和手术中的意外等。
例:医务人员在现场判断成人是否出现心跳骤停时, 最主要的方法是触摸图中哪个位置的动脉搏动
A.A B.B C.C D.D E.E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判断成人是否出现心跳骤停时,首先触 摸颈动脉是否有搏动。
男70岁,行走时突然跌倒,不省人事,即送来急诊,呼之不 应,呼吸停止,颈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未能闻及。可以确定 的诊断是 A.脑卒中 B.心脏骤停 C.癫痫大发作 D.大面积肺栓塞 E.主动脉夹层破裂
动脉为准)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2.突然意识丧失或伴抽搐。心脏停搏30秒则陷入昏迷状态。 3.呼吸停止或呈叹息样,多发生在心脏停搏后20~30秒。 4.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5.皮肤苍白或发绀。 6.心电图表现:①心室颤动或扑动最为常见;②心电-机械
分离;③心室静止,呈无电波的一条直线,或仅见心房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临床上患者一旦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 失即可诊断为心脏骤停。该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心音消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答案选择B。
心脏骤停病人的心电图表现,最常见的是 A.心脏停搏 B.心室停顿 C.心室扑动或颤动 D.室性心动过速 E.无脉性电活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心脏骤停病人的心电图表现中心室 颤动或扑动最为常见。
开放气道后,先将耳贴近患者口鼻,头部侧向病 人胸部,眼睛观察其胸部有无起伏,面部感觉气
道有无气体排出;耳听呼吸道有无气流呼出的声
音。若无上述体征,可确定为呼吸停止。判断及 评价时间不得超过10秒。大多数呼吸或心跳骤停 患者均无呼吸或呼吸异常,不规则呼吸。若判断
为无呼吸或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3.基础生命支持:C人工循环;A气道通畅; B人工呼吸 (1)人工循环(Circulation):检查有无 大动脉搏动,方法:一手置于患者前额,
使头部保持后仰,另一手食指和中指指尖 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然后向旁滑移2~ 3cm,轻触颈动脉搏动,未触及搏动表明心 跳已停止。
建立人工循环时通常采用胸外心脏按压法。 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以另一手
打通气道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仰头举颌(颏)法:即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向
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或 下颌角处,抬起下颌,但要注意不要压迫患者颈 前部颌下软组织,以防压迫气道,不要使颈部过 度伸展。
托颌法:如有颈部损伤时,不能使头部后仰, 以免进一步加重颈椎损伤,在这种情况下,采 用托颌法开放气道较安全。具体方法为用双手 置于患者头部两侧下颌角,肘部支撑在患者躺 的平面上,用力向前上托起下颌,并使头向后 仰。
(五)护理措施 病人一旦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应迅速
呼救或通知急救中心,立即实施抢救。 1.判断意识与反应:判断在心肺复苏中极其重要,只有在
准确地判断心跳呼吸骤停后,才能进行心肺复苏。判断过程 要求在10秒内完成。如果病人对刺激无任何反应、大动脉搏 动消失,即可判定心脏停搏。
2.摆好复苏体位: (1)将病人仰卧在坚硬、平坦的地面上。 (2)若在床上,必须抽去枕头,垫木板。 (3)如病人俯卧,应同时转动头、躯干和下肢,将其扳成 仰卧位。 (4)对疑有颈部损伤者应平移并保持头、胸及足趾在同一 水平,以防引起瘫痪。
在不能确定通气是否异常时,也应立即进行人工
呼吸。无论是单人心肺复苏还是双人心肺复苏, 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均为30:2。实施者 应在进行人工呼吸前开始胸外按压。
(3)人工呼吸(Breathing) 所有人工呼吸均应持续吹气2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胸廓起伏。
口对口人工呼吸:快捷有效。具体方法:将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闭患 者鼻孔,另一手的拇指将病人口部瓣开,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口贴近病人 的嘴,将病人口部完全包住,呈密封状,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2秒以上, 确保呼吸时胸部抬起。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患者口部脱离,轻轻地抬起头部, 眼视病人胸部并吸入新鲜空气,同时放松捏鼻的手,此时病人胸部向下塌陷, 有气流从口鼻排出,通气频率为10~12次/分。
2.病理生理: 心脏骤停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包括:①代谢
性酸中毒;②细胞内水肿;②高血钾;④心脏 骤停后各重要脏器对缺氧的耐受性不同,其中 大脑对缺氧的耐受性只有6分钟。
(二)临床表现 心脏骤停是临床死亡的标志,心脏骤停发 生前可无任何先
兆症状: 1.心音消失,大动脉(成人以颈动脉、股动脉,幼儿以肱
的掌根部放在按压区,掌根与胸骨长轴重叠, 然后将定位之手放下,将掌根重叠于另一手背 上,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 在病人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 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冲 击式地猛压。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min,成人按压深度 至少5cm。
(2)气道通畅(Airway):开放气道、清除病人 口鼻咽腔异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