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露天矿排土场初步设计

露天矿排土场初步设计

K5561CS1XXXXXXXXXX有限公司东川区XXXXXXX磷矿1#排土场初步设计(代可研)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2012年12月XXXXXXXXXX有限公司东川区XXXXXXX磷矿1#排土场初步设计(代可研)总经理刘刚王怀德副总经理谭锐副总工程师李水明项目总师/设计经理吴林锋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XXXXXXXXXX有限公司东川区XXXXXXX磷矿1#排土场初步设计(代可研)参加编制人员总图孙文锐吴林锋刘家文周鸣镝李水明概算曹凤仙周胜刘波地质李桃见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目录1、项目概况 (1)1.1交通位置 (1)1.2气象及水文条件 (1)1.3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3)1.3.1废石场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3)1.3.2废石场水文地质条件 (7)1.3.3场地周边环境 (7)1.3.4 地震烈度 (8)1.4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8)1.4.1 项目建设背景 (8)1.4.2 项目建设必要性 (9)2、设计依据和采用规范、规程 (9)2.1 设计依据 (9)2.2 设计采用规范、规程 (10)3、设计综述 (10)3.1 设计内容 (10)3.2 排土场设计规模 (11)3.2.1 库容设计规模 (11)3.3 设计原则 (11)3.4 矿山废石产出和利用情况 (11)3.5 废石场场址 (13)3.5.1 选址原则 (13)3.5.2 选址条件 (13)3.6废石场设计 (14)3.6.1废石物理特性 (14)3.6.2 废石场库容系数计算 (14)3.6.3废石场设计技术方案 (15)3.6.4 拦渣坝设计方案 (15)3.6.5场内基底处理方案 (17)3.6.6废石场稳定性设计方案 (17)3.7废石场排废工艺 (18)3.7.1废石堆排工艺 (18)3.7.2排废顺序 (18)3.7.3排废设备 (18)3.7.4废石场堆排计划 (18)4、排土场整体稳定性验算 (19)4.1计算公式 (19)4.2参数设计采用地质指标选择 (20)4.3计算结果 (21)4.4 FLAC2D边坡稳定性验算 (21)4.4.1FLAC2D边坡稳定性计算原理 (21)4.4.2边坡稳定性验算结果 (23)4.5计算结论 (28)5、废石运输和道路设计 (28)5.1主车技术条件 (28)5.2废石运量 (29)5.3道路现状及设计方案 (29)5.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29)6、工程量及技术经济指标 (29)7、安全、工业卫生、消防 (30)7.1 设计依据的法规、标准及规范 (30)7.1.1政策、法规 (30)7.1.2设计采用主要技术规范、规程、标准 (30)7.1.3 其他设计依据 (31)7.2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预防措施 (31)7.2.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31)7.2.2 预防泥石流、滑坡的主要安全措施 (31)7.2.3 卫生方面的预防措施 (34)7.3 消防 (34)7.4安全措施费用及安全管理 (34)7.5安全卫生措施预期效果评述 (35)8、废石场复垦 (35)8.1 复垦范围 (35)8.2 复垦土来源 (35)8.3 复垦工艺 (35)8.3.1工程复垦 (35)8.3.2生物复垦 (36)8.3.3复垦类型 (36)8.3.4复垦土壤 (36)9、环境保护 (36)9.1设计所依据环保标准和文件 (36)9.1.1环境质量标准 (36)9.1.2污染物排放标准 (36)9.1.3设计依据文件 (37)9.2 项目概况 (37)9.3 建设项目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37)9.3.2废石场淋滤水 (38)9.3.3废气 (39)9.3.4 噪声 (39)9.3.5 综合治理措施 (39)9.4 环保投资及环保机构 (39)9.5 项目建设对周围地区的环境影响 (40)10、水土保持 (40)10.1编制依据及防治标准 (40)10.1.1 编制依据 (40)10.1.2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41)10.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41)10.3 防治方案 (42)10.4防治措施 (42)11、工程投资 (43)11.1编制内容及概算结果 (43)11.2编制依据 (43)11.3概算表 (45)11.4主要材料价格表 (50)12、问题与建议 (50)13、项目设计初步结论 (51)附件1XXXXXXXXXX有限公司露天采场采剥进度计划表2 东川区XXXXXXX磷矿老村子矿段废石场工程勘察情况及废石基本特性表1、项目概况1.1交通位置东川区地处昆明市东北部,隶属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区之一。

东临会泽,南接寻甸,西连禄劝,北与四川省会东县隔金沙江相望。

境内最高海拔4344.1m,最低海拔695m,高差3649.1m。

距省会昆明140公里,距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316km。

由东川城区至老村子矿段有公路相通,其中20km为柏油路(东川—会泽公路),3km为砂石路面, 交通比较方便。

工程区交通位置见图1-1。

1.2气象及水文条件该区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温湿多雨,四季不分明,但具干(旱)、湿(雨)两季分明特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97.5mm,最大年降水量840.7mm,最小年降水量540.3mm;降水主要集中于湿季(每年5~10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5%,干季(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少,约占全年降水量的15%;多年平均气温20.1℃,最冷月平均气温12.4℃,最热月平均气温25.1℃;年蒸发量2107.8mm,相对湿度62%,常年主导风向为南风,年平均风速1.9m/s。

项目区由于地形高差大,昼夜温差变化大,气温随海拔升高或降低100m,年平均气温下降或升高0.40℃~0.45℃。

该地区20年一遇1小时最大降雨量为61.2mm,6小时最大降雨量为76.83mm,24小时最大降雨量为107.5mm。

区内河流属金沙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小江,其支流均为山间性河流,有小清河、块河、乌龙河等,其特点是流量小、流程短、变幅大、含沙量大。

小江及其支流汇水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9%。

水域充裕、地表水资源较为发达。

建设项目所在地东面有水沟由南向北径直通过,最终汇入金沙江。

场地区地表及地下水均汇入小江,属金沙江水系,金沙江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710m)。

1.3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1.3.1废石场工程地质环境条件1.3.1.1废石场地形地貌新建废石场位于小水井东南侧,场地整体北高南低。

两侧山体连续,山顶较浑圆,场地内最高点约1952m,谷底高程约1753m,高差近200m,坡度较陡,场地整体坡度约20°~40°,局部地段为陡坎。

场地内发育一条北东—南西走向的冲沟,沟谷从排土场坝址区至上游长约1.1km,沟谷底部宽约3m~8m不等,冲沟为季节性冲沟,现状为干沟,周边无地表水体分布;冲沟切割深度较大,沟谷呈“V”字形,冲沟中部以下两侧均有震旦系上统(Zbdn)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出露,沟谷平均坡降约30%。

冲沟两侧坡度较陡,大部分地段20°~40°,局部为陡坎,植被以杂草及小灌木林为主;排土场区内冲沟中部东侧则是耕地,耕地呈不连续陡坎分布,坎高1 m~3m,耕地周边现状下以小灌木林为主。

新建废石场位于沟谷中上游部位,整个沟谷汇水面积较大,工程区内汇水面积约0.45km2,两岸坡度较陡,植被发育较好,以小灌木林、杂草为主。

场地地形地貌见下图:排土场库前地形废石场全貌排土场左,右岸地形排土场坝址区1.3.1.2地层岩性在勘察深度范围内,该地段坝岩土由第四系人工植物层(Q4pd)、第四系残积层(Q4el),下覆基岩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bdn)构成,根据时代、成因类型、岩性及工程地质性质,将场地坝岩土分为3个工程地质单元层,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第四系人工植物层(Q4pd)第①层耕植土:褐灰、褐色,松散,稍湿,为碎石土层,主要由粘土及岩石风化碎块组成,含有少量的植物根系。

厚度0.3~0.6m,平均厚度0.47m,场地内均有分布。

第四系残积层(Q4el)第②层粉质粘土:褐灰、褐色,硬塑状,稍湿,韧性一般,干强度较好,含有少量的风化岩屑,顶板埋深0.3~0.6m,厚度4.6~1.2m,平均厚度2.23m。

重度γ=19.5 KN/m3~21.1KN/m3,平均值=20.2KN/m3、标准值=19.716.7/m3;孔隙比e=0.412~0.737,平均值=0.599、标准值=0.704;液性指数IL=<0~0.39,平均值=0.19;压缩系数a1-2=0.11 Mpa-1~0.31Mpa-1,平均值=0.19Mpa-1、标准值=0.25Mpa-1,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13~16击,主要分布于场地北东一段。

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bdn)第③层全~强风化泥岩:褐灰、褐黄、灰色,散体状,岩芯破碎,大部分已经风化成砾砂、角砾,局部风化呈粘土状,顶板埋深0.3~0.5m,厚度1.0~4.4m,平均厚度2.33m。

据钻孔取样实验室分析成果:砾径>20mm占6.9%,2mm~20mm占7.5%,0.5~2mm占1.9%,0.25mm~0.5mm占0.8%,0.075mm~0.25mm占1.5%,0.05mm~0.075mm 占11.7%,0.01mm~0.05mm占25.7%,0.005mm~0.01mm占6.9%,<0.005mm占39.5%。

重型圆锤动力触探N63.5=12~18击。

主要分布于场地北西一段。

第④全~强风化白云岩褐黄、灰色,散体状,岩芯破碎,以角砾为主,大部分已经风化呈粘土状、碎石状,顶板埋深0.3~5.2m,厚度 1.0~2.9m,平均厚度 1.82m。

据钻孔取样实验室分析成果:砾径>20mm占29.2%,2mm~20mm占32.5%,0.5~2mm占7.0%,0.25mm~0.5mm占2.7%,0.075mm~0.25mm占2.1%,0.05mm~0.075mm占6.3%,0.01mm~0.05mm占12.3%,0.005mm~0.01mm占3.2%,<0.005mm占8.6%。

重型圆锤动力触探N63.5=16~25击。

场地内均有分布。

第⑤中风风化白岩:灰白色,岩性破碎,局部为短柱状,顶板埋深2.0~7.8m,未见底,最大揭露厚度为40.3米。

局部钻孔揭露岩芯有溶蚀形象。

场地内均有分布。

1.3.2废石场水文地质条件1.3.2.1场地周边水文条件废石场周边未发现泉眼及其它水源,该地段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

地表水渗入松散表层的孔隙水径流受地形地貌条件控制,沿山峦斜坡向两侧山谷或低洼地带运移,以地表流水的形式分散排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