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念·新教材·新教法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new concept, new teachin g material and new teaching method新观念·新教材·新教法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概略xxx中学温立三内容提要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新一轮语文教育改革进入了教材建设的实战阶段。
xxx中学中学语文室积极应战,编写出新世纪第一套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20xx年5月,教育部审查通过了三套国家级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人教版是其中的一套。
本文从封面设计、写在前面、目录、导读、课文、练习和综合性学习等各个方面,全方位介绍这套新教材的特点,试图以此呈现当代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活综合探究板块弹性平台开放性知识体系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的指示,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在社会各界的热情关注下,在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人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终于问世了。
目前,它正在全国的八个试验区试验,并将从明年开始迅速扩大试验规模,在三年左右时间里全面取代现行的初中语文修订教材。
笔者自始至终参与这套新教材的编写工作。
下面带领大家对新教材来一番巡游,从中你将看到当代语文教育的改革趋势。
一拿到这崭新的课本,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它精美的封面设计:整个封面分成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下半部分是国画大师徐悲鸿所画的奔马。
“语文”二字是xxx中学初中语文教材一贯使用的遒劲有力、充满灵气的郭沫若体。
整个封面给人的感觉是古色古香,既有丰厚的文化意味,又有时代的动感。
这里继承了xxx中学50年来中学语文教材编写的优良传统:经典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封面设计向你昭示,与以前的初中语文教材相比,这套教材的文化含量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七年级上册”几个字表明,今后若干年内,国家将逐步实行义务教育的九年一贯制。
下面的落款“人民教育出版社”,人们再熟悉不过了,它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同志在1950年为人教社成立所题写的社名。
这七个字,深入了一代代青少年学子的心中,成为他们一生抹不去的美好记忆。
它是一个让人信任值得依赖的名字。
翻开书,迎面走来的是著名作家冰心,这是青年时代的冰心的照片,她是那样的端庄,又是那样的娴静,一双明亮的眸子似乎在期待着与你展开心灵的对话。
在总共四页的彩插中,有居里夫人在工作、法布尔在观察昆虫、安徒生在给家人讲故事的照片,有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组图,有千姿万态的云的倩影,有《皇帝的新装》中皇帝裸体游行的场面,还有孔子给弟子传道授业的画面……这一切表明,这将是一本融科学人文于一体,集古今中外名家名篇于一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语文教材。
再往后翻,你将发现,几十年沿用不变的、板着面孔的“说明”或“前言”没有了,代之以下面的“写在前面”:亲爱的同学们:新的学期又开始了。
拿到崭新的语文课本,你心里一定会想,又一阶段的语文之旅开始了。
在旅行中,你将走进一片神奇的天地: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人生、社会、自然……生动优美的语言向你展现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让你尽情享受;一次次综合性学习,又是一次次精神的探险,让你留连忘返。
在旅行中,你将看到,语文的含义丰富了,语文的外延扩大了。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一个提示,一篇课文,一个问题,就是千里之行的一小步,生活的广阔天地有无限风光在召唤着你。
在旅行中,你将看到,语文与其他各学科的联系更加密切了。
在新的语文课本中,语文与历史、地理、生物、自然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你在学习其他学科的时候,一定能找到语文的“丝缕”。
在旅行中,你将看到当代信息社会的投影。
课本将提醒你借助各种媒体,广开语文资源,搜集语文信息,并学会与人共享。
所以,当你眼前跳出“网络”这样的字眼时,请不要感到意外。
为了用好新课本,你也许需要进行一次语文学习的“革命”棗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
自主,即主动,要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合作,就是要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探究,则要求善于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谱写语文学习的新篇吧!与过去的“说明”相比,“写在前面”有两个最鲜明的特点:有极强的针对性,给人无限的亲切感。
这里暗含了新教材一系列新理念,并集中于一个重大的视角转变:教材编者与学生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对话关系,以此郑重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百分百的主体地位。
浏览目录可以发现,新教材告别以往初中语文教材头绪繁多的编写体系(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和汉语知识等若干个系统),构建崭新的语文教材体系:每个单元仅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两个系统。
(单元后的课外古诗词背诵和名著导读不纳入教学任务,由学生自学。
)细看目录,结合内容进一步考察这一体系,你将发现,这套教材在构建新体系方面有更深一层的考虑:继续高举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多年来坚持的语文联系生活的大旗,并以此为编排教材的线索,按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
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细化单元专题:人生(第一、二单元)、四季(第三单元)、科学(第四单元)、亲情(第五单元)、想像(第六单元)。
这六个专题都可分别归入以上三大板块之中。
(后面五册的各个单元均按这种形式编排,也无不纳入这三大板块之中。
)由此说明,这套新教材的编排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线索简明,突出重点,便于师生操作。
二目录之后,语文之旅正式开始。
你第一眼“亲密接触”的便是下面的文字:人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
新学年开始了,你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
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这个单元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课文,将引导你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
还要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这便是第一单元的“单元提示”。
再看第二单元:人生,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
这个单元继续学习有关人生的课文。
这些课文有的讴歌理想,有的阐述信念,有的论说人生修养。
熟读这些课文,要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还要练习朗读,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纵观新教材的“单元提示”,可以总结出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贯彻了语文课程标准反复强调的理念: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二是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贴近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实际,并强调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习语文。
实际上这两点体现于教材的每一个环切,贯穿教材的始终。
课文每单元5课,6单元共30课。
它们大都是短小精美的名家名篇:古代作品,有选自孔子的《论语》、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沈复的《浮生六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中的章节;现代作品,有鲁迅的《风筝》、朱自清的《春》、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冰心的《纸船棗寄母亲》、何其芳的《秋天》等;当代作品,有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流沙河的《理想》、张晓风的《行道树》、周国平的《人生寓言》、金波的《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等;外国则大作家安徒生、法布尔、泰戈尔等“榜上有名”。
以上这些选文的经典性,使教材有着沉甸甸的文化含量,有利于打好学生精神的“底子”。
而一些表现新时代新理念的新锐作家的文艺作品和科学单元中的《化石吟》《月亮上的足迹》等科普作品,又赋予教材强烈的时代色彩。
选文忠实体现了课程标准“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的要求。
假如把学习每一篇课文看作是师生互动而演出的一出戏,那么这出戏肯定有一个序幕。
在新教材中,这个“序幕”就是每篇课文前的导读:★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你在童年时代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课文是用文言写的,只有二百多字,要仔细体会这种文体简洁的特点。
(沈复《童趣》)★拥有财富是好事,却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遭遇厄运是坏事,却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怎样面对财富和不幸?这始终是人生的两大难题。
用心体会下面两则寓言的寓意。
(周国平《人生寓言》)★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青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
这一篇写春的精美散文,不知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都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表现出来了。
多朗读几遍,你一定能进入那美妙的境界中。
(朱自清《春》)★你听过知了唱歌、蟋蟀鸣叫吧?你看过蜘蛛辛勤织网、蚂蚁满载而归吧?也许还玩过贪食的花金龟、挂着灯笼的萤火虫吧?这些自然界大家庭的成员,是人类亲密的朋友。
听,蝈蝈又开始唱歌了。
(法布尔《绿色蝈蝈》)★你在悄悄地长大,对许多事情已有了主见。
有时候,对某些问题,你可能不得不面对与父母的分歧,它也许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
下面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张之路《羚羊木雕》)★这篇美丽的童话,有诗一般的境界,“爱”的清泉汩汩流淌在其中,最终汇成欢快的强音,我们怎能不为之动情?(金波《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看了这些导读文字,可以让人得出这样的印象:先入为主的框框没有了,代之以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的描述性表达;注重从三个维度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活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课文设定的氛围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导读之后当然就进入课文的阅读了。
有必要提醒的是,在七年级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要在意文体(这一问题将在八年级集中学习)。
教材中,每个单元的文体丰富多样:从文学体裁角度看,有诗歌,有散文,有小说;从表达方式角度看,有抒情文,有叙事文,有议论文,有说明文;从语体角度看,有白话文,有文言文,等等。
还需要提醒的是,教师不要满堂灌、满堂问,而应该真正将阅读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积极地思考,自主地探究;学生不要张着嘴等着老师“喂”,甚至把老师的讲解当成“圣旨”背下来,以应付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