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 湘南学院学报 Aug.,2007 第28卷第4期 Journal of X iangnan University V ol.28N o.4收稿日期:2007-06-13作者简介:贺华锋(1966-),男,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高级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名词化语法隐喻及其语篇功能探析贺华锋1,李世琴2(1.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湖南湘潭 411101;2.湘南学院大学英语部,湖南郴州 423000)摘 要:名词化是构成系统功能语法中语法隐喻的重要来源。
从名词化隐喻的概念入手,通过大量实例,讨论名词化隐喻的类型及其附带的特征,探析名词化隐喻在语篇建构中的多种功能。
掌握好名词化隐喻对语篇的理解和应用有重大指导意义。
关键词:语法隐喻;名词化;语篇功能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73(2007)04-0072-03 一、引言语法隐喻这一概念最早由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创始人韩礼德在1985年出版的An Introduction toFunctional Grammar (《功能语言学导论》)一书中提出。
此后,有关语法隐喻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飞速发展。
根据功能语言学的观点,语言系统由音系层、词汇语法层和语义层三个层次构成,这三个层次之间依次是体现和被体现的关系。
体现方式大致有两种:一致性和非一致性。
一致性指的是语义和语法范畴之间的自然关系,即用名词体现事件过程的参与者,用动词体现过程本身,用形容词体现事物的特征,用副词或介词词组体现时间、地点、工具、方式等环境意义,用连词体现逻辑意义等。
非一致性指的是打破一致性的常规,体现语义和词汇语法范畴之间的非自然关系。
功能语言学将人类语言中的这种非一致式表达称为语法隐喻式表达(Halliday ,1994:342)。
韩礼德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概念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语言中的名词化现象(朱永生,2004:232)。
本文从名词化隐喻的概念入手,讨论和探析其类型特征以及对于语篇的建构功能。
二、名词化隐喻概念及其类型特征1.名词化隐喻概念名词化是创造语法隐喻最有力的方式。
在语法隐喻中,名词化现象是指用名词来体现本来在一致性情况下由动词或形容词所体现的“过程”或“特征”,这样,一致式小句中的“过程”或“特征”经过名词化就变成了事物(Halliday ,1994:352)。
Matthiessen (1995:670)进一步指出,除用“过程”或“特征”的名词化之外,小句的情态也可以被名词化。
他把名词化从概念语法隐喻扩展到了人际语法隐喻,拓展了名词化的范围。
名词化既可起到名词的作用,又可表达由动词或形容词所表达的内容,常伴有修辞成分或附加成分,构成短语,因此,句法上从词或词组到句子段落都可名词化处理,形成多种组合方式的名词化短语。
2.名词化的类型及特征(1)“过程”名词化在语法和语义的一致式体现中,过程由动词体现,而在非一致式的语法隐喻表达中由名词来体现。
即将过程看作事物。
如:[1a ]The witness described the suspect in great de 2tail.[1b ]The witness gave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suspect.[2a ]Y ou can surely rectify this fault if y ou insert a slash at that time.[2b ]Rectification of this fault is achieved by inser 2tion of a slash.此两组例句中,a 句分别为语义和语法间的一致・27・式表达,b句为相应的名词隐喻表达。
[1a]中describe 这一物质过程在[1b]中由名词description来体现。
过程是小句的中心成分,其他成分的确立依赖于和过程之间的关系。
过程名词化后,其他成分无疑会受到影响。
如[1a]中的参与者the suspect和环境成分in great detail在名词化后的[1b]中变成了名词description的修饰语。
而[2a]中的动作执行者y ou和环境成分surely,at that time在相应的[2b]中被丢失。
(2)“特征”名词化在一致式句式中,事物的特征由形容词表达,而在名词化隐喻式表达中事物的特征由名词来承担。
即发话人将特征看作事物。
如:[3a]They were absent2minded in class and the teach2 er disliked them.[3b]The teacher disliked their absent2mindedness in class.[4a]They ceased to be hostile toward each other and became g ood friends.[4b]They ceased the hostility toward each other and became g ood friends.上例中,a组的形容词absent2minded和hostile分别被名词化成absent2mindedness和hostility,原句的某些成分因名词化有所改变。
由特征转化的名词ab2 sent2mindedness和hostile在b句中直接变成参与者, [3a]中带有特征的载体they在[3b]中变成了参与者absent2mindedness的修饰成分。
(3)“情态意义”名词化Mattthiseen指出,除通常的由动词体现的“过程”名词化,形容词体现的“特征”名词化之外,小句的情态动词或情态副词也可名词化,这类现象属韩礼德所说的人际隐喻范畴,这样,名词化的范围由概念语法隐喻扩张到人际语法隐喻。
如:[5a]Y ou must finish it today.[5b]It’s y our responsibility to finish it today.[6a]Mary probably knows.[6b]There is a probabi litythat Mary knows.人际隐喻分为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情态成分可表明说话人对命题的主观态度或意愿,也可表现某种客观存在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主客观取向又各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这样就形成四种情态取向。
但是,情态动词或副词通常具有口语的特点和非正式的风格,相应的名词化则引起小句的情态取向变为明确客观。
因此,情态意义名词化并非任意,而是满足交际者表达其明确客观情态的特殊需要(王薇,2005)。
三、名词化隐喻的语篇功能根据Halliday的观点,过程、特征或情态的名词化保持了原来的一致式意义,却增添了作为“事物”的隐喻式意义。
具有双重意义的名词化隐喻大量出现在成人书面语篇中。
正如上述名词化类型及其附带的特征一样,名词化隐喻会引起小句内部语义结构,小句之外的语篇语式的变化。
双重语义特征和所引起的相应的句内句外变化使得名词化隐喻对于语篇和语体具有重要的建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简洁、正式化功能名词化使原先的小句被“打包”成名词性词组,若干个小句被“打包”成一个小句,语篇的句数减少,但每句的信息量却相对增大(朱永生,1994)。
隐喻化后的名词或名词词组经过这样的“级转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其双重语义特征使其深层意义变得更加丰富。
这种概括和浓缩功能使得语篇中语言精炼简洁,意义丰富,抽象性高,书面化强。
如:[7a]Because the available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is limited,there is a major problem facing the radio com2 munication industry.[7b]The limitation of the available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cause a major problem facing the radio communi2 cation industry.[8a]A fter we used this Z ipo Lighter for20years,the only thing we had fixed on it was the hinge[8b]A fter20years of daily use,the only thing we had fixed on this Z ipo Lighter was the hinge.此组例中,所含信息量相同,长度却迥异。
[7b]将原来的分句“打包”,隐喻化成以limitation为实体的名词词组,简化原来的复合句为一个简单句。
根据Halliday的信息密度计算方法(信息密度指数=独立信息词汇数量÷小句数量),[7a]信息密度指数为6,而名词化后的[7b]指数为12,为[7a]一致式表达的2倍。
可见,名词化隐喻能以较少的语言文字表达更多的内容,提高语篇信息密度,这正是正式语体的一大特点。
[8b]是一个含有嵌入句的小句,介词加名词词组构成介词短语来表示环境成分,句子结构十分紧凑。
如果改成[8a],其一致式则由小句变成从属关系的小句复合体,结构相对复杂、拖沓。
2.客观化功能一致式表达中,动词体现过程,通常有其参与者,附带环境成分。
名词隐喻化后,原过程的参与者常被・37・省略,有掩盖或模糊施事的功能,语篇由此显得更客观。
如:[9a]I f y ou expose the item for long,it will rapidly deteriorate.[9b]Prolonged exposure will result in rapid deteriora2 tion.[10a]An im provement of its performance can be ef2 fected by the use of superheated steam.[10b]We can im prove its performance when we use superheated steam.名词化后的[9b],省去了主观性较强的过程参与者,语义表达得更客观、真实。
[10a]使用动词im2 prove和use的名词化隐喻形式,将其一致式过程的参与者省去,使表达理性化,而[10b]的一致式则含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情态意义的名词化能降低句中人际功能的发挥,使语篇减少主观性,强调行文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如上文中所列举的[2a]和[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