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概论
张扬个性和肯定人欲(突变的思想基础) 第二节 张扬个性和肯定人欲(突变的思想基础) 王学兴起和禅学渗透:(价值观的哲学基础) 王学兴起和禅学渗透:(价值观的哲学基础) :(价值观的哲学基础 明初的独裁政治,必然带来思想的禁锢。理学的提倡,八股文的实行, 明初的独裁政治,必然带来思想的禁锢。理学的提倡,八股文的实行,造成 了思想文化界的压抑。越是压抑,也越积累着冲破的力量,明中后期, 了思想文化界的压抑。越是压抑,也越积累着冲破的力量,明中后期,思想界出 现了两股重要的力量。一是王学;一是禅学。两者本质又具有同一性。 现了两股重要的力量。一是王学;一是禅学。两者本质又具有同一性。 1、王学。 王学。 王学是指思想家王守仁创立的一种思想学说。 王学是指思想家王守仁创立的一种思想学说。由于他以心作为衡量事物是非 的标准,故有称为“心学” 他认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的标准,故有称为“心学”。他认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外无理, 心外无理, 心外无事,心外无物” 一切以我“良知”为是非标准,孔子之言, 心外无事,心外无物”。一切以我“良知”为是非标准,孔子之言,良知以为不 对,我也不敢以为对。这样的观点打破了程朱理学的统治,动摇了思想偶像的神 我也不敢以为对。这样的观点打破了程朱理学的统治, 圣地位,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只要心里想做的, 圣地位,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只要心里想做的, 就是合理的。还提出顺心率性而为。 就是合理的。还提出顺心率性而为。说“百姓日用即道”,“穿衣吃饭即理”。 百姓日用即道” 穿衣吃饭即理” 孔子也说: 孔子也说:食、色性也。充分肯定了人欲要求和个性的自由发展。这一思想为文 色性也。充分肯定了人欲要求和个性的自由发展。 人士子广泛接受,对文学影响非常之大。 人士子广泛接受,对文学影响非常之大。
两种思想在文学上的反映,就是肯定人欲的合理性。 两种思想在文学上的反映,就是肯定人欲的合理性。人欲就是与生俱来的七 情六欲,就是世俗的爱好和个人的情欲。在中国文学史上, 情六欲,就是世俗的爱好和个人的情欲。在中国文学史上,从来没有那一个朝代 像明代作家那样清楚的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和善待自己。 像明代作家那样清楚的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和善待自己。他们把自身存在的和拥 有的一切,都看成合理的。即使是毛病和陋习,也自我欣赏爱不释手。而且, 有的一切,都看成合理的。即使是毛病和陋习,也自我欣赏爱不释手。而且,认 为人的情欲是人身上最真实、最自然、最本我的部分,理应得到尊重和理解。 为人的情欲是人身上最真实、最自然、最本我的部分,理应得到尊重和理解。李 挚主张顺从人的个性,满足人的欲望。汤显祖、 挚主张顺从人的个性,满足人的欲望。汤显祖、袁宏道把情欲在内的追求现实享 受的“ 受的“情”与“理”相对立,提出了“世总为情”、“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 相对立,提出了“世总为情” 情有者理必无, 必无”,(《寄达观》 反对“拂情以为理” 极力宣扬“ 必无”,(《寄达观》)反对“拂情以为理”,极力宣扬“情”解放。袁宏道公 解放。 开宣扬追求人间的真乐乃是“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 开宣扬追求人间的真乐乃是“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 极世间之谭” 乃至宾客满席,妓妾数人,寻欢作乐到朝不谋夕, 极世间之谭”,乃至宾客满席,妓妾数人,寻欢作乐到朝不谋夕,恬不知耻的地 步。因此,明中叶后,在文士中出现了一批放诞不羁的“狂士”(扬州八怪、吴 因此,明中叶后,在文士中出现了一批放诞不羁的“狂士” 扬州八怪、 中四子、唐伯虎点秋香,其妻妾可玩两桌牌),社会上兴起了一股高扬个性和肯 中四子、唐伯虎点秋香,其妻妾可玩两桌牌),社会上兴起了一股高扬个性和肯 ), 定人欲的思潮。这一切深刻地影响到文学的创作。 定人欲的思潮。这一切深刻地影响到文学的创作。在文学上兴起了一次性文学高 潮,并且不局限于说和写,春宫画也放滥成灾。 并且不局限于说和写,春宫画也放滥成灾。
二、读者市民化(文学突变的内因) 读者市民化(文学突变的内因) 文人的市民化,促使了市民化的读者群的形成。读者的变化, 文人的市民化,促使了市民化的读者群的形成。读者的变化, 要求作者对文学的内容、风格趣味作相应的调整。无疑市民的生活, 要求作者对文学的内容、风格趣味作相应的调整。无疑市民的生活, 市民的情趣,市民的形象成为了作家最关注的对象。在诗文、小说、 市民的情趣,市民的形象成为了作家最关注的对象。在诗文、小说、 戏曲中,显得越发举足轻重。再清高的作家, 戏曲中,显得越发举足轻重。再清高的作家,也按耐不住对城市的 热闹和繁华的向往,毫不掩饰对美色和金钱的欣羡, 热闹和繁华的向往,毫不掩饰对美色和金钱的欣羡,甚至高歌恣情 纵乐,在俗世的追逐欢笑中,寻求人生的乐趣。 纵乐,在俗世的追逐欢笑中,寻求人生的乐趣。如《金瓶梅》中商 金瓶梅》 人西门庆第一次成为了一部长篇小说的主人公, 人西门庆第一次成为了一部长篇小说的主人公,冠冕堂皇地走进了 艺术殿堂。 三言》 艺术殿堂。《三言》、《两拍》更是把市民中的总总林林、形形色 两拍》更是把市民中的总总林林、 色的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作家能迅速的抓住这个看点, 色的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作家能迅速的抓住这个看点,也证明 了作者嗅觉的敏感。由此可见,物质利益对文学价值取向的影响, 了作者嗅觉的敏感。由此可见,物质利益对文学价值取向的影响, 读者总是文学创作的上帝。学概论
明代文学发展的走势,是一个先抑后扬态势。以嘉靖年间( 明代文学发展的走势,是一个先抑后扬态势。以嘉靖年间(1522 ——1566 年)为界,可分前后两期。前期为准备期;后期为文学突变期。 为界,可分前后两期。前期为准备期;后期为文学突变期。 前期,回归期。即对儒学文艺观的回归。这需要的条件是:环境相对稳定, 前期,回归期。即对儒学文艺观的回归。这需要的条件是:环境相对稳定, 社会由乱而治。随着明初经济复苏,社会相对稳定, 社会由乱而治。随着明初经济复苏,社会相对稳定,再加之政治上的特务统治和 文化上的专制主义,思想的理学控制,增添了创作上的不安全感。无奈文人向古 文化上的专制主义,思想的理学控制,增添了创作上的不安全感。 人乞讨人们转向对平稳和谐、雍容典雅的欣赏。此时道德文章大行其道, 人乞讨人们转向对平稳和谐、雍容典雅的欣赏。此时道德文章大行其道,如台阁 体的统治、道德剧横行,成为了文坛主流。创作步入了贵族化和御用化的轨道, 体的统治、道德剧横行,成为了文坛主流。创作步入了贵族化和御用化的轨道, 而走向死沉。值得一提的是,明初的动荡,形成了一股人心思治、 而走向死沉。值得一提的是,明初的动荡,形成了一股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 潮,出现了一批有忧患意识和时代使命感的作家,也产生了一批崇尚雄健、具有 出现了一批有忧患意识和时代使命感的作家,也产生了一批崇尚雄健、 阳刚之美的作品。最有代表性的是长篇小说。 阳刚之美的作品。最有代表性的是长篇小说。
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给文坛带来了短暂的繁荣。如 三国演义》 水浒传》 给文坛带来了短暂的繁荣。 果没有这两部作品的出现,明代前期的作品太平庸了。 果没有这两部作品的出现,明代前期的作品太平庸了。 后期,是文学突变时期。促使转变的条件市,商业经济的繁荣, 后期,是文学突变时期。促使转变的条件市,商业经济的繁荣, 市民阶层的壮大,思想统治的松动,王阳明心学的流行, 市民阶层的壮大,思想统治的松动,王阳明心学的流行,创作主体 精神高扬,文学很快复苏而大步迈进,很快地迎来了文学突变和全 精神高扬,文学很快复苏而大步迈进, 面繁荣。小说有《西游记》 面繁荣。小说有《西游记》、《金瓶梅》问世;戏曲有《宝剑记》、 金瓶梅》问世;戏曲有《宝剑记》 《浣沙记》、《鸣凤记》三大传奇问世,汤、沈剧坛争霸;诗文流 浣沙记》 鸣凤记》三大传奇问世, 沈剧坛争霸; 派此起彼伏;三言两拍,叹为奇观。 派此起彼伏;三言两拍,叹为奇观。共同的审美趣味急剧转向世俗 化、个性化和趣味化。完成了文学史上的一次突破。 个性化和趣味化。完成了文学史上的一次突破。
第一节
城市文化的形成(明代文学背景之一)
商业与中国的文学总是有联系的, 商业与中国的文学总是有联系的,特别是宋词离不开宋代发达的商业经 济。歌伎的浅斟低唱,更是商业经济的产物。到了明代,这种现象变得愈加 歌伎的浅斟低唱,更是商业经济的产物。到了明代, 明显。 明显。 一、文人商人化(文学突变的基础)。 文人商人化(文学突变的基础)。 至明代中、后期,随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迅速扩大, 至明代中、后期,随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迅速扩大,加强了文人 与商人的联系。商人的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奢糜的生活方式, 与商人的联系。商人的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奢糜的生活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关 注和羡慕,清高的文人也走出了封闭的小天地,留恋繁华,出入市井, 注和羡慕,清高的文人也走出了封闭的小天地,留恋繁华,出入市井,乐于 于市民往来,具有了一种世俗平民化的特征。越到以后, 于市民往来,具有了一种世俗平民化的特征。越到以后,越来越多的作家就 是出身商人。这为明代文学的突变提供了可能。千百年文人一直持守的矜持、 是出身商人。这为明代文学的突变提供了可能。千百年文人一直持守的矜持、 尊严和斯文,很快就彻底扫地了。这种现象在今日的文坛上又被重复, 尊严和斯文,很快就彻底扫地了。这种现象在今日的文坛上又被重复,历史 有时总要表现出惊人的相似。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悲哀。 有时总要表现出惊人的相似。这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悲哀。
2、禅学。明代狂禅之风盛行。 禅学。明代狂禅之风盛行。 禅学与心学有许多相通之处,本来王学吸收禅学许多东西。 禅学与心学有许多相通之处,本来王学吸收禅学许多东西。禅学所强调的也 是张扬个性、自我肯定、否定权威、否定我以外的一切。主要观点有:本心是道, 是张扬个性、自我肯定、否定权威、否定我以外的一切。主要观点有:本心是道, 本心即佛。其它一切都是虚妄的,乃至佛祖、经义也是“屎窖子” 本心即佛。其它一切都是虚妄的,乃至佛祖、经义也是“屎窖子”、“破草鞋”。 破草鞋” 是非善恶皆定于我。(真是和尚也疯狂)这种思想在文人阶层中广泛渗透。 是非善恶皆定于我。(真是和尚也疯狂)这种思想在文人阶层中广泛渗透。这些 。(真是和尚也疯狂 对作家影响很大。 对作家影响很大。 两种理论都鼓吹否定偶像、冲破束缚、张扬个性、肯定自我。 两种理论都鼓吹否定偶像、冲破束缚、张扬个性、肯定自我。 二、肯定人欲 明代是一个很有趣的社会,对人欲否定最厉害,又是人欲横流的时代。 明代是一个很有趣的社会,对人欲否定最厉害,又是人欲横流的时代。明朝 皇帝坐稳龙椅、完成了政治稳定之后,一门心思地稳定思想。 皇帝坐稳龙椅、完成了政治稳定之后,一门心思地稳定思想。理学被推到了独尊 的位置,整个明朝到处弥漫着理学的气氛。永乐年间, 的位置,整个明朝到处弥漫着理学的气氛。永乐年间,饶州一个儒士对程朱提了 一点不同意见,明成祖知道后,龙颜大怒,下旨命有司杖谴,悉焚其著书, 一点不同意见,明成祖知道后,龙颜大怒,下旨命有司杖谴,悉焚其著书,曰无 误后人。从此理学被钦定为明朝的唯一学问和考试大纲。从此,在这根指挥棒下, 误后人。从此理学被钦定为明朝的唯一学问和考试大纲。从此,在这根指挥棒下, 一切变得雷同了。 一切变得雷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