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讨课五上陶校长的演讲陆海霞

研讨课五上陶校长的演讲陆海霞

江都区实验小学五年级语文组互动备课记录
研备内容陶校长的演讲研备时间(不填)中心发言人陆海霞
参与研备教师(不填)
研备项目与要求研备内容互议记载
学情调查分析
【要求:基于调查,分析充分,有具体分析说明。


《陶校长的演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
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是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
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
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
断进步。

这篇演讲稿辞真意切,情感上富有鼓
动性和感染力;结构上,按“总----分----
总”方式谋篇,以“问什么,为什么问,怎么
做”的说理结构进行演讲的。

樊亚丽:我感觉这篇课
文的教学应该是“工具
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
的典型范例,因为课文
语言浅显易懂,表面的
思想教育意义十分明
显,不仔细解读,往往
会认为它的“人文性”
应该大于其“工具性”。

孙婷:但是作为语文教
学,我们应该始终注重
语言的训练,始终落实
语文是“工具性”学科
的目标,二者能有机结
合,那是再好不过了。

我觉得这应该是我们思
考本课设计的出发点。

精备与精研主备人说课稿(自己杜撰几个人)
【要求:落实“四个精备”与“四个精研”[精备课标教材、精备考纲考题、精备教法学法、精备学生作业;一课一研、一案(导学案)一研、一卷一研、一题一研]】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
的年龄特点,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生词,
初步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复述课文。

(3)了解语句之间的相互联系,会使用
一些关联词语。

(4)进行读写结合的思维拓展训练。

(5)通过朗读和复述课文,明白为什么
要做到“每天四问”,并自觉养成“每天四问”
自己的习惯,以激励和鞭策自己每天都有进
步。

教学重点: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
进行复述。

教学难点:体会句子间的联系,学会使用
关联词语以上目标准备在两课时内完成。

第一课时有五个教学环节。

一、揭示课题,了解陶行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要
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听读课文,思考:
文章中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是分哪几
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
三、再读课文,弄请层次
1、找6位同学分别读课文,其他同学用
心听,思考每一段写了什么?
2、归纳层次:(三段,采用“总—分—总”
的结构方式)
第1自然段提出演讲的内容是“每天四
问”。

(总)
第2—5自然段让学生从“健康”、“学问”、
“工作”、“道理”四个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进
步。

(分)
第6自然段希望同学们“每天四问”,激
励和鞭策自己进步。

(总)
3、自由读课文
4、逐段齐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四、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锻和策弄清结构,尤其注意
“策”字的写法。

第二课时的教学策略是指导细读课文,明
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
激励自己和鞭策自己的习惯。

进行关联词语训
练,进行复述。

找到读写结合点,训练学生说
话,并练习写作。

谢李:一上课,让学生
齐读课题后,就可以快
速读课文,朗读并提问:
陶校长的演讲中提出了
哪几个要求?我觉得这
样中心更加明确,重点
更突出。

具体的过程分六大板块: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陶校长的演讲,谁来说说陶校长到底讲了些什么?那你们有没有这样问问自己呢?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陶校长的演讲》。

第二板块,指导细读课文第二节,进行学法指导。

启发:陶校长为什么把“身体有没有进步”作为第一问呢?读有关语句,理解“否则”和“否则,一切都将是空的。

”如果想拥有健康的身体,那应该怎么做呢?读有关语句。

陶校长希望我们今后打算怎么做呢?读句子,理解“健康堡垒”和垒”的意思?再联系上文理解。

你们能记住陶校长的关于“健康第一”的观点了吗?怎么才能记住呢?明白构段方式,小结学习方法:问的什么——为什么要问——希望怎么办试一试,用自己的话说说陶校长“第一问”的内容,练习复述,简单评价。

第三板块,按照第二节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三、四、五节。

具体指导:问的什么问题?为什么要问?希望怎么做?用了哪个关联词语?你会用它说一句话吗?记住了“问”的内容了吗?说说。

还有什么疑问吗?让学生分小组学习,分别交流汇报。

齐读课文最后“如果……就……”部分。

第四板块,实践拓展。

陶行知先生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个大的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演讲,要求我们做到每天四问,以次来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其实,我们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都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同,除了这四问,我们还可以问些什么?每位同学向自己提一个问题,仿照陶校长演讲的层次有条理地说一说。

是什么原因?以后准备怎么做?小组内互相说说。

第五板块,练习复述课文,进行思想教育。

陶校长谈了“每天四问”是指什么?分四部分,让学生分别复述主要内容,进行评价。

教育启发:我们记住了“每天四问”,并且也“每天四问”,那就能进步了吗?要想真的有进步,必须怎么办?
第六板块,读写结合训练。

学生读读自己补充的的“一问”,师生评议。

学生相互之间提出修改意见,进行修改。

写在读写笔记上。

根据陶校长的每一问,自己试着回答一个问题,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取得进步的;或者说自樊亚丽:“教是为了不教”,教是示范,是启发,是解疑,是为了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学到更多巧妙地方法,并进而具备一定的创造力。

我认为“先学后教”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但是我们要让学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从而以学定教,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力和思考力。

张怡:重点指导精读“第一问”,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

(1)问的什么问题?(2)为什么要问?(3)希望怎么做?(4)用了哪个关联词语?你会用它说一句话吗?
(5)记住了“问”的内容了吗?说说。

(6)还有什么疑问吗?
谢李:在“每天四问”之后再提出新的“一问”;或者结合“每天四问”,围绕某一天进行逐一或单个回答,以促使学生在饶有趣味的思维中进行写作训练。

这是一种能振作学生精神,
己打算以后怎么做?写在读写笔记上。

培养学生思维力的极好
方法,也是巧妙地运用
了“近因效应”的心理
学原则。

不仅可以更好
的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
教育规劝,还可以进一
步有效地调动学生写的
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
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这样的拓展训练安排,
是极恰切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