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栽培学(第四节)PPT课件

水稻栽培学(第四节)PPT课件

上节知识点
器官同伸(总式) 穗数形成与调控 每穗粒数形成与调控 粒重形成与调控 源库概念与水稻源库类型 群体质量指标及其调控 水稻高产群体茎蘖指标发展过程
1
第四节 稻米品质的形成与调控
• 一、稻米品质及其评定方法 • 二、稻米品质的形成 • 三、稻米品质的调控 • 四、稻米品质的保优贮藏方法与技术
11
米质评价新方法和手段
热分析方法
米饭质地分析法 形态分析法 近红外法 X-射线衍射法 核磁共振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12
我国稻米品质现状与优质稻谷的标准
中国优质稻米资源丰富,有许多名、特、优品种。但
是,目前生产上推广的主体品种的加工、外观及食味品质 总体水平不高。
稻米品质标准农业部于1986、1988年分别起草了《食
胶稠度是精米粉在一定条件下糊化形成米胶的长度。胶
稠度可分为硬(米胶流长≤40mm)、中(40-60mm)、软 (≥60mm)3个等级。胶稠度较长,米饭较软且偏粘,较短的则 偏硬而不粘。多数地区以胶稠度偏软作为食味较好的标志之 一。
9
④营养品质
指精米中蛋白质及其氨基酸等养分的含量与组成,以及
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含量等。
稻米蛋白质除绝对含量外,谷蛋白、醇溶蛋白等组分及
氨基酸组成也与营养、食味有关。一般认为蛋白质含量高米 饭口感变差,食味不佳。但其中又含有谷蛋白及多种人体必 需的氨基酸,易消化吸收,营养价值较高。
10
⑤卫生品质
主要是稻米中农药及重金属元素(如砷、镉、汞、 铅) 等有害成分的残留状况等。主要包括有毒化学农 药、重金属离子、黄曲霉素、硝酸盐等有毒物质的残 留量。它是稻米的首要品质指标,因为稻米作为食品 首先必须是安全、卫生的。
用稻米标准及其测定方法》。1999年,国家质量监督局在 此基础上颁布了新的国家标准。
13
二、稻米品质的形成
14
三、稻米品质的调控
(一)水稻品种与品质的关系
加工和外观品质上,粳稻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一般高于籼
稻,籼稻中以晚籼优于中籼,中籼优于早籼;粳稻多为椭圆形或粗短形, 外观上南方品种较北方的略差,垩白度和垩白率偏高,而透明度偏低; 籼稻则为细长形,籼稻的垩白度晚籼小于中籼和早籼。
6
垩白发生机制
7
③蒸煮与食味品质
米饭的色、香、味及其适口性(如粘弹性、柔软性等),
反映稻米的食用特性。评价食味的最好方法是口感品尝,但 难以快速有效的评定,通常用较客观的理化指标来间接反映, 主要有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米饭粘性、硬度、 气味、色泽以及冷饭质地等。
直链淀粉含量(除糯米<2%外)一般为6~34%,分成极低
2
一、稻米品质及其评价方法
我国对稻米品质的评价从加工、外观、蒸煮与食
味、营养及卫生品质等方面进行评鉴,一般要求在稻 谷收获、晒干(含水量13%±1%)、去杂后存放3个 月以上,待理化性质稳定后进行。
3
我国稻的适应性,又称碾磨品质,主要取决于
籽粒的灌浆特性、胚乳结构及糠层厚度等
在蒸煮与食味品质上,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糊化温度低或中
等,米饭的胀性小,较湿粘且有光泽,且南方品种口感较北方硬;籼稻 多为高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高或中等,米饭胀性大,干松而色淡, 冷后质硬。籼糯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碱消值较低,表明其糯性较粳糯 差。
稻米蛋白质含量籼稻平均值(>8%)高于粳稻(>7%),蛋白质
18
施肥 施肥的种类、数量与施用方法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不同,
其中以氮肥对米质的影响最为重要,其次是磷、钾。有机肥有利 于增加氨基酸含量,食味较好,但过量施用时过多的铵离子又引 起食味品质下降。施硅肥能提高整精米率而改善加工品质,垩白 面积和直链淀粉含量也有所降低。生育后期叶面喷肥对米质效果 一般要好于撒施。
(<8%)、低(8~20%)、中(20~25%)、高(>25%)4个等级。高 直链淀粉含量的米饭胀性大,干松而色淡,冷后质硬,食味 较差;中、低含量米饭则胀性较小,湿粘且有光泽,柔软又 不失蓬松,是改良食味品质的目标之一。
8
糊化温度是淀粉粒受热吸水后发生不可逆膨胀时的温度,
属淀粉的物理属性,它既反映米粒的胀性和需水性,又影响 胚乳的硬度。糊化温度较低的食味较佳。
17
2、土壤生态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土壤条件 稻作土层厚度、耕层厚度、PH值、土壤养
分、质地及地区海拔高度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稻米的品质, 而且不同的品质性状表现也不相同。其中以土壤PH值、 有机质、耕层厚度、全氮及碱解氮、速效钾、粘粒与中细 粉粒含量、海拔高度等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因子,而且 多数的品质性状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土壤有效 硫、有效锌、有效锰含量与精米率、蛋白质、垩白面积等 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白面积、垩白度、透明度、粒形,裂纹等。
垩白米率是整精米中垩白米粒的百分比,垩白是胚乳充
实不良引起的空隙导致光的散射,外观上形成白色的不透明 区,按发生的部位分为腹白、背白和心白。
垩白面积是垩白占整粒米投影面积百分比。
垩白度为垩白米率与垩白面积的乘积。
透明度指精米在光透视下的晶亮程度。
粒形通常以长宽比表示。
含量还与品种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表现为早稻高于晚稻。
15
(二)环境条件及栽培因素对品质的影响
稻米品质的气候生态
土壤生态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栽培措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16
1、稻米品质的气候生态
水稻品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密切,例如南方早籼品 种作晚季稻栽培时米质有转好的趋势。在气候因子中, 温度尤其是结实期日平均气温是影响米质最重要的因子, 光照是仅次于温度的气候因子。稻米品质中整精米率、 垩白、透明度、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等受 气候条件影响大,而糙米率、精米率、粒形等相对较小。 气候条件影响米质形成的时期以结实中期最为重要,其 次为结实前期和后期。
评价指标主要有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分别为单
位重量稻谷加工出的糙米、精米和完整精米的质量百分率。
我国大多数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一般分别为77%~85%和
67%~80%,相对稳定。变异较大的是整精米率,从20%~75%不 等,它是加工品质的重要指标。
5
②外观品质
或称市场(商品)品质,评价指标主要有垩白米率、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