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读后感

《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读后感

《远大前程》读后感
《远大前程》是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晚年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狄更斯出生于英国,早年的生活穷困潦倒,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成为著名的作家。

狄更斯的作品擅长揭露资产阶级的黑暗并且语言幽默、刻画人物细致入微。

读狄更斯的《远大前程》我深深体会到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的下人们以金钱为万物的丑恶行径的批判,以及社会贫富差距极大影响下人们的种种扭曲行为。

但是我又感受到作者对社会丑恶的一面进行批判的同时又对人性中善良的一面进行了赞扬。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狄更斯幽默的语言,细致的画面描写,还有书中错综复杂的爱与恨。

《远大前程》主要叙述了一个出身贫寒的小男孩皮普机缘巧合得到了一个有钱人的资助,由此他到伦敦过上了奢华的上流社会生活。

在他没有得知他真正资助人的身份时,一直以为郝维仙小姐是他的资助人。

皮普认为郝维仙小姐对他很好,为了成全埃斯苔娜(郝维仙小姐的养女)与自己的爱情便无私的资助他,让他成为与郝维仙一样的上流社会的人。

由于资助合同中规定他不能在自己未成年时期询问自己的监护人贾格斯关于自己资助人的任何消息,所以他心安理得的度过了几年奢华的生活。

在这几年中皮普由一个善良、淳朴的孩子变的虚荣、忘恩负义。

但没变的是他一直深爱着埃斯苔娜。

但当他得知自己的资助人是当年自己由于恐惧帮助的一个名为马格韦契的罪犯时,内心变得痛苦不堪,他不想让“上流社会的人”得知自己有钱的真正理由,同时又认为与埃斯苔娜结婚这件事永远不可能实现了。

随着马格韦契被抓,皮普的“远大前程”也就随之东流。

但这也时皮普生命中的另一个转折点,皮普从此变得不在虚荣,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最终也和自己深爱的埃斯苔娜结婚了。

虽是读书,可是我总觉得书中的一幕幕就好像亲眼看到似的,因为狄更斯的描写太细致了,而且具有很强的画面感。

我拿下面这两段做例子,感受狄更斯的写作手法。

“她穿的衣服都是上等料子制的,缎子、花边、还有丝绸,全是白色的。

她穿的鞋也是白色的。

她头发上披下来一条长长的白色披纱,头上还别着新娘戴的花饰,但她的头发已经白了。

在她的颈子上和手上闪着珠光宝气,还有些珠宝手饰在桌上闪闪发光。

一些比她身上穿的礼服要稍显逊色的衣服以及几只装了一半的衣箱都凌乱地散放在房里。

看来她还没有打扮好,因为她只有一只脚穿上了鞋,另一只鞋还放在梳妆台上她的手边;她的披纱还没有整理停当;带链的表还没有系好;应该戴在胸口的一些花边和一些小玩艺儿,诸如手帕。

手套、一些花儿、祈祷书等,都乱七八糟地堆放在梳妆镜的周围。


“我眼睛所看到的东西应该都是白色的,很久很久以前肯定是白色的,不过现在已失去了光泽,都褪色了,泛黄了。

我看到的这位穿戴结婚礼服的新娘也已经像她的礼服一样衰弱了,像她戴的花饰一样凋枯了。

除了她那双深深陷凹的眼窝里还有些光彩外,在她身上再没有留下别的光彩。

我看得出,这衣服曾经是穿在一位十分丰满的年青女人身上的。

如今,那个丰满的身体亦已消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罩在上面的衣服也显得空荡荡的。

我记得曾经有人带我去市集上看一具
苍白可怕的蜡人,我不知道那是哪一位显赫人士的遗像模型。

我还记得曾经有人把我带到一座古老的沼泽地上的教堂,去看一具骷髅。

骷髅是从教堂的地下墓穴中拖出来的,华贵的衣眼已变成了灰。

而现在,似乎蜡人和骷髅正在我的旁边,眼窝里有一双黑眼珠,滴溜溜转动着望着我”。

(选自《远大前程》)
这两段描写的是皮普对郝维仙小姐的第一印象,作者根据人的视野进行描写,先是看见郝维仙一身“白色”的装束,然后是身上的小饰品,紧接着便是屋里的环境。

然后再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对郝维仙小姐的外貌和服饰更细致入微的描写。

其中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郝维仙小姐比作“骷髅”与“蜡人”。

在我读着两段的时候。

就感觉郝维仙小姐出现在我的面前,自己不禁也被这幅装扮下的打了一个寒噤。

我认为郝维仙抚养埃斯苔娜和马格韦契资助皮普成为上流社会的人的原因从本质上来说是一致的。

郝维仙和马格韦契自己亲身追求不到的东西,便转为让自己的塑造的人去实现,从而他们内心便有了一种实现更确切的是报复的快感。

埃斯苔娜和皮普便成为了牺牲品。

郝维仙因为一场婚姻骗局变得神经兮兮,终日将自己关在沙提斯庄园的屋子内不见天日,抚养埃斯苔娜以报复所有的男人,来满足自己的复仇感。

马格韦契则因为干了太多坏事变为一个名符其实的罪犯,他身份卑微,讨厌看见那些“上流社会人士”的奢华生活,便用自己流放期间挣得钱去资助皮普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绅士,用这种方法来实现自己报复“上流社会人士”的目的。

他自己跻身不到上流社会,便
转嫁给皮普。

他们这种变态的做法给埃斯苔娜和皮普造成了心灵上严重的创伤。

埃斯苔娜在伦敦的生活期间要定时给郝维仙写信,告诉郝维仙自己是怎样让无数男子拜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自己是怎么折磨这些男人。

而郝维仙也是以这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内心报复。

相同当马格韦契第一次看到全身流露着贵族气质的皮普时,感到光荣无比。

因为自己虽然不能成为贵族,但是看到自己用金钱打造的“儿子”时,内心无比狂喜,他觉得自己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在那些“上层社会的人士”中炫耀。

关于这本书中爱的话题我感受最深的是皮普与乔之间的爱。

小时候的皮普遭受姐姐的虐待,多亏姐夫乔的呵护与陪伴。

皮普在伦敦过上上流社会的生活后变得虚荣,忘恩负义,以自己的出身为耻辱的时候,似乎忘记了自己的那个卑微的小家,和家里的那些亲人,他即使回到故乡也不去看望姐姐和姐夫。

但是当皮普负债累累的时候是乔用毕生的积蓄帮皮普还清了外债。

皮普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悔不已。

从这之中我看到了亲情的无私和伟大,我把这种爱看作是太阳的光芒,虽然阴天的时候光芒会暂时消退,但不管怎样阳光一直存在于太阳本身,温暖一直在。

我认为乔代表了全天下的父母,无论自己的孩子做出了如何荒唐的事情,都会原谅他们。

第二种爱是皮普与郝伯特之间的友谊。

皮普在伦敦与郝伯特是室友,当皮普得知郝伯特为了生意上的事情缺钱时,不顾别人的劝阻毅然决然的用大笔的钱去帮助郝伯特,而且当皮普遇到困难时郝伯特也无私的帮助了他。

第三种爱便是皮普对埃斯苔娜的爱。

埃斯苔娜一直以她的傲慢对待皮普,折磨皮
普,而且郝维仙小姐一直阻止皮普追求自己的养女。

但是皮普多年来对埃斯苔娜的爱一直没有变过,最终两个人经过艰难险阻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这本书中的恨有多种,有的是由爱变恨,有的是由恨变爱,有的是又是由恨变悔恨。

皮普一开始很尊敬郝维仙小姐,尽管觉得这个人很奇怪但是一直以为郝维仙是自己的资助人所以对她还算是爱戴。

但是当一切谜底都揭开时,当皮普得知郝维仙黑暗心理以及她对埃斯苔娜的伤害时,便对郝维仙是无限的鄙视加愤怒。

当皮普得知自己的资助人是马格韦契这个罪犯时,内心愤怒,羞耻。

但是当他得知马格韦契为了看他而冒生命风险时,皮普还是帮助了他逃跑,最后也原谅了他。

郝维仙小姐则是因为内心对男人的恨把埃斯苔娜培养成了一个她专门报复男人的工具,让埃斯苔娜变得无情冰冷,恨已经蒙蔽了郝维仙的大脑。

可是当她得知埃斯苔娜嫁给了一个人品特别差的有钱人时,自己却悔恨不已,悔恨自己把埃斯苔娜的追求爱与美的生活权利剥夺了,悔恨自己伤害了无辜的埃斯苔娜。

读《远大前程》,我被扣人心弦的完美故事情节,细致入微的人物与环境描写深深吸引了,自己的情绪跟着故事情节的改变而不断改变。

体味世态炎凉,感受爱恨情仇,自己仿佛也成为了皮普生活中的一个角色,仔细关注着皮普的一举一动,为他欢笑为他哭泣。

自己也深深纠结于主人公生活中的爱恨情仇,久久不能自拔。

合上这本书,感觉像是自己结束了一段复杂的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