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摘要: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一部充满优美诗句的爱情戏剧,是中国十三世纪最著名的元曲之一,也许还可以说,它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按说,《西厢记》不过是一部才子佳人爱情戏,所写内容,古今中外并非罕见,反抗封建礼教,亦非从王实甫开始,何以蜚声中外?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作者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成功地创造了几个性格鲜明、丰满,有高度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并且通过这些鲜明的艺术形象,有力地鞭挞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势力,歌颂了敢于向封建势力进行突击的青年一代,从而较好地表达了反封建的主题。
六百多年来,这些艺术形象一直鼓舞着封建社会的千百万青年男女,为反对封建礼教,争取自己的美满生活而奋斗。
就是在今天,这些形象也仍有其普遍的意义。
特别是红娘这个名字,一直被人誉为穿针引线、成全婚姻的媒人的代名词,成为乐于成全他人好事者的象征。
文中刻画了一个美丽、多才、性格叛逆的莺莺和才华出众、情真意专的张生,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社会地位卑贱,却侠肝义胆,机智聪明红娘,也看到了一位虚伪、奸诈、狠毒,但又脆弱的封建家长制代表。
关键词:西厢记主要人物艺术形象分析封建势力封建礼教目录摘要 (1)一、主人公莺莺和张生 (1)二、红娘 (5)三、老夫人 (6)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主人公莺莺和张生主人公莺莺和张生,一个是相国小姐,一个是封建知识分子。
他们强烈的不满现实生活,渴望挣脱封建社会的枷锁,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
但在封建社会中,剥削阶级的青年男女之间根本没有自由恋爱的权利,合法的婚姻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缔结的,双方家庭都把新的联姻看成是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考虑的都是家世利益和经济财产,完全排斥了青年个人的愿望,剥夺了他们选择配偶的正当权利。
莺莺和张生的自由恋爱,在当时的社会里显然是不合法的,是“大逆不道”的,必然要遭到封建家长的反对。
这样,青年男女追求自由婚姻的愿望和行动就与封建礼教之间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
《西厢记》就是在这种矛盾冲突中,来刻划这二个封建礼教叛逆者形象的。
莺莺是我国古典戏剧文学中叛逆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由的贵族少女的典型。
她的性格被刻划得很完整,从她身上,不但体现了封建社会中我国妇女的悲惨命运,而且还反映了我国古代妇女思想觉醒、敢于起来同封建礼教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的反抗精神。
莺莺的叛逆性格首先表现在她对“高门”家世利益的蔑视。
她是一位相国之女,从小生活在礼法森严的封建家庭里,受到老夫人的严厉管束,不可能有接近男青年的机会。
她的父亲生前已将她许配给郑尚书的儿子,这就决定了她的命运:等父丧满期后,去做郑恒的夫人。
因而在遇见张生之前,她的青春和生命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昏睡着,没有觉醒。
但封建家长的严厉管束,并不能禁锢这位相国小姐渴望爱情的心灵。
同张生的佛殿相遇,警醒了她的青春和生命,请看她自己的一段自白:“往常但见个外人,氲的早嗔,但见个客人,厌的倒褪。
从见了那人,兜的变亲!”因而“坐又不安,睡又不稳,登临也不快,闲行又闷。
镇日价情思睡昏昏。
”从此,她便开始向封建礼教挑战,大胆追求自由的爱情生活。
张生是一个家道中落的穷书生,和崔家的相国门第显然是很不相称的。
但从佛殿相遇到私自给合,莺莺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张生的门户和财产,她爱的是张生的“才貌双全”和纯朴诚实。
特别是张生借兵解围,救了她们全家性命后,一种正义的感激和崇敬,更增加了她对张生的爱慕。
这以后,她更热烈地追求着,一步一步地向背叛、反抗其本阶级的道路走去。
莺莺叛逆性格的第二个表现,是对封建家长虚伪的母爱和包办婚姻的行径十分反感,以致诅咒、反抗。
老夫人为了把她的女儿造就成一个忠于其阶级利益和阶级教养的人物,对莺莺从思想、行动、生活,一直到潜意识的活动,都严加管束,平时除了自己留心监视外,还派了侍女红娘去“行监坐守”。
张生形容老夫人是“怕女孩儿春心荡,怪黄莺儿作对,怨粉蝶儿成双”。
莺莺对母亲的这种做法十分不满,埋怨道:“但出闺门,影儿般不离。
俺娘也好没意思,这些时直惫般提防著人,小梅香伏侍得勤,老夫人拘系得紧,则伯俺女孩儿折了气分。
”她和张生爱的愈热烈,对她母亲的怨恨和诅咒也愈多。
“赖婚”一折,集中表现了莺莺和老夫人尖锐的冲突,充分地刻划了莺莺的反抗精神。
当老夫人突然变卦,要她以兄妹之礼拜见张生时,她心里愤怒地骂道:“谁承望这即即世世老婆婆,著莺莺做妹妹拜哥哥‘白茫茫溢起蓝桥水,赤腾腾点著沃庙火。
碧澄澄清波,扑刺刺把比目鱼分破;急攘攘因何,托搭地把双眉锁纳合。
而居然不拜。
老夫人叫她敬哥哥酒,她内心诅咒道:“这席面儿畅好乌合!”结果当母亲的面把杯子掷给红娘,表示不承认老夫人给他们安排的兄妹关系。
莺莺的这种怨恨、诅咒和反抗,不能只看作莺莺对老夫人的怨恨、诅咒和反抗,而是标志着封建社会的青年女子对封建婚姻制度和整个封建统治阶级的怨恨、诅咒和反抗。
莺莺叛逆性格的第三个表现是对功名表示极大的厌恶。
当老夫人发觉了她已与张生私自结合,不得不默认时,还迫着张生上京考试,以考取状元作为娶莺莺的条件。
莺莺意识到这是对他们自由婚姻的严重威胁,因而对老夫人的逼试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对功名利禄表示极大的鄙视。
这在“长亭送别”一折表现得相当强烈: “但得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来。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
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你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建里青莺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她甚至把考取状元斥之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否定功名,实际上就是否定科举制度,也否定整个封建社会,一个相国小姐表示出这样的观点,不能不算是十分可贵的。
当然,作家在刻划莺莺的性格时,并没有把她写得十全十美。
如果是这样的话,人物形象反而不真实,剧本也会缺乏现实主义的光辉。
作为一个相国小姐,莺莺还有软弱的一面。
她有一般妇女的羞涩端静,也有着封建道德意识。
作者从现实出发,依据莺莺的身份教养和生活环境,严格遵循这个贵族少女性格发展的逻辑,进行合情合理的刻划,深入、细腻地描写了她从倾慕张生到私奔这一过程中的内心矛盾和斗争。
例如她要利用红娘传递书简,但又怕红娘知道她在传递书简,因而使了许多“假意儿”。
第一次看到张生托红娘带来的书简时,心里十分高兴,而表面上却装出小姐派头责骂红娘: “小贱人。
这东西那里将来的?我是相国的小姐,谁敢将这简帖来戏弄我,我儿曾惯看这等东西?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
”“赖简”一折,她暗约张生来花园幽会,当张生践约而来的时候,她又临时变卦,发起脾气来: “张生,你是何等之人!我在这里烧香,你无故至此;若夫人闻知,有何理说!”她的临时变卦,并不是故意捉弄张生,而是因为有红娘在旁“坐监行守。
”她本来是想避开红娘的,没想到张生这个“傻角”把信的内容全部告诉了红娘,而她对红娘是否支持她的爱情又还不清楚,因此只好临时变卦。
归根结底,迫使莺莺变卦的还是那没有出场的老夫人。
这场戏,既表现了莺莺的深沉和机警,也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势力的罪恶,深化了主题。
莺莺的软弱,在红娘的帮助下,逐渐得到克服。
她终于突破了她的阶级限制,坚持反抗直到获得胜利。
作者按照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为我们刻划了莺莺这样一个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叛逆者形象,为后世树立了一个反抗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的青年女子的榜样。
男主角张生,是一个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而又轻视功名的青年书生典型。
他诚恳、热情,忠于爱情。
他一见到莺莺便深深地爱上了她,并想尽一切办法,如赁居西厢,借故搭斋、月下吟诗、请兵解围等,进行热烈的追求。
作为一个书生,他深知自己和相国的门第是很不相称的,他和莺莺的自由恋爱必然要受到封建家长的干涉,但他毫不放松,只是热烈追求。
为了爱情,他不顾自己的‘功名、前途和一切障碍。
“赖简”以后,他身染重病,但对莺莺仍是毫无怨言。
金钱也不能动摇他对莺莺的爱情。
他请兵解围后,老夫人狡猾地赖婚,企图用几个小钱把他打发开去,但张生却气愤地说:“既然夫人不与,小生何慕金帛之色?”这种忠于爱情而拒纳金帛的行为,在被地位和金钱支配的封建社会是颇为高尚的。
后来他考取了状元,当了官,还是思念着回去和莺莺团聚。
这种真挚的感情,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是很可贵的。
由于封建知识分子的出身和社会地位,因而张生的反抗又是动摇和软弱的。
红娘讽刺他是“银样锐枪头”(即中看不中用),这是最恰当的评价。
老夫人赖婚时,他不但无力反抗,甚至要在红娘面前“解下腰间之带,寻个自尽。
”老夫人逼他上京应试,以考取状元为娶莺莺的条件,他只得向封建势力妥协,别离莺莺赴京应试。
这一妥协实质上满足了封建家长对于“家世利益”的要求,同时,也说明了封建社会青年男女之间的自主婚姻实际上是难以实现的。
二、红娘剧本中描写得最出色的人物是红娘。
她是一个支持封建贵族青年叛逆者的正义力量的代表。
她天真、泼辣、机智、勇敢,富有正义感,爽朗而热情。
她的身份是丫环,但她的聪明才智不仅胜过受过多年诗书教养的张生和莺莺,而且还能够制服封建家长老夫人。
她在剧中的地位相当重要,是帮助莺莺、张生克服弱点和对老夫人的斗争取得胜利的关键人物,是剧中对封建礼教最具冲击力量的光辉形象。
红娘性格的显著特点,首先在于她的正义性。
在“兵围普救”之前,她对张生是毫不在意的,甚至还当面捉弄过这个“傻角”。
但到张生请兵解围,特别是在“赖婚”之后,她逐渐认识到张生的纯真和才华,并对老夫人无理的言行愤愤不平,这才正义的挺身而出,冒着危险为崔张传递书简,牵情拉线,给他们以热情的帮助。
她这样做的动机,完全出于对封建势力受害者的同情,丝毫没有个人目的。
张生看她这么热情,曾答应“久后多以金帛相酬”,谁知反被她骂了一顿: “这个馋穷酸徕没意思,卖弄有家私。
莫不图谋你东西来到此。
先生钱物,做红娘赏赐,—我爱了你的金货!就是在她被张生误解、被夫人毒打的时候,她的热情并无降低,还是正义在胸,百折不挠: “你休呆里撒奸,你待恩情美满,却教我骨肉摧残。
她手执着棍儿摩婆看,我粗麻线怎过针关。
直待我柱着拐帮闲钻懒,缝合唇送暖偷寒。
她是准备柱着拐帮闲的。
只有劳动人民,才能如此高尚的品德。
红娘的机智和勇敢,集中表现“拷红”一折。
她的地位和处境,使她熟知老夫人、莺莺和张生的教养和习性。
因而当老夫人发现了崔张结合的事、崔张爱情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她立即挺身而出,同老夫人展开面对面的斗争。
请看这段对话: “小贱人,为什么不跪下!你知罪么? “红娘不知罪。
“你故自口强哩。
若实说呵,饶你、若不实说呵,我直打死你个小贱人! “他们不识忧,不识愁,一双心意两相投。
夫人得好休,便好休,这其间何必苦追求?常言道‘女大不中留’。
红娘之所以敢把“知情的犯由”一下子兜出来,是因为她深知老夫人最怕这样的“丑事”,决不敢张扬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