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世纪以来的我国三农政策

新世纪以来的我国三农政策

农业效益低 农民收入少 农村发展慢 农民市民化滞后
(二)新世纪以来“三农”政策的目标取向
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统筹 城乡经济一体化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 “四化”同步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
代化同步发展
(三)新世纪以来“三农”政策的根本方针
(二)与“三农”有关的重要决定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重大决定。《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 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 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要统 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新世纪以来的我国 “三农”政策》
徐金海 主任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扬州大学商学院农经系
讲座结构
重要“三农”政策文件梳理
“三农”政策主要内容解读 2015年“三农”工作要点
一、重要“三农”政策文件梳理
(一)新世纪12个一号文件主题
2004: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5: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6: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8: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2009: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010: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2011: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2: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013: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2014: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2015: 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符合规划和 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 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加快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 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
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完善农 村宅基地分配政策,在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前提下, 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完善城 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切实保证耕地数量不减少、 质量有提高。加快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地籍调查和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二、“三农”政策主要内容解读
(一)新世纪以来“三农”政策的战略地位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
农村必须美。 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继续夯实
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稳住农村持续向好的局势,稳定粮食和 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三农”问题突出
本提升为主导的创新驱动 建设新农村:五大文明建设
(五)新世纪以来“三农”政策的重点内容
土地政策
农民的“三块地” :承包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 涉及的问题:流转、征用; 土地政策的“三条底线”: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
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 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 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 押、担保权能。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 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 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 土地流转的“四不原则”:不得搞强迫命令、不损害农民 权益、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多予少取放活
多予:多给 少取:取消税费 放活:发挥市场在农业农村资源配置中的主体性的作用,
但又更好体现政府的职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新世纪以来“三农”政策的总体要求
“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 务,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促进农民增收:多元化增收渠道 优化农业结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素驱动转变为以科技进步和人力资
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 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农村改革三十年的历程、成 就、经验、教训,并对未来农村改革发展做出重大部署。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 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角度阐述 新时期、新阶段“三农”发展政策思路。
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农村土地承包 经营权登记制度,强化对农村耕地、林地等各类土地承包 经营权的物权保护。从2013年开始,用5年时间基本完 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 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加快包括农村宅基 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调查, 尽快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可以确权确地,也可以确权 确股不确地。
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 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抓紧修订 有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和长期受 益。
人力资本政策
素质要求: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
推进计划:新型农民培训(2006)、大学生村官计划 (2009)、职业农民培训(2012)、青年农场主培训 (2015)
培训内容:实用技术、创业培训、转移就业培训
财政金融政策
财政政策
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投向农村,农村居民公共产 品与城市居民均等分享(包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财政补贴政策: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含畜牧良 种),农机具购置和报废更新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业 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 ;向重要农产品,主产区 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 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按实际粮食播种面积或产量对生 产者补贴,提高补贴精准性、指向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