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作文立意专题讲座

小学作文立意专题讲座

作文立意专题讲座一、立意的定义立意是“文心”,是“灵魂”,是作者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内心的意愿,是作者透过语言文字传达精神的需求。

说白一点,立意就是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传统作文教学中格外注重对学生立意的指导,强调立意要新、准、明。

也就是要求学生习作中心要明确,思想要鲜明,立意要标新。

在作文教学中由于过于强调立意,学生受老师过多的思想束缚,导致孩子失去了作文的自由,他们变成了完成他人言说的习作工具。

因此这样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语言成人化,缺乏童真童趣,没有真情实感,缺乏个人独特的精神体验。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倡导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因此,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写作打开了一扇自由之门。

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惟立意为上,惟中心为上的教学理念。

它解放老师落后的作文教学思想,解放老师繁杂的作文教学程序,解放老师陈旧的作文教学内容,解放老师单一的作文教学方法。

二、现阶段的问题:但新课改积极倡导下的作文教学在淡化学生写作立意的同时,也给一线的语文教师另一个思想的包袱。

是否学生自由言说的作文就是真情流露呢?是否学生一切思想的表达都值得肯定呢?对一个只有十几年生活阅历的孩子而言,全然放手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这符合作文教学的科学规律吗?因此新课改倡导下的作文教学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问题一:文散无心。

当学生写作之初没有完全明确写作的内在需求时,写作就成了一种完成任务式的填鸭。

学生在写作之始没有自己的思想,所写的文字也自然成了记录流水帐而已。

例如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写一篇《××见闻》的作文。

这本是一次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的实践作文,作文内容开放,思想触角多元。

既可以反映社会生活的和谐幸福,也可以揭露一些生活中的不和谐因素。

但很多同学所写的文章平白无实,文散无心,根本不知其所要言说的意义何在。

如有一位同学写《街头见闻》,写两个小孩表演杂技,将节目的内容一一介绍,也写到了围观人的喝彩,结尾是今天玩得很高兴。

这样的文章,像流水帐一样实录了街头见闻,根本没有明确的主旨,若指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两个表演杂技的小孩身上,写他们年龄小、身体瘦弱,而练的又是难度高、危险性大的节目,学龄儿童都不能接受应有的教育,表达了自己的同情、忧虑,立意便明确了。

问题二:文乱多心。

当学生自由的思想随意驰骋的时候,他们的智慧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同时当他们在自由的王国里,自由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时,他们的潜能也是我们难以估计的。

但我们面对的毕竟是只有十来岁年龄的小学生,他们的生活阅历以及情感体验尚未丰厚,有的生命体验甚至还处于真空状态。

因此他们自由作文时极易进入东拉西扯、节外生枝的泥潭。

可能刚开始他们还明确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写着写着就迷失了作文的方向。

像一位学生写《寒假记事》,写家里买了一条大鱼,挂在外面晚上忘了拿进屋。

第二天发现不见了,原来是邻居大娘怕挂在外面被猫吃掉,替他们保管了。

其所要表现的就是一种邻里之间相互照应,社会和谐融洽的思想。

但他却花大量的笔墨写家里年货的高档,年夜饭的丰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结果是笔力不集中,反而淡化文章的中心,削弱了文章的感染力。

问题三:文偏歪心。

古人云:“意者尤帅也。

”把文章的立意比做统帅,可见“意”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

假如统帅错了,全文将“满盘皆输”。

由于现在的学生思想触角开放多元,因此他们思想的干扰也是前所未有的。

他们已经习惯在电玩里寻找精神刺激,已经对社会上的一些歪风邪气略有所知,甚至习以为常。

但由于年龄与阅历的限制,导致他们判断审视能力的缺乏,抗干扰能力的不足。

这些自由散漫,或不健康充满血腥的不良思想充斥着他们的灵魂。

表露在他们作文里的自然是这些社会歪风邪气的“首肯”或“默认”。

假如任由这样的思想在他们的作文里蔓延,势必会更加毒害他们的灵魂。

例如一个学生写自己看到电视里一些犯罪分子残害幼女,于是模仿着把家里的小猫杀害的经过。

其文字表述清楚,过程详细具体,甚至对自己心理的刻画极其生动入微。

但读这样的文章只要尚且知道一些教育常识的人都会感到毛骨悚然。

三、改进的策略:因此,新课标提出的积极倡导学生自由习作,淡化传统作文教学的中心思想,并非任由学生随意表达,教师都一味鼓励肯定,并非任由学生海阔天空漫无边际地畅谈,老师都不去指导点拨。

笔者认为“淡化”作文立意是对传统作文教学的一种纠差,决非全盘否定。

那如何在鼓励学生自由言说与立意指导之间构建一座融合的桥梁呢?如何使写作成为学生放飞自由思想的天空,又成为学生修缮心性的净土呢?一、开放拓展写作空间,少写命题作文。

赞可夫说,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的个人特点及完整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

但传统教材在作文题材的选定上过多地束缚了学生的写作个性,压抑了学生的自由表达心理。

例如写人的文章教材中拟定的题目有《好××》、《我尊敬的人》、《我的好××》《一个××的人》等。

虽然看似较开放的半命题或命题作文,能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但是这样千篇一律的写同一题材的文章,学生除了挖空心思编制文字,已经鲜有真情告白了。

当一件事情成了完成任务,那它就失去了主体的原动力与激情。

因此寻找学生写作的补充教材,开放学生的习作空间,成了激发学生写作内在需求的关键。

而写作空间的开放也为学生多元选择作文的“立意”构筑了一条绿色的通道。

二、提倡学生自拟中心,少受他人束缚。

当作文的触角被打开,学生的习作心理空间自然变得宽松、自由,而不是被压迫、被强制所带来的乏味、烦躁。

因此这时应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自主选择作文的中心,在学生抒发自我性情,自由表达内心思想与作文立意的明确深刻之间寻求一种“共话”。

因为,学生自己拟定的话题中心,写作时不但不会成为自己自由表达的绊脚石,反而会成为学生习作思维的风筝线,让其始终在话题的围场里言说自己的思想。

另外当学生思维敞开,其内在的智慧潜可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其拟定的中心有时不仅可以补充教师思维的局限,而且会启发同伴间相互的思维碰撞,产生更多立意标新的想法。

其一、自主地说——打开锁住心门的枷锁。

当学生选定作文的材料,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说说自己内心渴望表达的思想,而不应该马上进行所谓的“指导”——本次作文的要求是……,本次习作训练的中心思想是……当教师少一些思想的提早入侵,学生作文的心门才能打开。

其二、充分地说——插上一对自信的翅膀。

当学生试着发表自己的想法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这时就应该趁热打铁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自主立意”的讨论中来。

让学生全体参与,同伴互相启发。

而此时教师对学生的想法以肯定激励为主。

因为只有学生的思维插上一对自信的翅膀,才能放飞自己内心最渴望表达的情感。

其三、创新地说——放飞孩子自由的心灵。

在学生充分畅谈自己的作文立意时,教师应该及时捕捉住一些立意标新,极具创意的中心。

而学生迸发内在潜能的前提仍然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说,充分地说。

例如一次话题作文,我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图形,让学生围绕这些图形拟定一个话语中心。

因为鼓励学生自由畅谈,所以涌现出一些立意标新的想法已然成了“水到渠成”之举。

有的学生认为这几个图形只有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其它几个图形都是可以随意改变的。

所以联想到自己的人生理想应该像三角形一样坚定。

有的学生说这几个图形都是从一个起点出发,最终又回到起点,联想到生命的历程也是一样的。

但每个人的人生选择不同所画出的人生轨迹也是不同的。

有的学生说假如这几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圆的面积最大,这使他想到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自己应该想圆一样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时间。

很难想象这些如此有深度的人生思考来自于六年级的小学生,这次作文教学之始我只不过是想让他们写一篇想象作文而已。

三、尊重对话首席作用,善启发巧点拨。

作文训练是生命与生命之间表达和沟通的训练。

小学作文是每一个学生生命个体的自主行为,这决定习作教学应该是多元、开放、个性化的。

但在启发生命个体敞开生命体验的心理空间时,教师作为课堂对话的首席应该为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引导话题构建、筛选作文中心、纠正偏颇立意发挥积极的作用。

其一、于思路堵塞处启发,于思维局限处点拨。

当学生思维堵车,教师应该善于在学生尚处于思维热点时启发思考。

例如一次突发作文训练(一位学生在课余时间抓了一只蝗虫。

上课时这个小家伙仍然高声歌唱,搅得我无法上课。

一调查才发现“真凶”。

而此时所有学生注意力早已从课文内容跑到这小家伙身上了。

于是我顺机进行一次生活作文训练,让学生围绕“蝗虫”畅谈可以确立哪些作文中心。

)因为事发突然,学生也从未写过此类作文,所以一开始没有一个人举手。

于是,我针对“蝗虫”这个话语中心进行了点拨指导。

具体示意图如下:线形启发:蝗虫——昆虫——大自然——生命球形启发:被捕生灵自由蝗虫害虫童年专吃粮食而学生在老师循循善诱下思路畅通了,自然喷涌出许多独具匠心的想法。

如一个学生根据线形启发联想到我们应该珍视生命;有的学生则根据球形启发反驳道,蝗虫是害虫专吃农民的粮食,就像一些贪官污吏专门坑害百姓钱财。

而一些学生则确立了“童年”为中心,一些学生由蝗虫被抓关在笼子里,想到以“自由”为话题中心。

这些标新的立意无不是在对话的启发中涌现出来的。

其二、当灵感喷涌时筛选,当立意过激时纠差。

当学生的习作激情充分被调动,习作灵感喷涌而发时,一些新颖、深刻、鲜明的立意自然会相机诞生。

但学生毕竟受生活阅历与生命体验的局限,一些过激、偏颇,甚至歪曲生活、扭曲现实的思想也会出现在学生的作文中。

因此,在指导学生自由开放的进行作文立意时,教师应该进行筛选、提升,以及必要的纠差。

例如当学生拟定许多话题中心时,教师要站得高、点得准、拨得巧,要积极引导学生从独特的视角审视选择这些中心。

而当学生出现与主流价值观相背的思想时,教师不仅要及时进行“思想的急刹车”,还要善于把学生的心性引回到正确的价值取向上来。

四、针对应试的策略:考试作文的类型主要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根据提供的材料续写文章,提供话题自拟题目自拟中心式的开放性作文,改编古诗等。

考试记叙文的内容无非就是写人,写事,写景三类。

那针对这三类常见的记叙文我们该如何指导学生立意呢?1、作文立意的核心理念:真、善、美、新。

求真,打动人。

针对现实学生作文存在假、大、空的问题,我们老师虽然十分渴望在平时批改习作时看到内容真实的文章;但迫于应试的需求,老师又一味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卷老师在批改作文时恰恰更偏爱真实生活化的文章。

例如首届冰心作文奖小学组一等奖获得者浙江诸暨的三年级学生郦思哲小朋友的作文,只有短短的107个字,但打动的评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