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培训讲座PPT精选文档

作文培训讲座PPT精选文档

2
解读语文素养
• 根据课标三个维度结构,一般认为语文 素养主要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 语文品质三部分 。
3
解读语文素养
• (一)语文知识
•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定义为“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将 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大类。
• 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具体说明事物“是什 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事实或陈述一种观点,因此又称为信息 性知识。这类知识的特点是种类繁多,知识间联系性差,迁移性差,一般通过记忆获得。语 文陈述性知识可分为静态语言知识和动态语文知识(语用知识);我国传统语文课程中所明确 的主要是静态语言知识。如在新课标中,这种知识包括汉字知识、发音知识、语法修辞知识、 实用文章的表达方法知识等。而动态的语用知识,如语境的知识、语言成分的知识、选词炼 句的知识、语段和语篇的知识、语体的知识等还没能真正引进语文教学,至于如何使用更无 暇顾及。
• 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品质同等重要,三 者缺一不可。是这三者的乘积决定了听说读写 行为空间的大小。
• 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品质三者是平权的, 对行为空间的贡献是同等重要的。三者缺一不 可,一项为零,行为空间就为零。
8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 分年段作文要求 • 第一学段的要求: •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
•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 快乐。
•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 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10
•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春风放胆来梳柳
----学习课标 致力探索 大面积提高作文质量
北沟小学:李长森 2009.10.20
1
解读语文课标
观千剑而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器 操千曲而后晓声
• 语文素养
•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在“课程性质和地位”里 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 发展”,前言部分“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前后出现达 六次之多,可见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社会和语言的经验为基础的。
6
解读语文素养
• (三)语文品质 • 语文品质是语文素养结构中情意因素的
统称,它是整个语文活动的“动力一一 维持调节”系统。语文学习的欲望靠动 机,语文学习的习惯靠养成,克服语文 学习的困难靠意志,语文学习的整个过 程靠情感支撑、靠态度保证。
7
解读语文素养
• 语文素养=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品质
• 策略性知识是对学习方法进行选择、运用和调整,特别是指依据.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而对
学习方法进行选择、运用与调整的知识。它实质上用于调控认知过程,因此也叫过程性知识。
语文课程的主要学习策略有:识字策略、写作中生成语境的策略、假想读者的策略、选择语
料的策略、言意转换的策略、组成语篇的策略、言语创新的策略、阅读中感知语言的策略、
• 程序性知识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用来说明学习者“做什么”和“怎么做” 的问题,它主要用于对外办事的实际操作,也称方法性知识。这种知识可以为实践技能的形 成定向,直接指导技能的练习和形成。语文课程需要养成学生多种言语技能,因此,也就需 要有多种相关的方法性知识来指导这些技能的练习。如:如何品评和选用词语,怎样辨识和 选择句式,怎样才能整体把握文章的意义,如何搜集和处理信息,怎样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如何观察大自然等等。有效的语文课程应该对这些方法性知识都有所交代,以有利于在言语 实践中养成熟练的技能。以方法性的知识来审视当前的语文课程的知识基础,可以说,它还 是比较贫乏的。
• 语感是个体认知结构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快速、直接进 行言语构建的能力,其本质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 的一种直觉同化”。
5
解读语文素养
• 语感包括语言结构模式、运用模式和反 应机制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 首先,语感是一种言语的建构能力。 • 其次,语感的最基本特征是直觉性。 • 再次,语感须在语境中形成。 • 最后,语感是个体化的,以个体以往的
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 认识和感想。 •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 到的词语。 •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 句号、问号、感叹号。
9
长袖善舞 多钱善贾
• 第二学段习作目标:
•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 心。
•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 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 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 言的积累,培育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 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 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 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 第三学段习作目标:
•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
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
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
还原语境的策略、联想意义的策略、全程阅读的策略等。因此,用策略性知识来审视,我们
又可以发现当前语文课程的知识基础存在大量的空缺。
4
解读语文素养
• (二)语文能力
• 所谓能力,就是完成一种活动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 征,那么语文能力就是指完成语文活动所必须具备的 个性心理特征,这种语文活动就是语言运用的活动。 简单地说,语文能力就是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运用 的过程主要靠语感,因此可以说,语文能力在个体素 质能力结构中的心理特征就是语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