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专项强化演练十三扩展语句教案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专项强化演练十三扩展语句教案

专项强化演练十三1.请用词语”诵读”“月光”“湖畔”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要求:想象合理,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解析】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所写文段中要有”诵读”“月光”“湖畔”这三个词语;要进行合理的想象;情景交融,语意连贯,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如水的月光露出柔和的笑容,轻轻地洒落在湖畔上。

透过这融融的月光,我仿佛看见一位姑娘的倩影。

她正在脉脉诵读”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2.下面的文字选自王实甫的《西厢记》,请对崔莺莺送别张生的情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莺莺的惜别之情。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解析】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首先,要弄懂这段话的意思;其次,展开合理的想象;在扩展时应注意几个要求:要描写送别情景,并生动、形象地表达惜别之情。

【答案示例】青山疏林,秋风习习,暮烟缭绕。

那夕阳古道,对对双双,时有窃窃私语声,可现在,万籁俱寂,寂静得让人害怕。

这种情景本来就够凄冷的了,偏偏此时传来了马的嘶鸣声,它打破了古道的沉寂,也撕裂了莺莺的心。

深秋野外的黄昏图景愁煞人。

3.请结合你对史铁生的了解及史铁生的文章《我与地坛》,对”史铁生铜像”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文字。

(60字以内)【解析】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其实”史铁生铜像”告诉考生的信息是史铁生去世,建铜像纪念他。

考生紧扣这两个信息点,再根据在课文《我与地坛》中获得的一些印象,就可把史铁生铜像的状态描写出来。

【答案示例】在地坛东南角的老柏树下有一尊史铁生的铜像。

他戴着宽边眼镜,坐在轮椅上,手捧着书,温和地朝前望着,聚精会神地思考人生和宇宙。

4.下面是梁元帝《采莲赋》中的一段文字,可以想象成多个电影镜头。

前一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

要求:①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要富有诗意;②想象合理,语言生动;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镜头一:在春末夏初,树叶嫩绿,鲜花盛开的季节,一群少男少女划船春游,心心相印采莲去。

镜头二:镜头三:【解析】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1)要根据给出的文段展开合理想象;(2)设计的场景和人物神态、动作要鲜明生动,富有诗意;(3)表达欢乐、美好的情感。

【答案示例】镜头二:她们纤细的腰肢,裹着洁白的绸子,不住地回视自己的动作,显得柔媚多情、婀娜多姿。

镜头三:她们戏水时,恐怕江水溅湿衣裳而提起裙裾,浅浅的笑声随江水一同荡漾。

5.请从下面的词语或短语中任选4个,写一段话,要求语意完整,合乎情理,不超过50字。

神马都是浮云杯具蚁族杯水车薪掉书袋安土重迁重塑【解析】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解题时,首先要了解所给词语或短语如”神马都是浮云”“杯具”等的意义;然后确定扩展的中心,如上面的”蚁族”;最后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写一段话即可。

【答案示例】”蚁族”应该以”神马都是浮云”的心态,改变”掉书袋”的缺陷,在社会变革的浪潮中重塑自我,创造未来。

6.对故土的理解因人而异,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的话补全,表达人物对故土的认识。

要求: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句式相近,每句话不超过30字。

《肖邦故园》中的肖邦说:我眼中的故土,是我不竭的艺术源泉。

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敲击着我心中思念的琴键,撩动着我心中眷恋的心弦。

(1)《指南录后序》中的文天祥说:我眼中的故土,是。

(2)《想北平》中的老舍说:我眼中的故土,是。

【解析】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解题时要注意:内容上要符合主人公的身份、性格特点,如文天祥在绝境中生存及其强烈的爱国情怀;形式上要符合例句的特点,如前面为判断句,后面是”她的……都……着……着……”的句式。

【答案示例】(1)我在绝境中顽强求生的动力。

她的一花一草,一亭一阁,都呼唤着我强烈的归乡之心,牵引着我无穷的热爱之情。

(2)我在漂泊异乡的孤独中温暖的慰藉。

她的一砖一瓦,一城一楼,都散发着故乡特有的气息,传递着故乡永恒的文化。

7.请根据王维的诗句”月出惊山鸟”写一个场景。

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解析】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考生要根据所给的意境进行联想,诗中的意象是月亮和鸟,行为分别是”出”和”惊”,环境是山中,描述时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月亮像个顽皮的孩子,躲进云层躺一会儿,又俏皮地钻出圆圆的头。

莹莹的月光突然之间涌进树巢,惊醒了一群熟睡的小鸟。

8.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内容。

目前,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准建设地铁的城市是25个,从北京、上海到广州,从沈阳、青岛到成都,全国各大城市都处在地铁建设的热潮之中,地铁建设热潮已蔓延至内地众多城市。

【解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概括即压缩语段,使得语言表达更加简洁。

概括时要注意去枝叶、留主干,不要遗漏信息点。

【答案示例】中国进入地铁高速发展时代已是不争的事实。

9.下面是一段关于”网络水军”的文字,请简要概括”网络水军”的四个特点。

”网络水军”即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人员。

”水军”大都是隐藏身份的网民,大都”穿马甲”和雇佣者交易,其活动难以掌控。

版主把主帖发出去后,获得广大”网民”的注意,进而营造出一个话题事件,所有网络公关公司都必须雇佣大批的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人员来为客户发帖回帖造势。

2011年1月3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谨防民意制造者利用网络推手误导舆论”的署名文章,批评”网络水军”制造”民意病毒”,指出”民意病毒”利用和裹挟健康民意,不仅伤害广大网民的感情,也损害网络表达民意的健康肌体。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主要应明确语段是从哪些角度来陈述问题的,这就要求将语段划分层次,再结合每层的关键词来概括特点。

【答案示例】灵活性、不可控性、分散性、制造”民意病毒”10.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我国发展核电的四点理由。

(每点不超过7个字)核能的最新发展是核聚变,即氘和氚的聚变。

氘氚聚变反应将释放巨大的能量,每升海水中含30 mg氘,通过聚变可释放出相当于3 000多升汽油的能量。

把海水中存在的45亿吨氘,用于核聚变提供能量,按世界目前能耗水平,足以满足未来几十亿年的能源需求。

在所有能源中,核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

核能在各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尽相同,全世界平均16%,2007年,我国核电只占总供电量的1.2%。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其中”能量巨大”“二氧化碳排量低”这两点可从文段中直接找到,而”所占比例较小”也可根据文段中列出的数字稍加提炼得出;最难归纳的就是”资源丰富”了,应根据”把海水中存在的45亿吨氘,用于核聚变提供能量,按世界目前能耗水平,足以满足未来几十亿年的能源需求”这句话加以归纳整理。

【答案示例】(1)能量巨大;(2)资源丰富;(3)二氧化碳排量低;(4)所占比例较小。

11.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材料一:河南安阳的”曹操墓”刚刚被考古专家初步认定,四川的彭山县莲花村村民又开始联名上书四川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请求对莲花坝皇墓进行勘测、挖掘,期望能确认该墓为”刘备墓”。

这无疑又是一颗”社会新闻”类的重磅炸弹。

尽管所谓彭山”刘备墓”目前存在的疑问很大,但这并不影响一些人憧憬的经济”前景”:慕名而来的游客,规划的景区,红火的”农家乐”……地下的坟茔,分明已演变成很多人眼中的”金矿”。

材料二:”考古界不会主动去找刘备墓、孙权墓,希望大家不要把‘考古’和‘挖宝’混淆起来。

”面对愈演愈烈的”皇坟热”,一名考古专家痛心地表示。

他说,搞考古的人都反对挖墓,现在很多古墓的发掘都是因为基建或者被盗而进行的抢救性挖掘。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材料一说的是村民们在利益的驱动下对挖掘古墓非常狂热,材料二说的是考古专家对愈演愈烈的”皇坟热”的痛心。

村民和专家的态度截然不同,由此可得出答案。

【答案示例】村民和专家对挖掘”皇坟”态度不一。

12.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材料,在横线上拟写出这则新闻的导语部分。

北京发布暴雨预警局地将现大风冰雹新华网北京8月9日电(记者张淼淼)北京市气象台分别于9日15时46分、16时50分发布雷电黄色、暴雨蓝色预警称:受强雷雨云团影响,预计北京市西部、北部以及城区大部分地区未来2小时降雨量将达到20毫米以上,降雨过程中伴随雷雨、冰雹和短时大风天气。

根据北京气象部门的最新预报,此次降雨并不能彻底缓解”桑拿天”,未来4天北京仍将持续34摄氏度以上的高温闷热天气。

截至17时40分,北京市城北部中关村等地区已经出现强降雨。

【解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明白导语的特点。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它是整个新闻中的核心环节,一般是以简要的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具吸引力的事实。

然后,认真阅读所给材料,总结提炼关键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答案示例】9日傍晚至夜间,北京将出现暴雨、雷电天气,局部地区还将有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预计将暂时缓解京城”桑拿天”的困扰。

1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然后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内容。

材料一:不必担心停电,屋顶上的光伏电池、漂亮的风车都可以提供能源;即使在无风、无太阳的情况下,厨房里的燃料电池也能够提供家庭能源的基本需要;能源就像具有大脑和生命一样,知道如何聪明地被使用,从而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能耗和排放……许多刚参观过上海世博会”沪上 生态家”的观众眼前不禁浮现上述一幕。

材料二:由我国著名能源专家武建东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的”智能能源网”课题研究报告已经通过国家能源局组织的专家评审,这是国际上首次对智能能源网作出定义。

据介绍,建设智能能源网将使我国能源效率提高至少15%,同时还将引领传统的互联网等产业转型升级。

【解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把握住两段文字的核心内容,第一段是说智慧能源,第二段是说智能能源网,然后整合信息,用一个单句表述即可。

【答案示例】智慧能源、智能能源网引领能源变革。

14.阅读下面一则科技信息,用四个词语概括水晶洞中的石膏水晶形成的主要条件。

墨西哥奈卡地下290米处有一处巨大的水晶洞, 洞内的白色石膏晶体在数十万年内一直以蜗牛爬行般的速度缓慢生长。

1975年,一个巨大区域内的淡水被排干,允许进行采矿作业。

由于大量淡水的消失,晶体开始停止生长。

据墨西哥地质学家分析,这些壮观的石膏晶体位于地下极深的地方,在温度过高的水冷却和石膏饱和时出现,随着数十万年时间的流逝,晶体开始在水中形成。

对于希望研究奈卡地下水晶洞的科学家们来说,他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便是高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