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点1 分析亚洲水稻种植的区位优势
二、考点2 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分析及发展措施
1.小农经营
2.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3.机械化水平低
4.水利工程量大
5.科技水平低
三、考点3 分析潘帕斯草原的区位优势
四、考点4 分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位优势
五、考点5 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因素
一、1.自然条件(1)气候亚洲水稻种植区大部分分布在雨热同期的季风区,水分、热量、光照条件配合很好,非常适合水稻生长。
(2)地形亚洲水稻主要集中在一些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三角洲地区和滨海地区,总体说来,这些地区地形都很平坦,便于引水灌溉而且水源有保证。
2.社会经济条件(1)丰富的劳动力水稻种植业的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来精耕细作,所以它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
东亚、东南亚、南亚是世界上几大人口稠密地区之一,所以可以为亚洲的水稻种植业提供非常廉价的劳动力。
(2)种植历史悠久水稻种植业起源于亚洲,历史悠久,农民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通过精耕细作,能够很好地提高稻谷单产量。
(3)生活习惯的影响长期以来,稻米已经成为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市场需求量较大。
二、(1)成因分析:亚洲水稻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单位。
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很少。
(2)发展措施:适度扩大生产规模,施行集约化生产。
(1)成因分析:通过农民精耕细作,水稻单产高,但由于耕种规模小,每户总产量不大。
受传统观念和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将收来的稻谷相当一部分留作全家的口粮及家禽、家畜的饲料用粮,而很少送到市场去出售。
(2)发展措施:控制人口数量,增强人们的商品意识。
(1)成因分析:由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再加上亚洲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农民主要凭自己的人力来完成农活。
(2)发展措施:加快机械化发展,提高机械化水平。
(1)成因分析:水稻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水,所以灌溉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加之,亚洲夏季风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水稻区必须修建各种防洪、防旱的水利设施。
(2)发展措施:政府需大力投资并组织兴建水利工程。
(1)成因分析: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主要凭经验精耕细作。
(2)发展措施:政府加大科技投入,如全国各地建立一些农业科技站和推广系统等。
三、1.优良的天然牧场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东临大西洋,受大西洋水汽和巴西暖流的影响,气候特点表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七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这里的草类生长茂盛,质量好,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牧场之一。
一年四季都可以放牧,不需建防寒防冻的圈棚,生产成本低。
2.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这里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经营,这样便于操作,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
3.距海港近,海陆交通便利
这里面临大西洋,港口较多,海运方便。
现在已经修通了横穿潘帕斯草原的大铁路。
这样,大牧场的牛肉可以很方便地运往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屠宰加工,再装船运往国外。
四、1.优越的自然条件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地区,有美国最大河流密西西比河流过,其有利的自然条件表现为:地势平坦、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2.便利的交通运输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和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3.地广人稀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生产、便利机械作业,生产效率高,使得美国的谷物生产比起欧洲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4.高度发达的工业美国高度发达的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以及电力、化肥、农药等。
现在,美国的商品谷物生产的各个环节,都由机械作业。
农业机械向大型、宽幅、高速、联合作业方面发展。
5.先进的科技中部平原上的商品谷物农业离不开美国先进的农业科技。
美国政府为促进农业的发展,在全国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农业部设有农业科技研究中心,各州有农学院和农业试验站,各县有农业推广站并拥有一批农业推广员。
五、市场和饲料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和发展同样与这个因素分不开。
1.饲料因素:西欧地形以平原为主(如西欧平原、波德平原等),所以大部分地区深受大西洋温暖湿润的气流影响,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这种气候的特点为: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比较均匀,在多雨多雾,日照少的天气下,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除了天然牧草和人工种植的牧草之外,人们还专门种植一些含蛋白质较高的精饲料作物,这样一来,既确保了奶牛的食物供应,也确保奶牛产奶的质量。
2.市场因素:西欧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况且欧洲人喜爱吃牛奶及其制品等高脂肪、高热量食品,对乳产品的需求量大,乳产品已成为他们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1)由图可知,该山地降水量很大,发源于M山的河流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山麓地带降水量大于1000 mm,应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选A。
(2)图中②地的降水量最大,②地以上地区随海拔升高,降水量减少;④地和⑤地位于背风坡,气流下沉,温度逐渐升高,水汽含量逐渐减少,因此⑤地的降水量比④地少。
选B。
(3)由降水量可判断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条件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从地形条件来看,①—②地坡度较小,进行梯田改造后可进行水稻种植。
选D。
【调研】读我国M山年降水量随海拔变化图,回答(1)—(3)题。
(1)下列对M山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发源于M山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B.M山位于干旱、半干旱区
C.M山为大兴安岭D.M山位于黄河中游地区
(2)如果②地位于迎风坡,下列对M山气温和降水的判断,正确的是
A.降水随海拔增加而增加 B.⑤地降水少于④地
C.从①地到③地降水逐渐减少D.同一时间,②地的气温肯定比⑤地低
(3)下列对M山开发利用的建议,正确的是
A.该山地海拔高于⑤地的地区适宜发展高山牧场
B.①—②地坡角大于20°,发展种植业必须修梯田才能保持水土
C.②—③地坡陡谷深,不适合发展林业生产
D.①—②地适合种植水稻
【知识链接】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我国境内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所以夏季风的方向和强弱,决定了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地形只是对降水进行再分配而已。
(1)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
①降水分布规律:基本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主要取决于海陆位置和夏季
风的来向。
②空间的干湿状况:
(2)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平衡性
降水的季节分配同夏季风的进退基本一致,和锋面活动息息相关。
我国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而且愈向高纬,夏雨集中程度愈高,雨季愈短。
(3)降水年际变化——不稳定性
我国降水具有较大的变率,这是季风环流的不稳定性造成的,是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根本原因。
总体上,北方降水变率大于南方,内陆降水变率大于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