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建筑力学与结构之轴向拉伸与压缩培训课件
建筑力学与结构之轴向拉伸与压缩培训课件
拉伸时大。
b
铸铁拉应力图
压缩时的强度极限b是拉伸 时的4—5倍。
铸铁常作为受压构件使用。 铸铁破坏时断口与轴线成450。
第五节 拉压杆的强度条件及应用
一、许用应力与安全系数
(1)极限应力(危险应力、失效应力):构件发生破坏或产
生过大变形而不能安全工作时的最小应力值。“ ” (2)许用应力:构件安全工作时的最大应力。“[]”
横向 线应变:
a a
杆件在轴向拉(压)变形时,横向尺寸的改变 量称为横向变形。
a a1 a
符号: 拉伸时为负值;压缩时为正值。
第三节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虎克定律
三、泊松比
当杆件的变形在弹性范围内时,材料的横向线应变 与纵向线应变的比值的绝对值是一个常数,称为材料的 横向变形系数或泊松比,即
第一节 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
二、轴向拉(压)杆的内力及内力图
➢ 分析内力最基本的方法是截面法。
➢截面法计算内力的步骤:
①将构件沿需要求内力的位置用假设截面截开,把构 件分为两部分,取其中一部分为研究对象;
②画研究对象的受力图时,另一部分对研究对象的作 用力用内力来代替;
③根据研究对象的平衡条件列平衡方程求解内力。
第三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 第一节 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 • 第二节 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
目 • 第三节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虎克定律 录 • 第四节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 第五节 拉(压)杆的强度条件及应用 • 第六节 拉(压)杆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第三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 物体的简化模型,根据具体情形可分为刚体和变形体。
解: max
FN max A
FNmax ≤ [σ] A。→F
第六节 拉压杆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连接件: 拉(压)杆相互连接时,起连接作用的部件, 称为连接件。例如螺栓、铆钉、销、榫头。
第一节 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
• (二)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内力及内力图
1、截面法求内力(轴力) 解: ①用假设的截面截开,
m-m
取其中一部分为研究对
FP
FP
象(如取左侧部分)。
②画受力图时,另一部
分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力
FP
FN
用FN 代替。
③根据平衡条件,列平
F´N
FP
衡方程求解内力。
∑FX = 0, FN - FP =0, FN = FP
力。
第三节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虎克定律
第四节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材料的力学性质:材料受外力后所表现出来的强度 和变形方面的性质。例如,弹性模量、泊松比等。 ➢材料的力学性质是根据材料的拉伸、压缩试验来测 定的。 ➢工程中使用的材料根据试件在拉伸时塑性变形的大 小区分为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两类。这两类材料的力 学性能有明显的差别。 ➢塑性材料:低碳钢、低合金钢、铜等; ➢脆性材料:砖、混凝土、铸铁等。
第四节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一、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质
拉伸实验主要仪器设备:万能试验机、卡尺、直尺、 千分表等。
试件:
d
试验条件:常 温、静载
与夹头配合
L 标距(试验段长度)
圆形 L=10d或5d
第四节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韧性金属材料
1.低碳钢的应力——应变图
第四节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 (一)内力的概念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内部质点与质点之间的相互作 用力叫内力。
内力是由外力引起的,并随着外力的增大而增大。 (区别:外力是周围物体对研究对象施加的作用力, 包括约束反力。)
对构件来说,内力的增大是有限度的,当内力超 过限度时,构件就会发生破坏。所以研究构件的承载 能力必须先分析其内力。
3、平面假设:变形前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且垂 直于杆轴线,各横截面沿杆轴线作相对平移
16
第二节 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
4、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在横截面上均匀分布
FP
FP
FP
FN
5、应力的计算公式:
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正应力的计算公式
FN
A
A FN
第二节 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
x
x
z
z
zx zy
xz yz
y
xy
yx
y
y
y
y
x x
x x
x
y
y
第二节 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
二、轴向拉压杆横截面的应力
推导思路:实验→变形规律→应力的分布规律→应力的计算公式
1、实验:
变形前
受力后F
F
2、变形规律:横向线——仍为平行的直线,且间距增大。 纵向线——伸长、仍为平行的直线,间距减小。
第三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 变形的相关概念: (1)完全弹性变形: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若将 外力去掉,物体又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 (2)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 若将外力去掉,恢复原状的部分变形为弹性变形,而没有 恢复原状的部分变形为塑性变形。
第三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 1)轴向拉伸或压缩变形 2)剪切变形 3)扭转变形 4)弯曲变形 5)或上述变形的组合
第四节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3、强度指标
比例极限P:应力与应变服从虎克定律的最大应力 弹性极限e:只产生弹性变形,是材料处于弹性变形 的最大应力。 屈服极限S:表示材料进入塑性变形。
强度极限b :表示材料最大的抵抗能力。
衡量材料强度的两个指标: 屈服极限S; 强度极限b
第四节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铸铁的拉伸实验没有流动现象、 没有颈缩现象、没有与轴线成450 方向的斜条线。
只有断裂时的强度限b,断口平齐。
脆性材料拉伸时的强度指标: 强度限b (只有一个)
第四节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三、2)铸铁的压缩试验:
第四节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b
铸铁压缩的—曲线与拉伸的
铸铁 相似,但压缩时的延伸率要比
(1)研究物体在各种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时,忽略物体 的变形,将物体看做是刚体。
(2)研究物体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时,变形成 为主要的研究内容,此时,把物体视为变形体。
➢ 刚体和变形体的概念:
(1)刚 体:在外力作用下,其大小、形状保持不变的 物体。 (2)变形体:按照连续、均匀、各向同性假设而理想化 了的一般变形固体。
6、拉压杆内最大的正应力:
等直杆:
max
FN max A
变直杆: max
FN A
max
7、正应力的符号规定——同内力
拉伸——拉应力,为正值,方向背离所在截面。
压缩——压应力,为负值,方向指向所在截面。
8、公式的使用条件
(1) 轴向拉压杆 (2) 除外力作用点附近以外其它各点处。 (范围:不超过杆的横向尺寸)
2、低碳钢拉伸过程的四个阶段: (1)ob--弹性阶段 (2)bc—屈服阶段 (3)cd--强化阶段 (4)de--颈缩阶段
第四节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1 )弹性阶段Ob
e 弹性极限
弹性阶段
第四节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1)弹性阶段Ob
e b
P
a
应变值始终很小,变形为弹性变形
去掉荷载变形全部消失
第三节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虎克定律
一、纵向变形
若杆件原来长度为l,杆件在 轴向拉(压)变形后长度为l1,
长度的改变量称为纵向变形,用
△l表示。
l l1 l
单位长度内的纵向变形,称 为纵向线应变或线应变。即
l
l
符号:拉伸时为正值;压缩时为负值。
第三节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虎克定律
二、横向变形
4、塑性指标
(1) 延伸率:
l1 l 100%
l
(2) 截面收缩率:
A A1 100%
A
l:标距原长 l1:拉断后标距长度
A:实验前试件横截面面积 A1:拉断后段口处的截面面积
衡量材料塑性的两个指标: 延伸率 、截面收缩率
第四节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二、低碳钢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s 屈服强度
屈服阶段
第四节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2)屈服阶段bc
S
e
P
b
c
a
*应力超过a点后,-曲线渐变 弯,到达b点后,应力在不增加 的情况下变形增加很快,-曲 线上出现一条波浪线。变形大 部分为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
*试件表面与轴线成450方
向出现的一系列迹线
0
屈服阶段对应的应力值—流动限S
l
F
S
a
第一节 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
一、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
第一节 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
一、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
FN2
FN1
FN2 FN1
➢轴向拉压杆 (1)受力特点:杆件上的外力作用线与杆件轴线重合,都 是轴向外力。 (2)变形特点:杆件沿轴向伸长或缩短。
第一节 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
二、轴向拉(压)杆的内力及内力图
或 -
第三节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虎克定律
四、拉压虎克定律
在弹性限度内,杆的纵向变形与杆的轴力、杆的原 长成正比,而与杆的横截面面积成反比,即
l FNl EA
E
E ——材料的拉(压)弹性模量,它反映材料抵抗拉压变形的
能力,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其单位与应力的单位相同;
EA ——杆件的抗拉压刚度。它反映了杆件抵抗拉压变形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