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药残留影响

农药残留影响

农药残留量与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产品影响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在消除方法上有什么主要区别?
林晶晶 03号
一、影响:
(1)农药残留量对农产品的影响:由于农药本身不易被阳光和微生物分解,对酸和热稳定,不易挥发且难溶于水,故残留时间很长,尤以对黏土和含有有机质的土壤残留
性更大。

这些累积的农药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

含农药的雨水和尘埃落
到土壤中。

土壤受污染的程度与栽培技术和种植的作物种类有关,果树施药量大,
因而果园土壤农药的污染程度高。

(2)重金属污染对农产品的影响:无机物在土壤中不像有机物那样易分解、降解,除一些易溶性的元素外,大多易在土壤中残留积累,尤其是重金属。

重金属在土壤中大
多呈氢氧化物、硫酸盐、硫化物、碳酸盐或磷酸盐等固定在土壤中,难于发生迁移,并随污染源年复一年地不断积累。

它的危害不像有机物那样急性发作,而是慢性蓄
积性发作,即在土壤中积蓄到一定程度后,显示出危害。

另外,重金属在土壤中的
残留率很高,一般都在90%以上。

重金属不能为土壤微生物分解,而易于积累,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甚至有的通过食物链以有害浓度在人体内蓄积,严重
危害人体健康。

二、区别:
(一)农药残留的去除方法主要有:1.农业防治方法;2.物理防治方法;3.生物防治方法;
4.化学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方法
(1)选择品种。

蔬菜的种类和品种很多,其抗病能力有较大差异,总的原则是选择丰产、优质、抗病虫、抗逆性强的品种,但更重要的是选择适销对路、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

优良的品种对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病虫害的危害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合理轮作倒茬。

连作或单作不仅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相同的养分,破坏养分平衡,降低土壤肥力,降低作物的抗逆性,也为病虫害的滋生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利于病虫发生和流行
(3)培育无病虫的壮苗。

①嫁接育苗:嫁接育苗技术是目前防治土传病害最有效、最经济的栽培技术措施。

②带药定植。

幼苗定植前,一定要喷一次药,淘汰病苗,保证定植到大田的幼苗都是无病虫害的健壮苗。

③高垄栽培。

沟内浇水,既能保证蔬菜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又能保持土面比较干燥、疏松,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④搞好田园卫生。

田埂、沟渠地边杂草是很多病虫的转主寄主和病虫滋生地,要及时清除,以减少病原菌和虫卵。

蔬菜收获后,要将残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也可高温沤制肥料。

2.物理防治方法
(1)设施防护。

覆盖防虫网和遮阳网,进行避雨、遮阳、防虫栽培,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2)高温消毒。

①种子消毒:根据作物的主要病害选用消毒方法。

防番茄叶霉病、斑枯病、早疫病、青枯病等宜选用温汤浸种,防番茄病毒病宜选用磷酸三钠浸种。

②土壤高温消毒:克服日光温室的连作障碍,土壤高温消毒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盛夏进行,首先翻松土地,浇透水,地面覆膜,扣严大棚,利用太阳能提高棚温,杀死土壤中有害生物。

③床土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福美双按1:1混和,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与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按1:1比例混和,对床土进行消毒,可有效预防苗期病虫害的发生。

③棚室消毒:用80%敌敌畏乳油250g拌上锯末与200~300g硫磺粉混合,分10处点燃,密闭一昼夜,放风后无味时定植,可防治番茄早疫病、叶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白粉虱、蚜虫等。

3.生物防治方法
(1)农用抗生素。

杀菌抗生素有农抗120、多抗霉素、武夷霉素、春雷霉素、链霉素,可以防治瓜类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茄果类早疫病、叶霉病、灰霉病等病害。

杀虫抗生素有阿维菌素和浏阳霉素,可以防治叶螨、小菜蛾、斑潜蝇、跳甲等虫害。

(2).植物源杀虫剂。

主要有印楝素、川楝素草、苦皮藤素、苦参碱,可以防治小菜蛾、菜青虫、蚜虫、叶螨等虫害。

4.化学防治方法
(1)正确使用农药。

①掌握药剂的用途:在使用一种农药时,必须首先了解这一药剂的性能和防治对象,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收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②掌握施药适期:害虫和病菌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药剂的敏感程度及抗药力有很大的差异。

抓住病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被消灭的薄弱环节及时施药,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③掌握配药技术:要严格掌握药剂的使用倍数,如水过多,影响药效;如水不足,不但浪费农药,还可能引起药害。

配制药液的水应该选清水,不要用污水和含碱大的水。

④掌握施药技术:一般应选择无风的晴天进行,阴天或将要下雨的时候不宜施药。

在田间喷药时,应将喷雾器的气打足,使药液雾化状的均匀喷在植株上,并且要注意交替使用农药,长期单一使用同一农药是引起病虫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

(2)合理使用农药。

①多种病害混合发生或多种虫害混合发生时,应选用广谱性杀菌剂或广谱性杀虫剂进行防治,这样可以做到用一种农药防治多种病害或虫害,减少农药的种类和次数。

②作物生长前期,使用安全间隔期较长的农药,作物生长后期,使用安全间隔期较短的农药,确保蔬菜优质安全。

③注意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的配合使用,尽量选用仿效好的生物农药控制虫害和病害的发生,仿效好的生物农药,可先用化学农药压低病虫基数,再用生物农药控制病虫不造成危害。

(二)重金属污染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或植物吸收而被净化。

如羊齿类铁角蕨属植物对土壤重金属有较强的吸收聚集能力,对镉的吸收率可达到10%,连续种植多年则能有效降低土壤含镉量。

蚯蚓是一种能提高土壤自净能力的环境动物,利用它还能处理城市垃圾和工业废弃物以及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通过植物的吸收、挥发、根际过滤、降解、稳定等作用,可以净化土壤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

植物固定是利用植物本身特性及一些添加物质使环境中的重金属流动性降低,生物利用性下降,金属对生物毒性降低,并且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降低,减少了重金属向食物链的迁移,污染风险降低。

通过植物枝叶分解物、根系分泌物对重金属的固定作用、腐殖质对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可减少金属被淋滤到地下水或通过空气扩散进一步污染环境的可能性。

通过选择低富集的作物品种,达到污染土壤的充分利用及降低重金属污染风险的目的。

虽然植物固定并没有将重金属离子去除,彻底解决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但是对于中度或轻度污染的土壤,可以通过作物品种的选择保障重金属污染土壤食物链的安全。

利用超积累植物的富集特性,在根系或体内浓缩(富集)污染水体中的金属或有机污染物,达到污水处理的效果。

对于用作根系过滤的植物其累积不一定要集中在茎叶,可以在根系。

土壤植物根系过滤就是利用植物根系特性,通过改变根际环境,使重金属的形态发生化学改变,通过在植物的根部积累和沉淀,减少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移动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