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建筑分类
第一章我国古建筑分类
学习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 了解古建筑的分类和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掌握常见的改善古建筑耐
火性能,提高古建筑耐火等级的方法以及古建筑消防设施配置方法。
古建筑一般指古人遗留下来的距今有较长历史年代且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
古建筑是
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的历史资料,
是国家珍贵的文化遗产。
古建筑单位几乎都是宗教、旅游活动集中地,是文物保护的重点,同时也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
第一小节
第一节我国古建筑分类
中国古建筑可按用途和结构形式进行分类。
按照建筑物的用途分类,主要有民居建筑、宫殿建筑、礼制性祭祀建筑、宗教建筑、陵墓建筑、军事防御体系、古典园林以及桥梁建
筑等类型。
按照结构形式分类,主要有抬梁式、穿斗式及干阑式。
一、按用途分类
(一)民居建筑
民居建筑主要包括木构架庭院式、四四水归堂式、一颗印式、大土楼、窑洞式、干阑
式建筑等。
中国古民居建筑艺术,除重视中国传统的审美习惯外,还体现了尊卑之礼、长
幼有序、男女有别、内外有分、等级、防御等旧社会宗法伦理之规。
具有极高的、独特的
游
览、观赏的审美价值。
(二)宫殿建筑
宫殿是帝王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是皇权的象征。
在中国古建筑中,是形制最高,
最富丽堂皇的建筑类型。
宫殿建筑具有规模宏大,装饰富丽堂皇,陈设豪华的特点,因而
也最能反映中国古建筑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
我国目前保存较完好齐全的宫殿建筑主
要有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
(三)礼制性建筑
中国古代礼制性建筑主要包括坛庙祭祀建筑和祠堂建筑。
现存的坛庙祭祀建筑有北京
的天坛、地坛、先农坛;祠堂建筑有北京的太庙,曲阜的孔庙、山西解州关帝庙以及各地
的民间祠堂。
中国古建筑中的宗教建筑,有汉式的佛寺、佛塔和石窟、喇嘛教的宫室式木建筑、碉
房式的砧石建筑、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式的建筑和道教的宫观庵庙。
所有这些宗教建筑由于
其不同的教义和使用要求,而表现为不同的总体布局和建筑式样。
如拉萨布达拉宫、北京
的牛街清真寺、武当山古建筑群等。
(五)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宏伟、最庞大的建筑群
之一。
中国陵园的布局大都是四周筑墙,四面开门,四角建造角楼。
陵前建有甬道,甬道
两侧有石人、石兽雕像,陵园内松柏苍翠、树木森森,给人肃穆、宁静之感。
明十三陵、清东陵、西陵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六)城防建筑
中国古代城防建筑主要指城市城垣建筑和长城建筑。
城墙上有城楼、角楼、垛口等防
御工事,构成一整套坚固的防御体系。
城垣建筑多已不存,现仍保留完好的有山西平遥古
城与西安古城墙。
(七)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现存
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现存的私家园林,以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狮园等为代表。
(八)桥梁建筑
中国桥梁主要包括浮桥、梁桥、索桥和拱桥。
我国的古桥梁遍布祖国江河,是勤劳智
慧的中国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艰苦的劳动修建的,便利了交通,装点了江山,是中国古
文明的标志。
著名的有赵州桥、虹桥、五亭桥。
二、按结构形式分类
(一)抬梁式
抬梁式又称叠梁式,是指屋基上立柱,柱上架梁,依次叠加而上,用斗拱挑出承重,梁檩纵横放置,室内空间较大的结构形式。
(二)穿斗式
穿斗式又称立贴式,这种结构形式柱距较密,柱径较细,柱间不另外架梁,用穿斗联结,以挑枋出檐。
这种结构形式是以木、竹为柱,做成离地面较高的底架,架上建楼,楼上用作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