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新闻英语阅读教学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摘要:以英美报刊新闻为代表的新闻英语因其语言材料的真实性、题材的广泛性和社会文化知识的丰富性能够为学习者提供理想的语言和社会文化环境训练。
本文探讨了面向某“211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性新闻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一项实践。
实践显示,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批判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既有利于大学生全面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更有利于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新闻英语阅读;研究性教学;大学生;创新能力一、新闻英语阅读与英语应用能力长期以来,英美报刊选读作为一门英语专业高年级选修课在许多大学开设,成为了学习者获得目的语社会文化知识的重要渠道。
赵虹(2008:60)指出,随着全球新闻媒体的发展以及我国与西方国家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高校英语教师已经认识到大学生阅读英美报刊、通过报刊教授英语语言和文化的重要性,因此英语报刊阅读课已经在国内许多高校开设,成为了大学生接触英美大众媒体、了解英美文化的重要平台。
报刊英语阅读之所以能够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相当积极的作用,是因为它是一种来源于生活实践的真实、鲜活和生动的应用性文字材料。
反之,当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材建设虽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仍然存在着严重脱离实际的问题,尤其是以交际教学原则来编写的教材更是存在着严重的误区。
因为在中国,学生并不面临实际存在的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需要,以交际语言教学原则为指导而编写的教材就难免脱离实际,学生开始感到新鲜,很快就会厌倦。
从当前我国的现状来看,英语教学仍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尤其体现在教材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
余渭深(2005:45)在评价《大学体验英语》教材时候也指出:“过去的教材中很难发现应用性文字材料,课堂教学中也难涉及。
由于教学中一味追求学术性和文学性,使我们的语言教学脱离应用,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利于学生对语言交际的实际体验。
”有调查(郑燕虹2005:52)表明,在英语教学中,当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语言材料是现实生活中常用的语言表达,学生学起来边兴趣盎然,学习效果很好。
反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减,教学效果差。
报刊英语阅读因其材料的真实性和题材的广泛性足以为学习者提供很好的语言和社会文化环境训练。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1)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2)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3)缺乏创新的兴趣;(4)缺乏创新所必需的毅力。
研究性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应该是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环境,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在外语学习中,新闻英语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它包含有地道的目的语语言素材以及十分丰富的外国社会文化知识。
在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爆炸”和“信息爆炸”的今天,依托新闻英语的英语教学材料能更加有效地丰富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及手段,增强师生互动模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综合知识信息量,摆脱传统的单纯语言知识传授教学模式,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英国国家原汁原味的英语新闻来获得综合知识与英语语言知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促进人才培养。
新闻英语阅读以英语国家主流媒体的英语新闻报道为学习材料,以生动活泼的天下大事为英语学习对象,学生可以学习到原汁原味的英语,掌握丰富的英语社会文化知识,从而转化为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曾长期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的著名外籍专家David Crook这么说过:“莎士比亚的作品自然漂亮,不过它们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并不急需。
我认为,从英美报刊中仔细选摘的文章更有用,它们是一些最好的现代英文。
”二、研究性新闻英语阅读教学显而易见,无论是从目的语社会文化知识的传授,学习逼真与地道的目的语言,还是从师生互动及学生自主学习等角度出发,新闻英语阅读应该而且可以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研究性教学就恰如其分地提供了这样一个实践平台。
但是,新闻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应该如何实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促进学生的目的语学习,提高语言应用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实践证明,新闻英语阅读显然不能照搬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由老师主导课堂,将英语当作一门学科知识来传授,让学生被动去接受支离破碎的语言知识点,而忽视语言本身的应用性特征。
在新闻英语阅读课中,教学的重点之_应该是加强社会文化知识的传授,通俗地说就是应该积极学习与英语相关的背景知识,因为背景知识的缺乏显然对英语能力的提高和英语的应用造成了巨大障碍。
教学的重点之二就是增强师生互动性和学生的主动性,这种互动性与主动性绝非仅仅局限于师生之间一点简单的交流甚至是流于形式的课堂问答,而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简而言之,老师应该向学生传授新闻英语阅读的学习方法,包括获得新闻英语原材料的路径,了解新闻英语的基本文体特征,选取适合于阅读的新闻报道的方式,通过新闻英语阅读从中获得有利于提高自己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的背景知识等等。
然后,在研究性阅读教学的重头戏即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选取合适的新闻英语材料,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破解该新闻报道中值得认真学习的一个又一个地道语言表达方式,破译一个又一个社会文化知识,提取有价值的语言与文化信息,从而获得十分重要的语言和文化知识积累,久而久之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实现有效而成功的交际,真正学好英语,用好英语,更为重要的是学会学习。
研究性教学注重真实场景下的、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活动,它要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来掌握真实、实用和有意义的语言。
在研究性教学中,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时是带着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的,所以整个课堂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过程。
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习得,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语言知识点,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会越来越朝着自动化和自主化的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研究性教学更是提倡以教师教学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和主宰,而是以组织者、引导者、顾问或者同伴的身份出现,学生的学习也成为一种满足需要、发展兴趣、提高能力的过程。
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探究、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参与教师或教材精心设计的任务活动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
更为重要的是,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指导监督和学生的自主和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和消极接受,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批判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升华,最终锻炼和提高其创新能力。
大量实践和研究表明,英语学习不仅仅是词汇的扩充,不在于一个人懂得的词汇的多寡,也不是捧着跟不上时代步伐的课本,咬文嚼字,按部就班的学习,只学到一套如何对付老师对付考试的方法,只会做一些无聊的选择题,而在于一个人是否能把所学到的词汇灵活恰当的运用,以真正提高应用能力。
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就在于积极地模仿英语的地道表达和词汇搭配,这样既可以避免中式英语的冗长和误用,也可以在写作中写出更加简洁、符合英语思维的句子。
在重视模仿地道表达和学习词汇搭配的同时,英语文化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语言就是文化最直观的体现,如果一味只强调为学语言而学语言的话,只是触及了较为肤浅的层面,更会把一门语言学得枯燥乏味,无助于学生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更不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创新思维十分重要,因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端木义万2006:51)。
于丹红(2007:65)也认为,报刊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注重语言输出性训练。
所以,英语教学不能只停留于教科书的条条框框,而应该将英语学习融入于与现实生活。
三、研究性新闻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性尝试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在多年面向一所“211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的新闻英语阅读教学中尝试进行了全新的改革,旨在对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一场革命,即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能动性和个性化,让学生全方位地投入和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既活跃课堂气氛,也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从事研究的过程中有条件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化消极学习为积极学习,强调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营造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的空间与机制,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郑艳(2006:5)指出,研究工作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学生必然要进行思考,运用学到的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收集资料、解决问题,经历这样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学会学习的过程。
在具体实践中,老师指导学生登录英美两国的主流媒体网站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结构选择合适的新闻报道进行认真阅读,然后从语言学习和社会文化知识学习两个层面撰写一篇个性化的评论与读后感,让学生全方位地投入和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既活跃课堂气氛,也提高教学效果。
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完成一篇又一篇作业(不妨称之为新闻英语阅读研究课题或小论文)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地道英语的魅力和社会文化知识的实用,同时化消极学习为积极学习。
在这种融合了大量信息量、知识面和语言知识而且又贴近生活现实的真实语言阅读材料中,学生在进行大范围大密度的语言输入的同时更是获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展示自己的语言输出能力的机会,能够通过对这些作业的自我监测和老师点评,及时发现自己语言输出能力的不足。
在教师的全面掌控、监督和指导下,学生们充分发挥了其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批判能力和创新能力,执行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任务,通过词汇习得、词汇应用、词汇多样化表达、背景知识和个人感想(又称心得体会或读后感)等等不同板块,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分析了地道英语词汇结构的用法,归纳了大量背景知识,总结了文章的主旨思想。
尤其是读后心得体会中那些真实可信的肺腑之言足以给每一位英语学习者十分真切的感触、醒悟和思考。
而学生对自己所完成作业的课堂汇报以及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课题所做的示范点评不但让学生明白了自己的长短与得失,同时还使他们身临其境,在欣赏别的同学的任务的同时锻炼了自己。
因为这样的主动和自主学习实际上就是学生在长期被动接受语言输入之后通过语言输出来检验自己的语言能力,从而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进行语言学习方法和策略的矫正。
为了充分展示这种全新的研究性新闻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以下选择一位学生的任务来进行说明。
该学生选择的是著名财经媒体英国《金融时报》2008年11月27日刊登的一篇专栏作家的经济评论Broken banks put the state back in the driving s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