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埋刮板输送机安装施工标准

埋刮板输送机安装施工标准

埋刮板输送机安装施工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可连续输送散状物料的埋刮板输送机安装。

2. 施工准备2.1 技术准备2.1.1 施工技术资料2.1.1.1 取得完整的设计文件和设备技术文件;2.1.1.2 进行图纸会审并形成记录;2.1.1.3 对其到货的埋刮板输送机进行现场察看,阅读其安装说明及试运转要求。

2.1.1.4 编制施工方案并获得监理单位(或其它相应权力部门)的批准,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2.1.2 相关标准规范2.1.2.1 《连续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02.1.2.2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2.1.2.3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2.1.2.4 《工业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J2292.1.2.5 《化工建设安装工程起重施工规范》HG202012.1.2.6 《化学工业工程建设交工技术规定》HG202372.2 作业人员2.2.2 开工前对进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健康及环境保护教育方面的岗前教育;2.2.3 就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并形成记录。

2.3 设备、材料的验收及保管2.3.1 设备的验收、保管2.3.1.1 开箱检查对业主供应的设备要有业主、供货厂家、监理、安装单位四方共同参加。

开箱检查按下列程序进行:⑴检查包装物是否损坏,如有损坏做出记录。

⑵查验产品合格证、安装使用说明书等技术资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材料清单中的要求。

⑶点验实物:按装箱清单对实物进行清点,检查数量是否齐全。

①钢结构的检查:预组装的钢结构,分解运输的各独立构件应涂以底漆并进行编号,其附件及联接零件等单独进行标记;用直升机吊装的构件,尚应标明构件的质量、重心位置和定位标记。

②对钢丝绳进行外观检查时,如发现绳盘损伤、包装损坏、钢丝锈蚀或其他缺陷,应会同有关方面详细检查并采取有效措施,否则不得交付安装。

③所有的机械设备,应检查是否按设计配备了地脚螺栓、垫圈、螺母和防松装置。

④电气装置的检查应按现行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执行。

⑷开箱各方代表在开箱记录上签字2.3.1.2 设备入库保管(1)除零件和某些附件外,钢结构可堆存在露天场地上,但堆存时不得接触地面;各构件应稳固地堆存在垫块上,堆层的高度不得超过1.5m;桁架应直立堆存,各构件上不应积水。

支点布置应防止局部应力过大和结构变形等。

(2)钢丝绳应保管在材料库内;施工过程沿线存放时,绳盘应稳固地支承在垫块上,距离地面不得小于0.2m,绳盘上应复盖防护物。

(3)电气装置的保管应按现行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执行。

2.3.2 安装辅料准备根据施工方案或预算准备安装辅料,一般应包括焊条、氧气、乙炔、平垫铁、斜垫铁、清洗剂、润滑脂、油漆。

2.4 主要施工机具2.4.1 主要机械设备卷扬机、吊车、电焊机。

2.4.2 主要工具气割工具、钳工工具、墨斗及电工工具。

2.5 测量及计量器具水准仪、经纬仪、水平尺、钳工水平仪、千分表、百分表、连通管。

2.6 作业条件准备2.6.1 图纸会审并完成设计技术交底2.6.2 现场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已建立并已正常运行。

2.6.3 施工方案审批2.6.4 土建基础验收并完成中间交接2.6.5 必要电源接至现场2.6.6 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2.6.7 施工场地周边清理干净3. 施工工艺3.1 工艺流程3.2 工艺操作过程3.2.1 测量放线用经纬仪确定输送机纵向中心线,与基础实际轴线偏差应不大于20mm。

同时放出输送槽轴线并引出母线。

3.2.2 支架安装支架组装按前、后、中顺序进行。

支架的几种型式如图3.2.2所示图3.2.2 埋刮板输送机的安装支架由于土建预埋件的位置、标高误差,使之很难完全满足安装要求,同时考虑支架制造误差,安装前应逐个埋件测量,必要时对支腿进行修正,埋件进行延伸,保证支架安装达到下列要求:3.2.2.1 支架中心线与输送机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3mm;3.2.2.2 支架中心线与直线度偏差在任意25m内不应大于5mm;3.2.2.3 在垂直于支架纵向中心线的平面内,机座(架)横截面对角线差不应大于平均长度的3/1000;3.2.2.4 支架对建筑物地面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间距的2/1000;3.2.2.5 支架的间距误差不应大于1.5mm,高低差不应大于间距的2/1000;3.2.2.6 支架接头处的左右偏差和高低差均不大于1mm;3.2.2.7 检查符合要求后补刷油漆,漆种、色泽应与原构件一致。

3.2.3 机槽的安装机架安装完毕,并固定牢固后,进行机槽的安装,并应达到下列要求:3.2.3.1 应按每段机槽上标出的连接顺序号依次组装;3.2.3.2 输送机头、尾和中间机槽两侧对称中心面对输送机纵向中心面的对称度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2.3.2的规定表 3.2.3.2 输送机头、尾和中间机槽两侧对称中心面对输送机纵向中心面的对称度允许偏差输送机总长度(m)允许偏差水平槽、平面环型垂直型、Z型、立面环扣环型≤10 8 410—30 10 630—50 12 8>50 14 103.2.3.3 各段机槽法兰内口的连接应平正、紧密贴合,其错位不应大于2mm,且刮板链条运行前方的法兰口应稍低,不允许接口法兰和导轨处有上下、左右的错位;3.2.3.4 输送机头部应焊牢在平台或支架上,各段机槽安装后,应沿长度方向朝尾部伸缩,其横向不应有移动或晃动现象。

3.2.4 驱动装置的安装,埋刮板输送机传动形式如图3.2.4所示。

说明:F1、F2为电动机、减速器传动;G1、G2为电动机、减速器、传动链传动;E1、E2为带电动机的减速器、传动链传动;图3.2.4 埋刮板输送机传动方式示意图3.2.4.1 驱动装置安装在基础或机架上,用垫铁或铜皮调整,用钳工水平仪、千分表进行找正、找平,找正、找平后应牢固地固定在基础或支架上,运行中不应有位移或晃动的现象3.2.4.2 大小链轮的中心面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两链轮中心距的2/1000;3.2.5 刮板链条的安装3.2.5.1 刮板链条组装前,应逐接清洗;链条关节转动应灵活;3.2.5.2 刮板链条运行方向应与头部头轮旋转方向的指示箭头一致;3.2.5.3 刮板链条与机槽的最小侧间隙应符合表3.2.5.3的规定表3.2.5.3 刮板链条与机槽的最小间隙(mm)机槽宽度120 160 200 250 320 400 500 630 800 1000 最小间隙7.5 10 15 203.2.6 附件安装输送机的附件包括电机保护装置,减振装置、清扫装置、料层指示装置、料高调节装置、过载保护装置、短链报警装置等,所有附件安装完毕后必须经过检查确认。

3.2.6.1 张紧装置调节应灵活,刮板链条松紧应适度,尾部张紧装置利用的行程不应大于全部行程的50%;3.2.6.2 对于小车式张紧装置,小车滑动应自如;行走轨道的中心线与输送机机槽纵向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4mm;3.2.6.3 张紧链轮拉紧后,其轴线对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2/1000。

3.2.6.4 耐磨型输送机内的耐磨材料在现场粘结时,应符合设备技术条件的规定,且粘结应牢固、可靠。

3.2.6.5 除刮板链条销轴外,所有螺杆、滑轨、轴承、传动部件以及减速器内,均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加注润滑剂。

3.2.6.6 热料型输送机,其水夹套应进行严密性试验,在0.3Mpa压力下保持5min应无泄露现象。

3.2.6.7 对于气密型输送机,应进行整机气密性试验,壳体在0.3Mpa的压力下保持5min内的气压降不应大于50Pa。

3.2.7 试车3.2.7.1 空负荷试车(1)空负荷试车的条件①前述工作全部完成,并符合要求。

②相关的电气施工和自控施工全部完成并符合要求。

③所有润滑点均按规定加注润滑油脂。

④输送机周围及通道清理完毕。

⑤电气系统、安全连锁装置、制动装置、操作控制系统和信号系统均应经模拟或操作检查,其工作性能应灵敏、正常、可靠。

⑥盘动各运动机构,使传动系统的输入、输出轴旋转一周,不应有卡阻现象;电动机的转动方向与输送机运转方向应相符合。

(2)空负荷试运转合格标准:①盘车或点动不应少于3个全行程。

②刮板链条运行方向应与规定的方向一致;进入头轮时啮合应良好,且离开头轮时不应有卡链、跳链现象。

③刮板链条运行应平稳,不应有跑偏和异常尖叫;运行速度的允许偏差为额定速度的±5%。

④在额定速度下连续运转不应小于1h。

3.2.7.2 负荷试运转(1)负荷试运转的条件:①空荷试车合格;②必要的试车物料准备;③输送机上、下游畅通;④联锁试验合格。

(2)负荷试车的合格标准①负荷试车时空载启动,逐渐加料并在额定输送量的50%和100%负荷下,以额定速度连续运转的时间均不应小于4h;②输送机不应满载启动,加料应均匀、连续,并不得骤然大量加料;③主机轴承温升不得大于40℃④物料在运输过程中无泄露,卸料口处应无堵塞现象;⑤尾部调节装置调节灵活;⑥料层指示装置、料层高度调节装置、过载保护装置链报警装置、清扫装置和防护装置应安全可靠。

⑦各运动部分的运动平稳,无晃动和异常现象。

⑧停车前应先停止加料,待输送机卸料口无物料卸出后,方可停车;当数台输送机联合运转时,其停车顺序应与启动顺序方向相反。

3.3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3.3.1 运输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构件变形。

3.3.2 支架焊接应注意焊接顺序,减少焊接变形。

3.3.3 试车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停车处理。

3.3.4 胶带切割刀具应有深度控制卡具3.3.5 粘结工作应在良好通风处实施3.3.6 禁用明火3.3.7 环境应防尘。

3.4 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3.4.1 雨季施工技术措施⑴注意用电安全,雨季到来之前应对所有的施工用电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保证输电线路的绝缘良好,接地安全可靠。

⑵制定防洪措施,如在施工现场及道路两侧设排水明沟,使雨水及时排出场外,并保持水沟畅通,防止施工现场积水。

⑶材料仓库要采取可靠的防雨措施。

⑷当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0%时不允许进行焊接作业。

⑸野外作业雨季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洪、防坍塌、防泥石流等措施,组织抢险队,组织抢险演习,做到措施落实到人。

3.4.2 防雷电、台风技术措施⑴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⑵风力五级和五级以上时严禁进行吊装作业。

⑶台风来临前要对施工临时设施、安装的设备等采取加固措施。

3.4.3 冬季施工技术措施⑴组织施工人员培训学习,掌握有关冬季施工方案、施工措施、质量标准及操作要点。

⑵冬季施工必须做好防滑工作。

对脚手架上斜道和场内运输道路,要有可靠防滑措施,除应及时清扫霜雪外,尚可采用撒炉灰、锯末、砂子等方法进行防滑⑶机具设备要采取防冻措施,避免损坏机具设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