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专业课程体系调研报告
数控技术是数字程序控制数控机械实现自动工作的技术。
它广泛
用于机械制造和自动化领域,较好地解决多品种、小批量和复杂零件
加工以及生产过程自动化问题。
随着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数控机床、机器人以及各类机电一体化
设备上。
同时,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数控装置和数控机械要求在
理论和应用方面有迅速的发展和提高。
中职学校作为生产一线人才的
培养基地,应针对数控专业的发展方向与企业对数控人才的要求、面
针对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及时合理的调整教学计划,快速高
效地为现代社会培养高质量的数控技术人才。
为了更好的发展我校的
数控专业,我们深入企业进行了相关调研工作。
一、调研活动的开展情况
从2012年月7月起我们对重庆地区及我区的企业进行
了调研,调研方向主要为:
1、企业现有数控装备构成
2、企业数控人才现状
3、企业当前及未来数控人才结构
4、企业对数控人才要求
5、数控专业中职学生在企业的就业情况
二、我校数控专业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教学体系结构不能满足数控用人企业需求
学校原来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基本上都是秉承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论做法。
从整个课程设置来看,教学目标明显有欠佳。
一方面,学生与教师均缺少一个短期
目标的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目的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则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平时与一些学生闲聊,不少一年级的学生提到中职课程,大体上的看法都是好象跟初中学习时相差无几,并没有一种步入社会前的职业培训的感觉。
而二、三年级的学生则说从一年级升上二三年级后,明显感到巨大的反差,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很难适应。
不少学生更因此产生了厌学情绪。
另一方面,长远目标定位不清晰,虽说与高职生、普高院校等目标表述略有差异,但很难区分。
2、学校数控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数控技术专业是一种新专业,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教师、工程师)型”很少。
学校虽然也招聘了很多专业教学的外聘教师,但师资仍然十分缺乏,导致许多老师的课程负担很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实训的效果产生了制约。
同时,由于老师的缺乏,在实训管理的时候也造成一定的困难。
3、数控实训设备条件不足
实训基地的模式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包括或认为应包括以下数控设备: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成型机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加工设备,以及数控机床典型部件装拆、数控系统调试和维护维修综合实验台。
但由于每台数控设备非常昂贵,这对学校的经费投入压力很大。
由于所能购买的工业数控机床的价格昂贵,数量有限,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机会少,制约了实训效果。
4、实训时间安排不合理
我校的实训课程一般都是每周3次左右,每次两课时,
由于学生较多,但机床数量及指导老师却很少,有很多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生基本上都不会动手操作。
而教师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进行操作,不得不等大部分学生都会操作了才进行新知识的传授。
与此同时,安全操作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每次新课教授的时候,往往是老师讲完,示范完成了,就到下课时间了,而下次课可能是三四天后,等到下次上课的时候,很多学生已经忘了老师上次课程的教授内容。
三、对我校数控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1、师资队伍的建立
(1)学校从机电一体化专业、自动控制专业,以及与
数控技术相关的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生中录用。
从正规学校毕业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一般都比较扎实,他们缺乏的是实际应用经验,为此学校可将刚上岗的青年教师有计划送到企业去锻炼,根据对数控技术的教学需求进行实战培训,重点放在工艺知识、故障诊断和故障排除等方面。
(2)学校从数控设备多的企业招聘有丰富的现场经验、组织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这样的人才在数控技术实训中
能很快把握实训要点。
(3)直接在企业聘用数控人才,作为兼职教师由学校
列出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按计划要求来学校授课,这样才能保证数控教学的需要。
2、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建议
(1)建立与教学相适应的金属切削实习基地
传统的金属切削理论与实践技能,仍是学习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
有此人认为,现在有了自动化的数控机床,就可以不要传统的车、铣,刨、磨,钳的金工实习了。
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
现代制造技术是在传统基础理论上发展的,而且仍然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可以设想一下,一个数控加工人员,如果不懂得刀具角度,不懂得切削用量的选择,不懂得制造工艺,不懂得安装与定位的知识,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数控人员。
所以在建立现代制造技术基地时,也应重视传统金属切削基础的建设。
(2)坚持教学与培训的大方向,量力而行选择培训设备
尽量多配备一些小型数控机床,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动手实训课时,必定会达到更好的实训效果。
同时,适当配备工业高档机床。
对教学培训来讲,不论选择小型数控机床和工业生产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主要的教学工作是围绕数控系统的功能和操作展开的。
因此,对数控系统应要求功能齐全,C、M、T代码和PLC指令丰富、固定循环和宏指令功能强大;可设置的系统参数、轴参数、补偿参数丰富,能支持开环、半闭环和全闭环控制方式,能连接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和主轴系统(变频和伺服主轴),能覆盖国外主要系统的绝大部分功能。
最好应有加工轨迹三维图形仿真校验和动态显示,局域网扩展接口,以便学生更好、更方便、更安全的掌握数控编程和操作。
软件应能方便升级,以保持数控
系统的先进性。
对于基于单片机的经济型数控系统,已开始在国内市场逐步淘汰,其指令、功能非常有限,不符合国外流行数控系统的规范,虽然价格便宜,建议学校慎重选用。
3、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编写教材
目前,适合数控系统原理、数控机床机电控制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维修和数控人才实训等课程的教材
还有限。
即使有,其内容较成旧,结构上也有一定缺陷,不适合用于培训市场急需的高水平实用人才。
因外,为了更好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编写自己的教材,特别是实训教材。
4、采用模块化课程
数控加工技术将逐步引航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企业急需大量的数控机床操作技术,中职学校作为生产一线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应针对数控技术的发展方向 ,面对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计划,快速高效地
为现代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人才。
模块化课程是目前
我国高职教育普遍认可的教育模式,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成
功经验。
5、核心技术与技能
数控车床操作及编程技能、公差与测量技能、机械制图技能、CAD技能、读图技能、普通车床操作技能、普通铣床
操作技能、数控铣床编程操作技能、数车数铣安装调试技能、数车数铣简单维护检修技能、CAM技能。
六、结束语
经过本次调查我们清楚认识到,企业当前及未来急需大量数控机床操作技工,学校在培养数控人才时应定位于培养蓝领层数控人才,部分优秀学生可达到灰领层。
另一方面,本次调查也显示了中职学校在现行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
数控专业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因此我们要进行课程改革,高效地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数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