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案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案随着企业岗位对数控人才要求的变化,高职院校如何确定数控人才的培养方向,分析人才能力培养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制订使用高效的教学计划,是数控专业教学改革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

根据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对岗位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设置课程体系结构,专业课以实用、够用为原则,确保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教学效果和效率。

以职业岗位为依据,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把专业技能强化训练和职业资格考证衔接起来,注重专业课程的有效开展。

数控技术的教学特点:一、数控技术专业课改思路1.以实践教学体系为主线,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2.以企业数控技术人才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把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最大限度地贯穿于培养方案和教学实施过程中,使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

3.适应数控技术的发展,注重CAD\CAM一体化技术应用教学,注重办学层次。

4.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育“以人为本”。

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依据“多能并重,学做一体,校企融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分析调研企业岗位需求和梳理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把企业生产要求与行业企业标准以及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结合起来确定课程学习领域;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学习情境和编写教材;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导向,采用学、做一体的形式组织教学;把学校“双基训练”和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结合起来,既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又重视学生职业道德和社会、方法能力的培养,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主线。

采取深入企业调研,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梳理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学习领域课程、工学结合实施教学、顶岗实习、毕业生跟踪反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如下图所示。

1.广泛开展企业调研,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分析研讨数控人才成长规律,梳理典型工作任务,探讨开发专业学习领域在对数控企业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召开由企业技术能手和一线技术骨干组成的实践专家研讨会,分析探讨数控专业及相关专业人才成长规律,并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学徒阶段、独立完成简单操作、独立操作、技术能手。

依照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对知识和能力要求,参考行业技术规范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证考核鉴定要求,校企合作开发出工学结合的学习领域课程。

由专业指导委员会召开专题研讨会进行研讨论证,在突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融入企业文化元素,制定出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2.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建立学习领域课程模式。

围绕学习领域对应开发编写工学结合教材,每门课程不是传授单纯的专业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依据数控领域的职业能力和相关工作任务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学习任务。

课程体系由思想文化素质培养、核心课程、专业能力培养、生产性实训和毕业考核五个部分组成。

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构成如下表所示。

课程体系构成一览表课程课程名称教学内容体系构成教学内容与时间分布描述实施说明思想素质与文化基础课程1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并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

必修2身体素质培养按照教育部规定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并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

必修3数理计算能力培养高等数学第一部分及工程数学部分内容在第一学年完成必修4语言写作能力培养包括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在第一学年完成必修5外语能力培养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在第一学年完成必修6职业素质与就业能力培养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道德教育并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

选修7综合素质培养包括社交礼仪、传统文化、音体美等艺术欣赏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

选修专业核心1 机械制图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截交线和相贯线的画法;常用件和标准件的规定画法、标记及有关标准表格的查用;公差与配合的选用及标注法,能用公差标准、手册等正确标注零件图和装配图;了解中等复杂程度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识读和测绘方法、步骤。

第一学期完成。

必修2 数控操作与编程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分类等知识,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

数控编程的方法,数控编程指令,对需要编程的机械零件进行必要的工艺分必修课程体系构成课程名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时间分布描述实施说明课程析和轨迹计算,完成零件加工的手工及自动编程要求:通过学习,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数控系统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数控机床编程的方法,同时要求掌握数控机床操作技能。

第三、四学期完成3 液压与气动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液压元件、液压基本回路和系统,气源装置、气动元件、气动基本回路和系统,熟悉掌握液压系统的安装、使用和故障的排除方法要求:培养学生分析,设计液压与气动基本回路的能力,安装,调试,使用。

第二学期完成必修4 焊接技术主要教学内容:《焊接技术实训》以进行装备制造业基本认识为主要目标,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焊接技术;掌握其主要工艺方法和工艺过程;熟悉各种设备和工具的安全使用方法;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掌握对简单零件进行焊接的操作技能;了解焊接新工艺和新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职业素质,培养勤俭节约、物尽其用的经济观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严谨作风。

第二学期完成必修专业学习领域课程1 机械设计基础包括静力学、拉伸和压缩、剪切、挤压和扭转、弯曲、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平面机构运动简图与自由度、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联接、带传动和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轮系、轴、轴承、其他常用零部件、机械的平衡与调速。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技能,重在实用,淡化理论,够用为度。

第三学期完成必修2 刀具与工装技术基础以机械加工设备讲解为主线,融入夹具、刀具及量具,使之成为独立的加工及检测系统,从而突出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的培养,在阐明原理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实用技术的应用性。

第三学期完成必修3 机械加工技术主要包括金属切削基础知识、材料成型方法、金属切削方法与装备,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机械加工精度、表面加工质量和先进制造工艺的技术发展趋势等。

第三学期完成必修课程体系构成课程名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时间分布描述实施说明4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主体结构、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

了解典型数控机床的系统。

了解数控车削刀具、数控机床夹具、数控加工工艺、数控车削工艺、数控铣削工艺、加工中心加工工艺、数控线切割加工工艺等。

第四学期完成。

必修5 数控操作与编程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分类等知识,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

数控编程的方法,数控编程指令,对需要编程的机械零件进行必要的工艺分析和轨迹计算,完成零件加工的手工及自动编程要求:通过学习,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数控系统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数控机床编程的方法,同时要求掌握数控机床操作技能。

第三、四学期完成。

必修6 CAXA制造工程师学习诸多特征的方法创建,具备三维造型的能力,并能独立分析零件的加工路线以及加工工艺的确定,最终能偶模拟仿真。

CAXA制造工程师为数控加工行业提供了从造型设计到加工代码生成、校验一体化的全面解决方案。

第四学期完成。

必修7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与PLC 通过对YL-235柔性控制实训系统、工业自动化仿真生产实训系统,学习PLC、气动技术、变频技术、触摸屏、直流电机、传感器等知识,掌握自动化控制技术。

第四学期完成。

必修8 数控加工操作了解数控车、数控铣、数控加工中心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初步使用数控加工设备,掌握工艺流程的编制和刀具选用,学会数控编程和加工。

第四学期完成。

必修9 生产组织与指导指导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了解生产班组人员管理、产品生产过程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培养学生在生产中的协调、组织能力。

顶岗实习中完成。

选修1 0 技术培训与指导培养学生在语言表达、知识储备、教材选用、教学计划制定、教学组织、教案编写、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设备的使用等方面提高个人修养,掌握对员工在实际操作中的指导技巧。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归纳创新、交流协作等能力。

顶岗实习中完成。

选修课程体系构成课程名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时间分布描述实施说明生产性实训课程1金工实习专业设备的认知实习;测量及机械加工生产性训练;通过每个学习情境学会金属材料识别与选择;零件图的读识、钳工工具的使用,掌握锯、锉、钻、画线等基本技能,培养用手工工具加工零件的任务分析、做出决策、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控制、评价考核的能力;初步掌握数控设备操作技能,了解机械产品生产的全过程。

第一、三学期分两次完成。

必修2计算机绘图实训具备利用计算机绘制符合国标的工程图的能力,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过程,初步具备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生产于一体的工作过程。

第二、四期分两次完成。

必修3职业技能考证训练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进行集中训练,主要考取中级数控操作工考证,数控工艺员考证或数控加工等级证书。

根据企业订单培养要求考取相应其他中级证书。

第三、四、五学期完成。

必修(选考)4 顶岗实习根据企业生产需求,在第五、六学期到合作企业(厂中校)进行顶岗实习。

校企双方共同管理与考核必修毕业考核1 毕业设计根据顶岗实习生产实践,在教师或师傅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或撰写毕业论文。

必修2毕业生综合质量鉴定毕业前根据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和顶岗实习考核结果,由学校企业共同做出质量鉴定必修课程教学时间说明思想素质与文化基础课程,约占15%,约430学时。

专业学习领域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约占32%,约886课时。

实践教学环节、毕业综合素质教育环节约占53%,约1508课时。

3.采用自主学习的课业方式组织课程内容教师要根据学习情境设计课业,科学系统地组织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或自主完成综合性的学习任务,改变传统的课程与工作缺乏联系的状况。

教师是参与课程开发工作的重点,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发学习情境、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编写以“工作页”和“引导文”为代表的课业文本,包括任务描写、学习目标、内容说明、时间要求和评价标准等,为任务引领式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4.按照行动导向原则组织教学工学结合课程采用适合学生特点、具有职教特色的行动导向教学方式,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完成教学。

体现“行动过程完整”和“手脑并用”(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两个方面,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验导向、问题导向和项目导向三个教学层次实施教学。

5.发挥专业教学团队优势,不断完善专业资源库建设以专兼职教师团队为主做好专业资源库建设。

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深入教育、人力资源等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企业及兄弟职业院校进行广泛调研,掌握一手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在企业技术人员和学院信息中心的技术协助下,围绕学习领域课程和生产性实训课程建设、教材开发、讲义编写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学习资源库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