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三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三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必修三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寡人之于国也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释义: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释义: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释义:4.直不百步耳通“”,释义: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通“”,释义:二、一词多义1、数①数.罟不入洿池数: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数: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数: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数:⑤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数:2、直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直:③系向牛头充炭直.直:⑤理直.气壮直:3、发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②主人忘归客不发.发:③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发: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发:⑤百发.百中发:4、兵①非我也,兵.也兵: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兵: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兵:④穷兵.黩武兵:5、胜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②驴不胜.怒,蹄之胜: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胜: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胜:6、加①邻国之民不加.少加:②臂非加.长也加:③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加:④樊哙负其盾于地,加.彘肩上加:⑤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加:7、食①鱼鳖不可胜食.食: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③谨食.之食:8、于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于:②寡人之于.国也于: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④则移其民于.河东于:9、之①王道之.始也之:②寡人之.于国也之:③填然鼓之.之:④申之.以孝悌之义之:10、以①请以.战喻以:②以.时入山林以:③申之以.孝悌之义以:④以.五十步笑百步以: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三、古今异义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河:古义:;今义:泛指河流。

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古义:;今义: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

3.弃甲曳兵而走.。

走:古义:;今义:行走。

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可以:古义:;今义:常连用,表示同意。

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古义:;今义:保养身体。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填然鼓.之鼓: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丧:、死:5.谨.庠序之教谨:6.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1.非我也,岁也。

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3.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4.申之以孝悌之义。

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8.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劝学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通“”,释义:2.君子生非异也通“”,释义: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释义:通“”,释义: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释义:二、一词多义1、利①金就砺则利.利:②非利.足也利:2、明①知明.而行无过矣明: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明:③火尚足以明.也明:3、望①吾尝跂而望.矣望:②日夜望.将军至望:③先达德隆望.尊望:④适冬之望.日前后望:4、而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而:②吾尝终日而.思矣而:③而.见者远而:④锲而.舍之而:⑤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而: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而:5、者①假舟楫者.者:②不复挺者.者:6、焉①风雨兴焉.焉:②圣心备焉.焉:7、于①而寒于.水于:③取之于.蓝于:8、之①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之: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之:三、古今异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古义:;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黄泉:古义:;今义: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用心:古义:;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义:;今义:指把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或某物身上。

6.金.就砺则利金:古义:;今义:金子,黄金。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5.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曲: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9.用心一.也一: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5.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过秦论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外连衡而斗诸侯通“”,释义:2.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释义:4.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于仟佰之中通“”,释义:5.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通“”,释义:6.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通“”,释义:7.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通“”,释义:二、一词多义1、及①非及.向时之士及:②及.至秦始皇及:2、北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②追亡逐北.北:3、制①赵奢之伦制.其兵制: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③履至尊而制.六合制:4、兵①赵奢之伦制其兵.兵:②收天下之兵.兵:③行军用兵.之道兵:5、亡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亡:②追亡.逐北亡:③吞二周而亡.诸侯亡:6、举①包举.宇内举:②西举.巴、蜀举:7、利①因利.乘便利: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利:8、固①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固:②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9、因①因.遗策因:②因.利乘便因:③因.河为池因:10、之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之:②赵奢之.伦制其兵之:③商君佐之.之:④聚之.咸阳之:三、古今异义1.以为..桂林、象郡以为:古义:;今义:认为。

2.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古义:;今义:指山东省。

3.皆明智..而忠信明智:古义:;今义:通达事理。

4.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河:古义:;今义:河流。

5.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古义:;今义: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

6.于是..六国之士于是:古义:;今义:连词,表承接关系,用在后面的分句里。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履.至尊而制六合履: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绳:3.外.连衡而斗诸侯外: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5.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6.外连衡而斗.诸侯斗:7.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8.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9.追亡.逐北.亡:、北:10.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1.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铸以为金人十二。

5.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6.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师说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释义:2.或师焉,或不焉通“”,释义: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通“”,释义:二、一词多义1、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师:③吾师.道也师: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⑤吾从而师.之师:2、惑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3、道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4、传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传: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5、贤①其贤.不及孔子贤:②师不必贤.于弟子贤:③尊贤.而重士贤:6、无①孰能无.惑无: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7、之①择师而教之.之:②郯子之.徒之:③古之.学者必有师之:④句读之.不知之:⑤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之:⑥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之:8、其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其:④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其: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其:⑥其.可怪也欤其:9、乎①其皆出于此乎.乎:②生乎.吾前乎:③固先乎.吾乎:10、于①耻学于.师于:②其皆出于.此乎?于:③于.其身也于: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于:⑤不拘于.时于:三、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今义: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义:;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圣人之所以..为圣所以:古义:;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4.吾从而..师之从而:古义:;今义: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古义:;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6.年十七,好古文..古文:古义:;今义:“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7.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古义:;今义:大多数人。

8.小学..而大遗小学:古义:;今义:初级正规教育学校。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吾师.道也师: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3.小.学而大.遗小:、大:4.吾从而师.之师: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耻: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不拘于时,学于余。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5.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必修三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参考答案寡人之于国也一、1.“无”通“勿”或“毋”,不要。

2.“颁”通“斑”,花白。

3.“涂”通“途”,道路。

4.“直”通“只”只是、不过。

5.“检”通“敛”,约束、收敛。

二、1.数①cù密、细密;②几、若干;③命运;④shuò屡次;⑤数目、数量;⑥sh ǔ计算。

2.直①仅、只;②与“曲”相对,不弯曲;③价值;⑤正确。

3.发:①指打开粮仓救济百姓;②出发;③征发、派遣;④开放;⑤发射。

4.兵:①兵器;②士兵;③军队;④战争。

5、胜:①尽;②承受;③胜利;④超过;⑤优美的。

6、加:①更加;②增加;③夸大;④放;⑤施加。

7、食:①读shí,吃,动词;②读shí,名词,食物;③读sì,通“饲”,喂养。

8、于:①介词,比;②介词,对;③介词,在;④介词,到。

9、之:①助词,的;②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③助词,衬音,无意义;④代词,代百姓。

10、以:①介词,用;②介词,按照;③介词,把;④介词,凭借;⑤连词,因。

三、1.河:专指黄河;2.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3.走:逃跑;4.可以:可以,凭借;5.养生:供养活着的人。

四、1.鼓:名词活用为动词:打鼓,击鼓进军。

2.王:名词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

3.树:名词活用为动词,种树。

4.生:动词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死:动词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