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任务八 曲轴轴颈磨损、弯扭变形的检查

任务八 曲轴轴颈磨损、弯扭变形的检查


前端轴
主轴颈
平衡重
(2)前后端的密封: 曲轴前后端都伸出曲轴箱,为了防止润滑油沿轴颈流出, 在曲轴前后都设有防漏装置。 常用的防漏装置有挡油盘、填料油封、自紧油封、回油 螺纹等。 一般发动机:复合式防漏装置(两种或两种以上防漏装 置组成)。
5)曲轴的轴向定位
功用:保证曲柄连杆机构在曲轴受轴向力时能够正常工作。
检验: 曲轴清洗后,可用磁力探伤器或染色渗透剂进行裂纹的检查。 若查处裂纹,一般应报废更换。
染色渗透剂即浸油敲击法,将曲轴置于煤油中浸一会儿,取出后擦 净表面并撒上白粉,然后分段用小锤轻轻敲击,如有明显的油迹出 现,则该处有裂纹。
5.曲轴轴承的选配
(1)轴承的常见损伤
轴承损伤主要形式有磨损、合金层疲劳剥落和粘 着咬死等。
点火顺序1-8-4-3-6-5-7-2
曲轴转角(°) 0~ 180 90° 180° 第一缸 作功 第二缸 作功 排气 第三缸 进气 压缩 第四缸 压缩 第五缸 排气 进气 第六缸 进气 第七缸 排气 第八缸 压缩 作功
270°
180~ 360 360° 450° 360~ 540 540° 630° 540~ 720 720°
(2)常用曲拐布置
①直列四冲程四缸发动机
曲拐对称布置于同一平面内 相邻作功气缸的曲拐夹角为7200/4=180° 发动机工作顺序:1—3—4—2 或 1—2—4—3
点火顺序为1-3-4-2工作循环表
曲轴转角(°) 第一缸 第二缸 第三缸 第四缸
0~180°
180°~360° 360°~540° 540°~720°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
学习任务八:曲轴轴颈磨损、弯扭变形 的检查
任务介绍
1、掌握曲轴的功用、结构形式、安装 位置等相关知识;
2、检测曲轴轴颈的磨损、弯扭程度。
相关知识
正时齿轮 飞轮
挡油片
皮带轮
曲轴 飞轮螺栓 主轴承
一、曲轴
1.功用:输出力矩,驱动辅助装置
2.工作条件和要求: 周期性变化的气体压力、往复惯性力和离心力,以 及他们所产生的转矩和弯矩。 足够的强度、刚度、耐磨性,并满足动平衡的要求。
三、飞轮
功用:
贮存和释放能量 利用飞轮上的齿圈起动发动机 克服短暂的超负荷 将动力传给离合器
一缸上止 点记号
飞轮边缘部分做的 厚些,可以增大转 动惯量
齿圈在发动 机起动时与 起动机齿轮 啮合,带动 曲轴旋转。
飞轮轮缘上刻有定时记号以校准点火时刻 该记号与飞轮外壳的刻线对齐时,表示1缸的活塞 处于压缩上止点位置
(2)轴承的选配
轴承的选配包括选择合适内径的轴承,以及检验轴 承的高出量、自由弹开量、定位凸点和轴承钢背表面 质量等内容。
①选择轴承内径——现代发动机曲轴轴承制造时,根据选配 的需要,其内径直径已制成一个尺寸系列。 ②检验轴承钢背质量——要求定位凸点完整,轴承钢背光整 无损。 ③检验轴承自由弹开量——要求轴承在自由状态下的曲率半 径大于座孔的曲率半径(1.5-2.5mm),保证轴承压入座孔 后,可借轴承自身的弹力作用与轴承座贴合紧密。
3.曲轴扭曲变形
以六缸发动机曲轴为例,将第一、第六缸连杆轴颈转到 水平位置,用百分表分别测量第一缸连杆轴颈和第六缸连 杆轴颈至平板的距离,求得同一方位上两个连杆轴颈的高 度差Δ A。扭转角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360 A 57 2R R
式中:R——曲柄半径,mm。
曲轴扭曲变形的扭转角若为0~30°,应进行校正。通常 的校正方法采用冷压校正、火焰校正和表面敲击校正。
④检验轴承的高出量——轴承装入座孔内,上、下两片的每 端均应高出轴承座平面0.03mm~0.05mm,称为高出量。轴承 高出座孔,以保证轴承与座孔紧密贴合,提高散热效果。
(3)轴承间隙的检验 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为了适应发动机在运转中机件受热 膨胀而设置的。 ①径向间隙检查 经验法:轴承螺栓按规定力矩拧紧后,用适当的力矩 (四道轴承,30~40N.m;七道轴承,60~70N.m)转 动曲轴,以试其松紧程度。
2.曲轴弯曲变形 原因: 发动机超负荷工作 个别缸不工作或工作不均匀 主轴承孔同轴度偏差太大 危害: 导致活塞连杆组和气缸的磨损 影响发动机的动力、经济性能和工作稳定性
检验:
检验时,将曲轴两端主轴颈分别放置在检验平板的V形块 上,将百分表触头垂直地抵在中间主轴颈上,慢慢转动曲 轴一圈,百分表指针所示的最大摆差即为弯曲变形值。 若大于0.15mm,冷压校正;小于0.15mm,磨修主轴颈修正。
火焰校正 利用气焊炬对变形工件弯曲凸起处的一点或几点迅速 局部加热和急剧局部冷却,靠冷缩应力得到校正。 表面敲击校正 这种方法通过敲击曲柄表面,使其发生变形,从而 改变曲轴轴线的位置而得到校正。
4.曲轴的裂纹断裂
原因:
由于曲轴变形和修磨不慎,使曲轴的曲柄与轴颈之间的过渡 圆角处以及油孔处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引起该部位的裂纹和 断裂。
油道:贯穿主轴颈、曲柄和连杆轴颈,润滑主轴颈和连 杆轴颈。
润滑油是 从主轴颈 流向连杆 轴颈还是 从连杆轴 颈流向主 轴颈?
中空连杆轴颈
减少质量和离心力 积污腔
2)曲柄和平衡重 曲柄:连接主轴颈和连杆轴颈。 平衡重:平衡曲轴的离心力和离心力矩,有时还用来平 衡一部分活塞连杆组的往复惯性力。
位置:曲柄的反方向上
类型:完全平衡式、分段平衡式
平衡重
3)曲拐
曲轴的曲拐数取决于气缸的数目和排列方式
直列式发动机曲轴的曲拐数等于气缸数
V型发动机曲轴的曲拐数等于气缸数的一半 曲柺
(1)布置原则
①作功间隔应力求均匀,以使发动机运转平稳; ②连续作功的两缸相距尽可能远,以减轻主轴承 的载荷,同时避免可能发生的进气重叠现象; ③V型发动机左右气缸尽量交替作功;
排气
进气 进气 压缩 压缩 作功 进气 排气 作功
作功
压缩 排气 作功 进气 排气
压缩
进气
排气
作功
压缩 进气
排气
作功 压缩
4)曲轴前端轴与后端轴
(1)作用: 前端轴——第一道主轴颈之前的部分,用来安装正时齿轮、皮带轮等; 后端轴——最后一道主轴颈以后的部分,有凸缘盘,用来安装飞轮。
连杆轴颈 曲柄
后端轴
轴向间隙过小,会在机件受热膨胀时卡滞,轴向间隙过大, 曲轴轴向窜动。
检测:用撬棒将曲轴挤向后端,然后用厚薄规在曲柄与止推 圈之间测量,如下图:
曲轴轴向间隙一般为0.05mm~0.20mm,如果过大或过小,更换 止推垫圈。
标记
任务实施
曲轴常见耗损形式:轴颈磨损(主轴颈和连杆轴颈)、 弯扭变形、曲轴裂纹断裂。
1.曲轴轴颈的磨损
磨损特点:轴颈的磨损是不均匀的;连杆轴颈的最大磨损部位 在靠近主轴颈一侧(即连杆轴颈内侧);连杆轴颈沿轴向还有 锥形磨损;各主轴颈的最大磨损在靠近连杆轴颈一侧。
检验:
①首先检视轴颈有无磨痕; ②然后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连杆轴颈的直径,算出圆度和圆 柱度; ③然后用外径千分尺测量主轴颈的直径,算出圆度和圆柱 度; ④曲轴轴颈和连杆轴颈圆度、圆柱度误差大于0.025mm或 表面划伤时,应磨削修理或更换曲轴; ⑤曲轴连杆轴颈和主轴颈的修理尺寸,汽油机为八级,柴 油机为十三级,级差为0.25mm。具体修理尺寸应根据原车 设计要求决定。
排气 作功
压缩 进气 排气 作功 压缩 排气 进气 作功 压缩 压缩 进气
压缩 进气
排气 作功
420° 480° 540° 600° 660° 720°
排气
③V型八缸四冲程发动机
曲拐对称布置于两个正交平面内或对称布置在同一平面内 相邻作功气缸的曲拐夹角为7200/8=900
发动机工作顺序有:1—5—4—8—6—3—7—2 1—5—4—2—6—3—7—8
轴向定位措施:
1.翻边轴瓦 2.止推片 3.止推环
6)主轴承 与连杆轴承大体相同,分上下轴瓦 不同:为了向连杆轴承、主轴承输送润滑油, 轴瓦上有周向油槽和油孔
二、曲轴扭转减振器
自由扭转振动
共振
强迫扭转振动
功率损失、曲轴扭 转变形甚至扭断、 正时齿轮产生冲击 噪声、磨损严重等
临界转速:发生共振时的转速
塑胶量规法:
把专用塑胶量规纵向放入轴承 中,按原厂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轴承盖,在拧紧过程中应注意防 止曲轴转动。然后拆下轴承盖, 取出已压展的塑料线规,与附带 有的不同宽度色标的量规或第一 道主轴承侧面上不同宽度的刻线 相对比,即为轴承的间隙值。 (0.02~0.05mm)
②轴向间隙的检验与调整
功用:吸收曲轴扭转振动的能量,消减扭转振动。 分类:摩擦式、橡胶式、硅油式等
安装:扭转振 动较大的曲轴 自由端
橡胶式
摩擦式
硅油式
橡胶式扭转减振器
惯性盘 橡胶垫皮带盘当曲轴发生扭转振动 时,力图保持等速转 动的惯性盘便与橡胶 层发生了内摩擦,从 而消耗了扭转振动的 能量,消减了扭振。
曲轴前端 皮带轮毂 减振器圆盘
3.材料:优质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轴颈处淬火处理) 4.类型:整体式、组合式
5.曲轴构造
后端轴 前端轴 主轴颈
曲柄
连杆 轴颈
曲拐
平衡重
1)主轴颈与连杆轴颈
主轴颈:曲轴的支撑部分。 连杆轴颈:和连杆大头连接部分。 全支撑曲轴:主轴颈数比连杆轴颈多一个,刚性好,主轴颈负荷 小,多用于柴油机和大部分汽油机。 非全支撑曲轴:主轴颈等于或小于连杆轴颈数,结构简单,长度 短,多用于赛车。
作功
排气 进气 压缩
排气
进气 压缩 作功
压缩
作功 排气 进气
进气
压缩 作功 排气
点火顺序为1-2-4-3工作循环表
曲轴转角(°) 0~180° 180°~360° 360°~540° 540°~720° 第一缸 作功 排气 进气 压缩 第二缸 压缩 作功 排气 进气 第三缸 排气 进气 压缩 作功 第四缸 进气 压缩 作功 排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