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科学 专题3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精品课件 浙教版

中考科学 专题3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精品课件 浙教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2011·衢州)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农业模式,其中水生 植物红萍(俗称满江红)适于阴暗的环境生存,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 吃有害昆虫,鸭粪肥田促进水稻生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红萍、水稻等植物属于生产者 B.稻田中全部的有害昆虫属于一个种群 C.有害昆虫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稻田中所有的红萍和鸭子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答案:A
(2011·湖州)很早以前,劳动人民就学会了用桑叶喂蚕、蚕 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生态农业。随着科 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生态农业不断地发展,人们改变了以蚕沙直 接下鱼塘的老办法,将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等投入沼气池内发酵 ,制成沼气作燃料,用沼气渣喂鱼及“肥水”(如图)。
A.严格执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 B.大量收集珍稀物种做标本 C.随意引进外来物种 D.大力开发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 答案:A
7.(2010中考变式题)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是单向的 B.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 C.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传递的 D.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使能量尽可能多地保
(1)在利用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等物质生产沼气的过程中, 发挥作用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________。(填“生产者”“ 消费者”或“分解者”)
(2)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_。 (3)不论是传统的“桑、蚕、鱼”农业结构,还是改进了的“桑、蚕 、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都是设法使能量尽可能多地________。 A.保留在生产者体内 B.经分解者释放到大气中 C.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解析】本题借生态型种养殖模式考查相关的生物知识。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 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
【答案】(1)种群 (2)消费者 (3)稳定
江心屿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岛上有榕树、樟树、蕨类植物、水生
植物及其他多种生物。江心屿上的所有生物构成( B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植被
考点四 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意义 (1)生态系统是由_生__物__群__落__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__生__物__因__素__共同 组成的。 (2)生态系统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生__物__圈__ 。 (3)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 素,范围上限为离地面约_1_0_千__米__的高空,下限可达距海平面约_1_2_千__米__的 海沟底部,或距地面深达2~3千米的岩石层。
A.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四季常青 答案:A
4.(2012中考预测题)a、b、c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下表选项中所列 概念之间的关系,符合图中所示包含关系的是( )
概念 选项
A B C D
a
动物 生态系统
细胞 光能
b
植物 群落 组织 电能
c
非生物 种群 器官
化学能
答案:B
5.(2012中考预测题)如图所示,A代表的是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 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 )
A.该种鹰的天敌种群 B.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C.与鹰存在互利共生关系的一个种群 D.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的情况 答案:B
6.(2010中考变式题)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下 列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是( )
(4)分解者无:机能物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的有机物分 解成较简单的______,供植物再利用,如生细物菌成、分真菌、腐食性动物蚯蚓。
(5非)生产物者成、分消费者、分解者统称为_________,非生物的物质和能 量称为___________ 。
8.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各种生物由于食__物__关__系___而形成的一种联系。表示方法 :生产者→消费者,如蝗虫吃农作物表示为农作物→蝗虫。 (4)分解者: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的有机物分 解成较简单的无__机__物__,供植物再利用,如细菌、真菌、腐食性动物蚯蚓。 (5)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统称为_生__物__成__分_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 量称为非_生__物__成__分_ ___。 考点五 生态平衡 9.生态平衡:指一个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时,生产者、消费者 和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保持_相__对__稳__定__,具有比较稳定的食物链和
考点三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5.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适__应__环__境__ ,还能影响环境。 (1)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有温__度___、阳光、水__分___ 、食物等。 (2)影响生物的生物因素有互助、寄生、 捕__食___ 、竞__争___等。 (3)适应环境的表现形式有保__护_ 色____ 、拟_态____等。环境中,影响生 物的形态、分布、生理等的因素,叫_生__态__因_素____ 。许多生物的形态和结 构与它的生活方式相适应。
群中各年龄组的死亡率和出生率相差很大。所以种群动态变化与种群年龄
结构关系极大。常见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种群增长的“J ”型曲线和 “_S__”型曲线。
考点二 群落 4.生物群落: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_生__物__个__体_ 的总和,简称 群落。 (1)一个区域内有一个群落。群落的结构包括_垂__直__结__构_和_水__平__结__构_ 。在群落中,植物起主导作用,动物、微生物随着植物的分布而分布。 (2)植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_自__然__区__域_ 内__所有植物的总和;植被指覆 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 (3)群落由多个种群组成。有大有小,群落和种群的大小由_区__域__性__ 和人们观察与研究的需要而定。
如下图所示,甲和乙是两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模式图。 (1)分析这两个生态系统,你认为其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 。 (2)从提高生态效益的角度看,图中哪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能够充分被人 类所利用? _____ 。
(1)农作物 (2)乙
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时间:50分钟 分值:100分)
A.距今25年时,该生态系统中共有11个种群 B.距今25年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现在更强 C.近25年来,该生态系统所有生产者合成有机物的总量大于自身分解有 机
物的总量 D.近25年来,该生态系统种群个体数量不断增加但物种数量不变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0.(3分)(2011·金华)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校园内拿了一些潮 湿的泥土和蚯蚓。在甲、乙两个相同的透明塑料杯里分别装入等量的蚯蚓 ,然后盖上等量的泥土,再把甲杯放入温水中,乙杯放入凉水中。几分钟 后,发现甲杯中蚯蚓爬到泥土的表面,而乙杯中蚯蚓却没有爬到泥土的表 面。你认为甲杯中影响蚯蚓这一行为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 答案:温度 11.(8分)(2011·台州)据报道,上海崇明岛的鸟类数量明显减少, 原来长满芦苇的海滩,现在基本被三十年前引进的“互花米草”所侵占。 研究后推测,过密的互花米草使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沙蚕等动物
7.生态系统的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太__阳__能__、热量、 _水__、空气、矿物质等

有机物
(2)生产者:制造______供给自己和其他生物食物,如绿色植物。
初(级3)消消费费者者: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只能次以级植消物费或者其他生物为食,分 为___________(三以级植消物费为者食的草食动物), ___________(以草食动物为 食的肉食动物), ___________(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等。
2.(2011·湖州)如图为某湖泊近一百年来每个月的平均水位变化图。 在长期的变化中,能终年生存于该湖泊的鱼类最可能具有的特征是( )
A.需水较深的湖泊 B.具能快速游动的流线型身体 C.在浅水的下层泥泞中仍能存活 D.在环境恶劣时具有改变性别的能力 答案:C
3.(2011·台州)雷鸟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 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
生物个体数 种群密度=单位面积或体积
(2)性别比例=雄 雌性 性个 个体 体数 数 (3)出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平均每千死亡率指在单位时间内,平均每千个 个体中的死亡个体 数。 死亡率=种死群亡个个体体总数数×1000‰ (5)种群出生率>死亡率时,种群的数量__增__加_ ;反之数量减少。种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⑥⑨ D.③④⑦⑨ 答案:D 9.(2010中考变式题)某科研机构利用遥感卫星长期监控一个生态系 统的演变,以下三幅示意图是根据不同日期卫星所拍摄的该生态系统照片 绘制而成的。图中形状和颜色均相同的点表示同一物种,不同形状或颜色 的点表示不同的物种,点的疏密表示单位面积上种群个体数量的多少。据 图所作的结论正确的是( )
(1)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分解者,把动植物的尸 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的有机物分解成较简单的无机物。(2)生态系 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3)利用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让更 多的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答案】(1)分解者 (2)太阳能 (3)C
留在生产者体内 答案:C 8.(2012中考预测题)生物圈养育着万物生灵,人和各种生物共同生 活在这个大家庭里,他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下列生物中担任分解者 角色的是( )
①淡水中的衣藻;②高山上的油松;③土壤中的细菌;④朽木上的蘑 菇;⑤树上的麻雀;⑥河边的青蛙;⑦土 壤中的蚯蚓;⑧树叶上的毛毛 虫;⑨池塘里的微生物
专题3 种群、生物群落、生态 系统和生物圈
考点知识梳理
中考典例精析
专题训练
考点一 种群 1. _种__是生物分类等级的最小单位。如桃树是生物的一个种,即一 个物种。 2.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_同__种__生__物__个__体__的总和。 3.种群特征:有_种__群__密__度__ 、年龄结构、 _性__别__比__例__ 、出生率和 死亡率等。 (1)生物种群密度是描述___生__物__种__群_数__量___的一种方法,即在一定范 围内生物个体的数量。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地区,种群密度往往不相同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