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选修《〈天工开物〉两则》-课件PPT

高中语文选修《〈天工开物〉两则》-课件PPT


第一段:先从稻的种类谈起,以“凡稻种最 多”一句总括其事。接着,分别从粘性、功 用、稻谷的形状、稻米的色泽几个方面加以 说明。作者在分类说明时,非常注意细致的 区分。比如,同为粘者或不粘者,禾苗与稻 米都有不同的名称;同一稻种因为晚收可以 改变粘性,功用也随之不同;有代表性的稻 种,如长芒、短芒,都分别冠以著名产地的 称号。经过这样的介绍,让读者对稻的种类、 形态、功用在总体上有了一个明晰的认识。
第一段
①凡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秔,米曰粳; 粘者,禾曰稌,米曰糯(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 所为)。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俗名婺源光之类), 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
翻译:水稻的品种最多。不粘的稻叫秔,米叫粳米。 粘的稻叫稌稻,米叫糯米(南方没有粘黄米,酒都是 用糯米造的)。本来属于粳稻但晚熟而带粘性的米俗 名为“婺源光”一类的,不能用来造酒,而只可以煮 粥,这又是一种稻。
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浏 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长粒、尖粒、圆 顶、扁面不一。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 赤、半紫、杂黑不一。
翻译:稻谷在外形来看,有长芒、短芒(江 南将长芒稻称为“浏阳早”,短芒的叫“吉 安早”)和长粒、尖粒以及圆顶、扁粒的不 同。其中稻米的颜色还有雪白、牙黄、大红、 半紫和杂黑等等。
5
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你 能说出哪些?
宋元: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 年。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唐宋时发明 了火药和火药武器。沈括的“十二气历”比 英国早800年。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 公历确立早300年。
6
社会背景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生产 力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农业和手工业的 繁荣,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达,促进了思想解放 运动,古老的封建坚冰开始松动、融化。于是出 现了一批科学家和科技著作。如被誉为“东方医 学巨典”的《本草纲目》(李时珍),古代农业 科学的集大成之作《农政全书》(徐光启),科 学与艺术融会贯通的《乐律全书》(朱载堉)等, 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霞客的《徐霞客游 记》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天工开物》一书在全世界发行了16个版 本,印刷了38次。《天工开物》一书在一些地 方长时期畅销不滞,这在古代科技著作中并不 是经常看到的。
1.给下列画横线的字注意
不粘者 粳米 俟其生芽 水溢 殚述 潦水 刈初禾 汲灌 偕早秧
nián
jīng sì yì
dān lǎo yì jí
xié

shǔ
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你 能说出哪些?
先秦: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记 录。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 彗星的最早记录。战国甘德、石申的《甘石 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2
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你 能说出哪些?
秦汉:编写于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比西 方早500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西汉《九 章算术》有些内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张 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 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3
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你 能说出哪些?
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 把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比欧洲 早1100多年。
4
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你 能说出哪些?
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 桥。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唐太 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 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金刚经》卷子是 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天工开物》的书名取自《易·系 辞》中“天工人其代之”及“开物成务”, 天工开物这4个字,是用“巧夺天工”和 “开物成务”两句古成语合并而成的, “天工”表示自然的力量,“开物”表示 人力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二者相合,表达 了天人合一,人力与天工相协调的唯物主 义哲学思想。
此书完成于1637年。这是一部有关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总 结了各个生产领域的知识。
7
宋应星(公元1587— 约1666年),明末科学家。 字长庚。奉新(今属江西) 人。万历四十三年举于乡。 崇祯七年任江西分宜教谕, 十一年为福建汀州推官, 十四年为安徽亳州知州。 明亡后弃官归里,终老于 乡。他在江西分宜教谕任 内著成《天工开物》一书。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 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 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 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 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 与自然力相配合。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 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 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 状况。
第二段
②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 (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 凡播种,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俟其生芽, 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曰秧。
翻译:浸稻种的日期,最早在春分以前,称为“社种” (这时遇到天寒,有冻死不生的),最晚是在清明以 后。播种时,先用稻、麦秆包住种子在水里浸几天, 待生芽后撒播在田里,长到一寸左右高,称做秧。
粳米,是粳稻的种仁,又称大米。 其味甘淡,其性平和,每日食用,百 吃不厌,是我国南方人的主食。
糯米是家常经常食用的粮食之一。 因其香糯粘滑,常被用以制成风味小 吃,深受大家喜爱。年糕、粽子和元 宵也是由糯米制成的。
籼米系用籼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的米 称为籼米。米粒粒形呈细长或长圆形, 长者长度在7毫米以上,蒸煮后出饭率 高,粘性较小,米质较脆,加工时易破 碎。
全书卷分前后,意为“贵五谷而贱 金玉”。共十八卷,包括谷物、纺织、 染色、粮食加工、熬盐、制糖、制陶、 冶铸、造车、锤锻、烧制灰硫、榨油、 造纸、采矿、兵器、颜料、酿酒、五金、 珠玉等诸多内容。
《天工开物》是保留我国科技史料最丰富 的一部书,被欧洲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 艺百科全书”。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 了我国明末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 况。但同时它也表明这个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 已经比欧洲落后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