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钢冷轧辊辊坯技术条件
1适用范围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锻钢冷轧工作辊、中间辊和直径1050mm以下的支承辊辊坯的生产及验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2 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 22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 226 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
GB/T 231.1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
GB/T 1299 合金工具钢
GB/T 1979 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GB/T 2101 型钢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GB/T 4336 碳素钢和中低碳合金钢的光电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GB/T 10561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显微评定方法
GB/T 13314 锻钢冷轧工作辊通用技术条件
GB/T 17505 钢及钢产品交货一般技术条件
GB/T 18254 高碳铬轴承钢
GB/T 20066 钢和铁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
3辊坯用钢的冶炼方式
电炉冶炼+电渣重熔或电炉冶炼+炉外精炼+电渣重熔
4.辊坯用钢的牌号及化学成分
4.1.辊坯用钢牌号及化学成分(熔炼成分,%)符合表1的规定。
4.3辊坯中残余铜含量应不大于0.25%。
杂质元素铅、锡、砷、锑、铋均不大于0.02%。
4.4气体含量:[H]≤2PPm [O]≤30PPm [N]≤130PPm
5.交货状态
辊坯以光面探伤状态或其它状态(在合同中注明)交货,辊坯需球化退火,退火后硬度为≤255HBW。
辊坯球化退火后需粗车,辊坯粗车后的尺寸应符合辊坯图纸要求,在辊坯定货合同要求时可按粗车图的尺寸交货。
6.锻造比
辊身锻造比>3。
7、外观质量
辊坯表面不得有目视可见的裂纹、折叠、结疤和夹杂,如有上述缺陷必须清理,清除缺陷的深度不超过单边余量的1/2,同截面清理处数不多于2处,清理宽度不小于深度的5倍,并圆滑过度。
8.探伤
辊坯粗加工后按GB/T 13314规定进行超声波探伤检验,质量水平应符合附录A表A.2中A级规定。
9.低倍组织
取样:每一电炉母材炉号相当于钢锭头部的辊颈处取一试片。
辊坯应检验酸浸低倍组织,在酸浸低倍试片上不得有目视可见的缩孔、夹杂、分层、裂纹、气泡和白点。
按GB/T1299第三级别图评定,中心疏松≤2.0级,锭型偏析≤2.0级。
按GB1979评定,点状偏析≤2.5级,一般疏松≤2.0级。
10.高倍检验
10.1高倍检验试样取自近表面的1/3半径处。
10.2非金属夹杂物:按GB/T10561中ASTM标准评级图评定,符合A类≤1.5级,B类≤1.5级,C 级≤1.5级,D类≤1.5级,A+B+C+D≤5.0级。
10.3碳化物带状、液析按GB/T18254执行:带状≤2.0级合格,液析≤2.0级合格。
10.4碳化物网状按GB/T1299第二级别图评定,网状≤2.5级合格。
10.5珠光体球化组织按GB/T1299第一评级图评定,1~4级合格。
11.表面波
轧辊辊身表面不允许有因原材料引起表面波检测缺陷。
由需方检测,供方认可。
12试验方法
每炉的试验方法应按照表2的规定执行。
钢材应按批检查和验收,每批由同一牌号、同一母炉号、同一加工方法、同一交货状态、同一热处理(炉次)的钢材组成。
14标识和质量合格证书
14.1.在相当于钢锭尾端的辊坯端面打上钢的牌号(或代号)、熔炼炉号、锭节号。
14.2.交货时有以下内容的质量合格证
合同号、钢的牌号、熔炼炉号、锭节号、规格、单重、支数、交货状态各项检验结果、技术协议编号。
15未尽事宜,双方协商处理。
16本技术协议自签定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