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重点试题解析

第十一章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重点试题解析

第十一章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重点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都属于( )。

A.自我认知 B.自我体验 C.自我调控 D.自我感觉2.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属于( )。

A.社会自我 B.投射自我 C.生理自我 D.心理自我3.一般说来,( )是个人追求的目标。

A.社会自我 B.理想自我 C.投射自我 D.心理自我4.个体的自我意识萌芽发生在( )。

A.出生8个月左右 B.1岁左右 C.1岁以后 D.2岁左右5.个体社会自我的获得一般是在( )。

A.1岁左右 B.2岁左右 C.2~3岁 D.3岁以后A.自我矛盾型 B.自我扩张型 C.自我否定型 D.自我萎缩型8.大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需要动机、意志特征、理想及政治思想等进行深入的分析,这说明其自我概念具有( )的特点。

A.丰富性 B.完整性 C.概括性 D.稳定性9.有些大学生在取得成绩时,容易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体验,有时甚至骄傲自满,忘乎所以;一旦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消极、否定的情感体验,甚至悲观失望、自暴自弃。

这说明他们( )。

A.自我体验具有丰富性和波动的特点B.自我体验具有敏感性和情境性的特点C.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D.自我认识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的特点10.下列不属于自我扩张型的自我意识是( )。

A.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过高,虚假的理想自我占优势B.悦纳自我过分,盲目自信、妄自尊大C.忘记了客观社会现实对自己的约束D.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缺乏稳定性、确定性二、填空题1.自我意识包括个体( )和( )两个方面。

2.意识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世界的高级反映形式,是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具有( )和( )两个特点。

3.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 )、( )和( )。

4.由于意识转向以自己本身的心理活动为对象,自我意识一分为二:一是( ),二是( )。

5.大学生的自我探究包括:以( )为中心的自我探究、以( )为中心的自我探究、以( )为中心的自我探索、以自我的社会价值为中心的探究。

6.自我统一意味着主体我和客体我的统一,意味着( )、( )和( )的统一,也意味着自我与外部世界的统一。

7.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具有较明显的时代特点。

表现为政治方面的( )、( )、竞争意识;求知方面的成才意识、( )、( );思想品德方面的道德意识、( );行为方面的( )、社交意识等。

8.( )是指一个人能%晚纳”并尊重自己,对自己抱肯定态度的情感;( )则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不满、贬损,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情感。

9.( )是主体自我按照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自觉实施的教育。

三、简答题1.简述自我意识的结构。

2.简述个体自我意识从产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三个时期。

3.简述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自我探究。

4.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统一表现为哪些类型?5.简述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发展特点。

四、论述题1.请论述大学生如何比较全面地认识自我。

2.请联系实际,简述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包含哪些内容。

一、选择题1.A解析: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其中,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认识,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层次。

因此,答案为A。

2.C解析: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其中,生理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

因此,答案为C。

3.B解析:从自我观念来看,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三个维度。

其中理想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将来的我的希望,即对想像中的我的认识。

理想自我是个体想要达到的完善的形象,是个人追求的目标。

因此,答案为B。

4.A解析:在生命降生之初,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他们甚至不能意识到自己和外界事物的区别。

大约8个月左右,生理自我开始萌生,这就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态。

因此,个体自我意识的萌芽发生在出生8个月左右。

因此,答案为A。

5.D解析:从3岁到青春期,是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影响最深的时期,也是学习角色的时期。

这一时期,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个体开始能意识到自己在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能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享有的社会权利等。

因此,答案为D。

6.C解析:大学生以个人未来的前途与发展为中心的自我探索主要表现在个体对个人未来的社会角色、社会义务、社会归属、人生价值等方面的思考上。

对这些问题探索的水平,直接影响大学生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速度,并最终影响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因此,答案为C。

7.D解析:自我萎缩型的特点是:理想自我极度缺乏或丧失,而对现实自我又深感不满,从而极端自卑,甚至可能出现自我拒绝。

一旦出现自我拒绝,不仅理想自我和观实自我难以统一,还会出现自暴自弃、自责等状态。

他们认为理想自我是难以实现甚至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现实自我太不争气甚至无法容忍,但又没法改变。

因此,答案为D。

8.A解析: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变化主要是指自我概念的丰富性、完整性、概括性和稳定性。

其中自我概念的丰富性是指大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需要动机、意志特征、理想及政治思想等进行深入的分析。

因此,答案为A。

9.A解析:大学生的自我体验仍有一定程度的波动性,体现在:在取得成绩时,容易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体验,有时甚至骄傲自满,忘乎所以;一旦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消极、否定的情感体验,甚至悲观失望、自暴自弃。

因此,答案为A。

10.D解析:自我扩张型的特点是,对现实自我的评价过高,虚假的理想自我占优势,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统一是虚假的统一;悦纳自我过分,盲目自信、妄自尊大。

一种表现是忘记了现实自我,忘记了客观社会现实对自己的约束,甚至开始整天埋头于虚无飘渺的自我设计。

另一种表现是将幻想我、理想我代替现实我,伪造一个能让人人满意并自我陶醉于其中的典型形象,来充当现实的自我。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缺乏稳定性、确定性是自我矛盾型的特点之一。

因此,答案为D。

二、填空题1.对自身的意识;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2.自觉性;能动性3.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4.理想自我;现实自我5.学习成才;社交活动;个人未来的前途与发展13.个性全面发展14.自我中心期;客观化时期;主观化时期15.全面认识自我三、简答题1.简述自我意识的结构。

答: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自我意识的结构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分析:(1)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认识,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层次。

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中最主要的方面,集中反映了个体自我认识乃至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也是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的前提。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反映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

它包括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信、自卑、内疚、自豪感、成就感、自我效能感等层次。

自尊是自我体验中最主要的方面。

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指个体对自己行为与心理活动的自我作用过程。

它包括自立、自主、自律、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等层次。

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自我调控中最主要的方面。

(2)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生理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

社会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利、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

心理自我是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包括个人对自己的人格特征、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及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意识。

(1)自我中心期0~3岁)生命降生之初,婴儿没有自我意识,他们甚至不能意识到自己和外界事物的区别。

大约8个月左右,生理自我开始萌生,这就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态。

到1岁左右,儿童开始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别开来,初步意识到自己是动作的主体。

1周岁以后,儿童逐步认识自己的身体,也开始能意识到自己身体的感觉。

大约到2岁左右,儿童逐渐学会用代词“我”来代表自己。

3岁左右的儿童,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其特点是:①出现了羞愧感与疑虑感。

②出现了占有欲和嫉妒感。

儿童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独自占有,不愿与人共享;如果母亲对别的孩子表现出关心和喜爱,儿童会产生强烈的嫉妒感。

③第一人称“我”的使用频率提高,许多事情都要求“我自己来”,开始有了自立的要求。

3岁儿童的自我意识已经有了一定发展,但其行为仍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即以自己的想法来解释外部世界,并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投射到外界事物上去。

(2)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从3岁到青春期,是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影响最深的时期,也是学习角色的时期。

在家庭、幼儿园、学校中游戏、学习、劳动,个体通过模仿、认同、练习等方式,逐渐形成各种角色观念。

这一时期,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个体开始能意识到自己在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能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享有的社会权利等。

青春期以前,个体的眼光是向外的,引起兴趣和注意的是外部世界,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视而不见。

个体虽然已经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主体,可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但却不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常常把自己的情绪视为某种客观上伴随行动而产生的东西,而不懂得情绪是自己的主观感受;不善于运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世界,而只是照搬成人的观点作为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3)主观化时期(青春期~成年)从青春期到成年的大约10年时间里,个体的自我意识趋于成熟,并逐步获得了心理自我。

自我意识表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用自己的观点来认识与评价事物,使自我意识成为个体认识外部世界的中介因素,从而使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二是会从自己所见到的人格和身体特征出发,强调相应事物的重要性,形成特有的价值体系,以指导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三是追求生活目标,出现与价值观相一致的理想自我;四是抽象思维能力大大提高,使自我意识能超越具体的情境,进入精神领域。

三、简答题1.简述自我意识的结构。

答: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自我意识的结构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分析:(1)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