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奶牛修蹄操作规程与常见错误

奶牛修蹄操作规程与常见错误

奶牛修蹄操作规程与常见错误
肢蹄病作为奶牛四大类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及牛场的经 济效益。

据报道,奶牛肢蹄病发病率为 5.6%~40% ,其中88%~99% 发生于
蹄部,证明蹄病较肢病更为常见。

奶牛蹄病 84%发生于后蹄,其中85%见于 后蹄外侧趾。

因此,蹄病的控制是奶牛肢蹄健康控制的重中之重。

修蹄是奶牛场矫正蹄形、治疗蹄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但修蹄的操作规程在不 同的牛场差异很大,且有部分不正确的做法反而会加重跛行。

本文简要介绍常规 修蹄规程,通过修蹄重建两指/趾的负重平衡,继而减轻底球结合部受力,降低 发生蹄底溃疡的风险。

下面的内容介绍了修蹄的主要步骤, 但修蹄的过程中要根 据实践经验和牛蹄的具体状况进行相应的修整。

健康牛和跛行牛均可按下述步骤 修蹄,确保蹄形正常和重建负重。

根据牛蹄的状况,可将修蹄步骤分为预防性修 蹄和治疗性修蹄。

、修蹄方法
矫正蹄长。

正常状态下,后肢内侧趾从蹄冠带至蹄尖长约 7.5cm (约人手
四指宽,或一支普通香烟的长度)(参见图
1,图2 )。

如不能确定,修剪时允许蹄长稍长,但不能修剪地过短。

将蹄尖处的角质修剪过多,可能引起严重的继发症一一如造成真皮损伤导致 出血或奶牛不适;
修整蹄底,使蹄底角质厚度至约5mm 厚。

修整位置主要集中在靠近蹄尖的
位置,蹄踵处不修整。

修整后,蹄壁与蹄底间可见清晰的白线部。

修整顺序参见图
3,图4。

1. 第一步:确定后肢内侧趾长度。

2. 第二步:修整后肢内侧趾蹄底。

或为确保蹄形美观,将蹄尖处蹄底修剪地过薄。

如果内侧趾趾尖处的角质修剪不到位者, 蹄长过长,可能会修剪蹄踵处角质。

绝大多数牛的内侧趾蹄踵无需修整,如需要修整,对应的外侧趾也应作出相 应修整。

重复第一步和第二步修剪外侧趾(参见图 5,图6,图7)
将内外侧趾蹄长修剪一致,然后从趾尖至蹄踵方向将蹄底厚度修整一致。

如蹄踵处角质过厚,可适度削薄。

一般情况下,蹄踵无需修整,修整后的蹄 底位于同一平面。

图8.
平衡蹄踵,使蹄底位于同一平面
3.
4. 第三步:平衡蹄踵(参见图8 )。

修整后将内外侧趾蹄底找平,避免蹄底有凸起的角质。

图5.修剪外侧趾蹄尖 图6.修整外侧趾蹄底 图7.修整外侧趾蹄底
5.第四步:重建负重面(参见图9,图10)
将蹄底轴侧部中1/3部分,向远轴侧方向削成盘状,重建负重面。

修整时注
用上述方法修整前蹄。

治疗性修蹄:也称矫形性修蹄,第五步和第六步为治疗和矫形修蹄的步骤, 可按需确定是否需要实施。

6.第五步:清理疏松角质,修整硬的凸起的角质。

对于角质表现出损征蹄或指
/趾,需进行治疗性修蹄。

清除所有疏松的角质、削除硬的凸起的角质(蹄 糜烂),无论疏松角质占多大范围(如假蹄底),都要清除彻底。

彻底清除
病变角质后,病灶周围的健康角质组织可削成漏斗状。

如治疗蹄底溃疡病例 时,可将病灶周围坏死的角质清除掉后,可偏轴侧向切削病灶周围健康蹄角
质,尽量不影响患趾负重(参见图 11 )。

还有,治疗远轴侧白线区等位置 的白线病时,可将病灶周围远轴侧壁角质削掉,以达到治疗的目的(参见图 12 )。

但修整过程中尽量避免伤及真皮组织(如修蹄过程中出血,即已损伤 真皮组织)。

意不要削掉过多角质,以免伤及真皮层。

根据牛蹄状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治疗。

图9.重建负重面
■ 图10.牛蹄底负重面模式图
式减轻患指/趾的负重状态可以促进患指/趾的恢复。

绝大多数病例的病变发 生于后肢的外侧趾和前肢的内侧指。

修蹄过程中所见的有些特殊指征可由特 定原因导致,如蹄角质的过度生长与其负重过多有关,疼痛可导致肢势或步 态异常。

减轻患指/趾的负重,可加速病灶的恢复速度,使患指/趾容易恢复 正常功能和健康状态。

蹄垫的使用方法(参见图13):
在治疗性修蹄的最后一步中,通过调整两指 /趾的高度可加速患趾的恢复。

但对于疼痛严重的或难以人为调整两指/趾高度的病例,仅通过修蹄可能难以达 到这一目的,所以需要使用蹄垫调节。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有木块、塑料等多种材 料的蹄垫。

蹄垫用专用胶粘合于患肢的健指/趾上,以减轻患指/趾负重,促进患 指/趾的恢复。

蹄垫的选择与使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按修蹄步骤修整牛蹄,在健指/趾蹄底粘附蹄垫前,要将蹄底修平,确保蹄 垫安装后不影响肢的受力。

使用专用胶粘附蹄垫,确保粘牢。

蹄垫长度最好较蹄底长度稍长,粘附时前端与蹄尖对其,尾端稍长出蹄踵。

粘牢后的蹄垫应与蹄底平行,近地面水平。

7.第六步:调整患趾负重状态。


(3

图11.蹄底溃疡治疗
白线病的治疗
Z

图12. 白线病蹄底观模式图 角质切除部位模式图 切除角质后蹄底观 切除角质后的远轴侧面观
/趾蹄底或垫咼健指/趾蹄底的方
(1) (2) (3)
(4) 通过削低
患指
涂胶时,蹄踵处用量稍少。

因为蹄踵处的角质较软,比较容易受损。

蹄垫粘附4-6周后即可去除,如期间发现牛因粘附蹄垫而表现出不适,
时去除。

去除蹄垫后,要重新修蹄,以重建负重面。

二、修蹄常见的错误
未经过专业训练的修蹄工,可能会犯下列错误,导致牛的跛行更加严重。

1. 蹄底削成轴侧向坡度,使之呈倒“ V”形(图14,斜线部分),修蹄后指
(趾)间隙过大,指(趾)间皮肤易受损;
2. 蹄前壁角质切削过多,破坏蹄负重状态,使蹄底软角质和白线部直接负重
(图14,方框部分)应及
2八二

图14错误修蹄:蹄底呈倒“ V ”形(斜线所示),蹄前壁角质切削过多(方框位置) 蹄尖部蹄
壳角质削掉过多,蹄尖部蹄底(蹄底三角区)过薄,奶牛运步后
局部受力易使之发生蹄尖溃疡(图 15 )
图15蹄壳部角质切削过多,蹄底白线区过薄,导致蹄尖溃疡
16.蹄底溃疡、蹄踵糜烂病例,蹄底溃疡病灶处未将角质彻底清除,引流不
修蹄是牛场蹄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一部分,需经过系统培训后方可做好此项工 作。

修蹄既是预防规程,又是治疗方法。

在生产中,要根据牛场的状况,制定合 理的规程,预防蹄病的发生更为重要。

3.
4. 5. 蹄前壁长度过短,蹄底切削过薄;
病灶处坏死角质未切削干净,局部引流不畅(图 16);
6.
切削蹄踵角质过多。

I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