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去离子水的简单工艺流程PPT(共32页)

去离子水的简单工艺流程PPT(共32页)


▪ 一、电导率:
▪ 1、什么是电导率?
▪ 电导率是衡量物体传导电流能力的物理量,水的电
▪ 导率自然是衡量水的导电能力。
▪ 2、为什么水能够导电?
▪ 因为水中含各种离子(如。。),而离子是能够导电
▪ 的,因此水能够导电。
▪ 3、注:
▪ 3.1、电导率反应了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是水的“纯度”的一个重要 指
▪ 这个概念是1909年由丹麦生物化学家Søren Peter auritz Sørensen提出。p代表德语potenz,意思是力量或浓度 ,H代表氢离子(H+)。有时候pH也被写为拉丁文形式 的pondus hydrogenii。
▪ 2、通常情况下(25℃、298K左右),pH值是一个介于0 和14之间的数,当pH<7的时候,溶液呈酸性,当pH>7 的时候,溶液呈碱性,当pH=7的时候,溶液为中性。
用的再生液为饱和食盐溶液,再生过程的反应如下:

Ca
▪ R2
+2NaCl
Mg
Ca
2RNa+ Cl2 Mg
三、去离子水 -----反渗透原理
▪ ⑤:然后利用高压泵将原水增压后,借助半透膜的选择 ▪ 截留作用将原水中的无机离子、细菌、病毒、有机物 ▪ 质及胶体等杂质去除,以获得高质量的纯水。
▪ 5.1、半透膜:对透过的物质具有选择性的薄膜称为半透
去离子水的简单工艺流程
介绍人: csh2588 时间:2008.10.03
一、普通自来水的生产
▪ 水厂从河里抽上的水源水中,会有各种不同的杂质,例如常会含有粘 土、砂、水草、腐殖质、某些盐类,还有细菌、病毒、寄生虫、有 机污染物等对人体有害等物质。
▪ 处理工艺: ▪ 1、反应:往水源中投入净水剂(明矾),杀毒剂(氯气),快速混
一、普通自来水的生产
▪ 3、过滤:沉淀后的水经过过滤池再进行优化处理,滤池
中的粒状滤料可以截留水中的细小杂质,进一步降低水 的浑浊度,使其物理和化学指标达到国家饮用水的标准 (滤料进行清理); ▪ 4、通氯:为了使过滤后的水质达到生物学标准(杀毒灭 菌),还需要对其再一次进行通氯消毒处理,杀灭水中 残留的致病微生物和细菌。 ▪ 从而使水质达到无色、无嗅、无味、不浑浊、无有害物 质、不含传染病菌的标准,使之符合用户对水质的要求。
合反应, ▪ 注:明矾净水原理:明矾[KAl(SO4)2·12H2O]易溶于水,并发生水解
反应,溶液呈酸性。
▪ KAl(SO4)2=K++Al3++2SO42▪ Al3++3H2O=Al(OH)3+3H+
▪ 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能凝聚水中悬浮物,具有吸附性能
一、普通自来水的生产
▪ 2、沉淀:源水与净水剂在反应池混凝后, ▪ 使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聚集形成大颗粒 ▪ 絮状体矾花,然后进入沉淀池沉淀。大 ▪ 部分泥粒、杂质等悬浮物由于重力作用 ▪ 从水中分离出来并沉入池底,使水变的 ▪ 澄清。
Ca
(HCO3)2
▪ 2RNa + Mg2+Cl2
R2
+ Na2 Cl2

Na2SO4
Mg
SO4
▪ 式中{ }内为天然水中主要的离子成分。
三、去离子水
▪ 从上式可知:经过钠离子交换后,水中的钙离子,镁离 子为钠离子所取代,出水的残余硬度很低,可以达到软 化的目的。当离子交换树脂交换使用一段时间后,出水 的硬度泄露两会逐渐增加,达到一定数值后树脂会失效, 为恢复树脂的交换能力,可用再生液对其进行再生,常

标。
▪ 3.2、水的纯度越高,含盐量越低,则电导率也就越小;反之,水的

含盐量高,则水的电导率也高,水的纯度也就越低。
四:两个基本概念
-----电导率、 pH值
▪ 4、电导率和电阻率的大小关系:电导率的大小等于电阻 ▪ 率倒数; ▪ 5、电导率的单位:γ=1/ρ 式中γ—电导率 。 ▪ 因为R=ρl/s,而 ρ—电阻率,Ω*m ..所以我们可知: ▪ γ的单位为S/m. S=1/Ω.
生产流程示意图
二、蒸馏水生产
▪ 蒸馏水制造是很早就有的,相对简单,原理就是蒸发、
凝结。
▪ 一、蒸馏水:是指用蒸发、凝结的方法制得的水,其洁 净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的原料水的水质和蒸馏的 次数;
▪ 二、常见蒸馏水:根据蒸馏温度、水源、工艺的不同也 分很多种,医用和科学(化学)试验用蒸馏水。
▪ 注:两种蒸馏水成分接近纯水(H2O),不含细菌和病毒及 其他生物,金属离子也接近于零但是其中必然含有一些 沸点与水接近的“杂质”、有机物质、其中还溶解有微

膜。

一般将只能透过溶剂而不能透过溶质薄膜称为理想

的半透膜。
三、去离子水 -----渗透、反渗透原理
▪ 5.2、渗透原理:当把相同体积的稀溶液(例如淡水)和 溶液(例如盐水)分别置于半透膜的两侧时,稀溶液中 的溶剂将自然的穿过半透膜而自发的向浓溶液的一侧流 动,这一现象就叫做渗透。
▪ 5.3、渗透压:当渗透达到平衡时,浓溶液的液面会比稀 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的高度,即形成一个压差,此压差
▪ 工作流程:先吹空气,然后静置5min,静 置完成后反洗,然后静置5-10min,最后 正洗。
▪ ②、手动模式:根据源水的水质情况有操 作人员自主控制清洗时间,洗涤流程和自 动模式一致。
三、去离子水
▪ ④过全自动软化器 ▪ 4.1、通过阴阳离子交换柱的离子交换除去水中离子;降
低水的硬度(水中的硬度主要成分:ca2+,mg2+ ) ▪ 注: ▪ ①水的硬度:水的硬度是用来衡量溶解在水中的钙盐与
三、去离子水
▪ 3.3.2、活性炭素可以吸附水中的有机物、 微生物等杂质,但它的孔隙很快就会被杂 质堵塞,从而使它失去原来的功效。
▪ 3.3.3、解决办法:我们看在碳缸的组成结 构中,上面还有砾石层和石英砂层,主要 是为了把那些比较大颗粒的悬浮物除去, 砾石层和石英砂层无法处理的可溶性有害 物质(游离氯、异味和色素等)再交有活 性炭处理。
即为渗透压。
▪ 5.4、反渗透原理:若在浓溶液一侧施加一个大于渗透压 的压力时,溶剂的流动方向就会与原来的渗透方向相反, 开始从浓溶液一侧向稀溶液一侧流动,这一现象就称为 反渗透。(见反渗透原理示意图。。。)
三、去离子水 -----渗透、反渗透原理
▪ 注:①:最后一般还要经过一步紫外杀菌

以去除水中的微生物
▪ 6、电导率的单位是S/m。定义为截面积为1m2,长度为
▪ 1m的导体的电导。
▪ 注:由于在化学水处理中,S/m这个单位太大,通常都使

用μm/cm,为S/m的10-4 (洗涤机,水冷系统要求

电导率)
▪ ▪
四:两个基本概念 -----电导率、Ph值
▪ 二、pH值 :
▪ 1、pH值定义:亦称氢离子浓度指数,是溶液中氢离子活 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 准。
三、去离子水
▪ ②过砂缸 : ▪ 2.1、主要成分:主要成分是砾石、石英砂、
无烟煤; ▪ 2.2、原理:阻力截留、重力沉降和接触凝
聚作用; ▪ 2.3、作用: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及部分胶体,
如粉尘等。。。降低进水的浊度。
三、去离子水
▪ 我们这套纯水系统砂缸的滤料配级:
▪ 砾石:32-64mm, 高度:~300mm
四:两个基本概念 -----电导率、 pH值
▪ 活性炭:(6-12目), 高度:900mm
▪ ①:根据吸附剂表面与被吸附物之间作用力的不同,吸附 可分为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 ②:物理吸附:物理吸附是被吸附的流体分子与固体表面 分子间的作用力为分子间吸引力,即所谓的范德华力 (Van der waals)。因此,物理吸附又称范德华吸附。它 是一种可逆过程,它的逆过程是脱附。
▪ X+ 、X-—为组分离子。
三、去离子水
概念:原子、分子、离子
分子、原子、离子
▪ ①:分子
Hale Waihona Puke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②: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

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实际上在化学变化
▪ 中原子也可以分成电子和阳(阴)离子。所谓原子 “不
▪ 可再分”,是指在化学变化中不会产生新的原子。
▪ ③:化学吸附:固体表面上原子或分子存在不均匀力场, 表面上的原子往往还有剩余的成键能力,当气体分子碰 撞到固体表面上时便与表面原子间发生电子的交换、转 移或共有,形成吸附化学键的吸附作用。
三、去离子水 --------砂缸和碳缸的清理
▪ ①、自动模式:自动模式情况下系统每隔 24h自动清洗。。
▪ 砾石:16-32mm, 高度:150mm
▪ 砾石:8-16mm, 高度:150mm
▪ 砾石:4-8mm,
高度:180mm
▪ 石英砂:2.5-4mm, 高度:100mm
▪ 石英砂:1.6-2.5mm, 高度:75mm
▪ 石英砂:0.8-1.6mm, 高度:75mm
▪ 石英砂:0.4-0.6mm, 高度:600mm
三、去离子水
▪ 我们这套纯水系统碳缸的滤料配级:
▪ 砾石:32-64mm, 高度:~300mm
▪ 砾石:16-32mm, 高度:150mm
▪ 砾石:8-16mm, 高度:150mm
▪ 砾石:4-8mm,
高度:180mm
▪ 石英砂:2.5-4mm, 高度:100mm
▪ 石英砂:1.6-2.5mm, 高度:100mm
性质可分为:阳离子交换剂和阴离子交换剂, ▪ ②: 交换剂由固定的离子基团和可交换的平衡
离子组成, ▪ ③:流动相带着组分离子通过离子交换柱时,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