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衡量标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衡量标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衡量标准
小康社会的指标分为四个方面:
经济主题:
第一项指标:人均。

到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年翻两番。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保持年均的速度。

按照汇率法计算年,人均可能在—美元。

年中国人均为元,按当年汇率折算约为美元。

第二项指标:非农产业就业比重。

根据国际经验,在人均达到美元左右时,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可以达到左右。

综上,我们估计年,我国非农产业就业比重可望达到以上。

第三项指标:恩格尔系数。

年,我国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下降到,年均下降个百分点左右;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下降到,年均下降个百分点左右。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均将继续下降。

(恩格尔系数' 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第四项指标:城乡居民收入。

可以估计,在年翻两番之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是年的倍左右。

社会主题:
第五项指标:基尼系数。

我国将加大对于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

预计在未来年中,我国的基尼系数将呈下降趋势年,有可能下降到以下。

(基尼系数是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其值在和之间,越接近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

按照国际一般标准,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时,则表示收入悬殊。

)第六项指标:社会基本保险覆盖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为全
体国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包括基本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险。

年,社会基本保险覆盖率应达到。

第七项指标:平均受教育年限。

提高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国将全面实现年义务教育,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可能实现更高水平的义务教育,同时,其他各种形式的教育也将得到较快发展。

年,我国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应达到年。

第八项指标:出生时预期寿命。

根据世界银行《年世界发展报告》,年低收入国家的出生时预期寿命为岁,中低收入国家为岁,中等收入国家为岁,高收入国家为岁。

我国新阶段为岁,明显高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

估计年我国的预期寿命可达到岁。

第九项指标:文教体卫增加值比重。

年,我国文教体卫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文化产业比较落后。

据估算,至年,我国文教体卫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可达到。

第十项指标:犯罪率。

年我国平均万人中公安机关立案的刑事案件起年应降至起万人以下。

第十一项指标:日均消费性支出小于元的人口比重。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年,城乡贫困人口日均消费支出均不应低于按目前价格计算的元。

因此,我们设定年我国日均消费支出小于元的人口比重应降到。

环境主题:
第十二项指标:能源利用效率。

年,按年的价格计算,我国千克煤当量的产出可达到元(相当于美元),与目前世界的平均水平相当。

第十三项指标:使用经改善水源人口比重。

根据国际经验年,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