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记忆
〖导学提示〗现代心理学认为,记忆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本章着重介绍认知心理学对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研究,分析从记到忆的心理过程。
第一节记忆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
感知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和行动过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个体的经验。
例如,从前见过的人,现在不在面前,我们能想得起他的姿态相貌;见到他时能认得出来,这就是记忆。
不仅感知过的事物能保持于头脑中,而且思考过的问题、理论,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练习做过的动作都能保持于头脑中。
在生活实践中见过、学过、做过的事情以及体验过的情绪,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经验而保持在我们的头脑中,在以后生活的适当时候回想得起,或当他们再度出现时能认得出来。
这些都是记忆。
识记、保持和再现是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识记是记忆的开初阶段,是获得知识经验的记忆过程。
识记具有选择性。
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只有被个体注意才能识记住。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识记是信息的输入和编码过程。
在编码时,人试图将当前经验同某一名称相联系。
这一过程通常是自动的迅速的,因而未被意识到。
进一步的编码过程是使新输入的信息同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广泛的联系,从而形成知识网络。
保持是识记过的经验在脑中的巩固过程。
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保持就是信息的储存。
储存也是一个积极的过程,储存的信息在内容和数量上都会发生变化。
再现包括回忆和再认。
回忆和再认,是在不同的情况下恢复经验的过程。
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的过程,称为回忆。
例如学过的诗歌,我们不看书而把它背出来,就是回忆。
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把它认出来的过程,称为再认。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回忆和再认是提取信息的过程。
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没有识记,谈不上对经验的保持;没有识记和保持,也就不可能对经验过的事物回忆或再认。
识记和保持是回忆和再认的前提,而回忆和再认则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并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识记和保持。
二、记忆的分类
1.形象记忆
以感知过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形象记忆的内容主要是事物的感知特征,它可以是看到的、听到的、偿到的、闻到的。
例看电影后对每个人物言行的记忆就是形象记忆。
2.情景记忆
以亲身经历、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3.语义记忆(语词逻辑记忆)
个人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为内容的记忆。
这种记忆所保持的不是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是其本
质和意义。
如对数学公式的记忆,概念、定理的记忆。
4.情绪记忆
以体验过的某些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例第一天上大学时愉快心情的记忆,初登台当教师紧张情绪的记忆。
5.运动记忆
以过去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例我们游泳时手脚的配合方式,做体操时一节
连一节的衔接动作。
第二节:记忆系统
一、感觉记忆(瞬时记忆)
1.概念:是指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其映象的记忆。
视觉后象就是感觉记忆的一个例子。
2.特点:物理特性编码,鲜明的形象性;时间短,1秒钟左右;容量特别大
二、短时记忆(操作记忆或工作记忆)
1.概念:指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的加工编码的记忆。
2.特点:时间短,5---20秒,不超过1分钟;容量有限,7+2到7—2之间,单位是组块(美国心理学家米勒),主要是言语听觉形式编码,少量是视觉或语义编码。
工冰师森
卜电程箩
机台鱼箱
工程师交通电冰箱
森林黄鱼汽车
萝卜本色篮球
台灯空气熊猫
三、长时记忆
1.概念:信息在人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
2.特点:容量无限(10个15次方比特);时间长;表象遍码和语义编码
感官
记忆系统流程图
初学次数或时间—再学次数或时间
再学法:保持量= —————————————————X 100%
初学次数或时间
重构法:要求被试再现学习过的刺激次序。
(一)遗忘
1.遗忘和遗忘曲线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
暂时遗忘(舌尖现象)和永久遗忘
遗忘曲线(艾宾浩斯):
学习后的不同时间里的保存量是不同的,即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得比较快、比较多,以后保持量逐渐稳定地下降,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表明了遗忘变量与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
遗忘规律“先快后慢”
1.响遗忘的一些因素
▲材料的意义、性质、数量对遗忘进程的影响
▲学习程度(150%)对遗忘进程的影响
▲序列位置效应:首尾内容容易记住,不易忘记,中间内容则很容易遗忘。
2.遗忘的原因
▲痕迹衰退说
▲干扰抑制说:前摄抑制,倒摄抑制
表1 前摄抑制实验设计程序
表2 倒摄抑制实验设计程序
▲动机性遗忘(压抑说)
▲间脑与颞叶、海马受损。
(董155)
间脑与颞叶是人类记忆的主要场所,是“摄象机”,把经历的事都记录下来
海马能对习得的经验进行分类、编码和储存,是“百宝箱”
3.复习
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试图回忆(60%)与反复阅读相结合;复习多样化;
活动有助于记忆
三、再认
无意再认,有意再认;完全再认,不完全再认
四、回忆(重现)
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
回忆常常是以联想的形式出现的。
联想:
接近联想;由一种经验想到在时间上或空间上与之相接近的另一种经验
如:秦汉、魏晋南北朝;京津、沪杭
对比联想;由一种经验想到与之相反性质或特点的另一种经验
如:黑暗—光明,炎热—寒冷
类似联想;由一种经验想到与之相似性质或特点的另一种经验
如:春天—繁荣,傲霜腊梅—坚贞不屈
因果联想;由一种经验想到与之有内在关系的结果的另一种经验
如:火—热
第四节记忆品质
一、敏捷性
二、持久性
三、准确性
四、准备性
复习思考题
1.解释:
记忆,识记,保持,回忆,再认,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联想,有意识记,无意识记,前摄抑制,倒摄抑制,舌尖现象,有意回忆,无意回忆。
2.感觉记忆有哪些特征?
3.短时记忆有哪些特征?
4.哪些因素会影响遗忘?
5.遗忘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学习,你对遗忘有哪些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