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宏观期中考试试卷

宏观期中考试试卷

南京财经大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宏观经济学课程期中考试试卷1.本卷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时间为两小时。

2.考生不得将装订成册的试卷拆散,不得将试卷或答题卡带出考场。

3.不可以使用计算器,字迹端正清晰。

4.将前三类大题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请仔细检查学号。

注意:答题卡非答题区域不能涂写任何文字图形。

5.请监考老师提前半小时收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计30分)二、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计10分)三、判断题(共 10小题,每题 1 分,共计10分)四、计算题(共 2小题,每题 12 分,共计24分)五、问答题(共 2小题,53题15分,54题11分,共计26 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 1 分,共计 30 分)答题要求:选择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字母上划横线。

1. 下列属于家庭消费支出的是( )。

A. 租住住房的租金支出B. 买入股票C. 买入债券D. 买入住宅2. 某国2015年的名义GDP为67.6万亿元,经计算得到的该年实际GDP为65万亿元,基年的GDP平减指数为1,那么2015的GDP平减指数为( )。

A.1.02B. 1.4C. 1.04D. 0.963.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在产品市场上,均衡国民收入主要取决于( )。

A.计划总支出B. 总产出C. 实际总支出D.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4. 如果面粉、鸡蛋、糖等所有用来制作蛋糕的原料价值在计算GDP时,与蛋糕的价值一并都包括进去了,那么这种衡量方法( )。

A. 因各种原材料都进入市场交易,所以衡量是正确的B. 因重复记账导致GDP被高估C. 由于重复记帐导致GDP被低估D. 由于各种原材料起初都是生产者存货的一部分故没有影响5.某国的GDP大于GNP,说明该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 )外国居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D. 无法判断6. 下列哪一项不是政府转移支付( )。

A. 退休军人津贴B. 支付给公务员的工资C. 国债利息D. 失业救济金7. 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衡量,国生产总值等于( )。

A. C+S+TB. C+I+G+X-MC. C+I+GD. C+S+T+M-X8. 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随着收入增加,平均储蓄倾向( )。

A. 保持不变B. 递增C. 递减D. 都有可能9. 在两部门经济的收入中,存在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储蓄--投资恒等式,这里的投资是( )。

A. 总投资B.重置投资C.计划投资D.净投资(答案可能存在问题)10. 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经济行为就是研究( )稳定适度地增加。

A. 投资B. 货币供给C.出口贸易D. 国民收入11. 外国对本国的储蓄的表达式里,不包含下列的哪个项目?( )。

A. 出口B. 进口C. 本国税收D. 本国对国外的转移支付12.宏观经济学的创立者是(),代表作是( )。

A. 马歇尔,《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B. 亚当·斯密,《国富论》C.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D.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的通论》13. 今年的名义GDP增加了,那么( )。

A. 今年的物价上涨了B. 今年的物价和产出都增加了C. 今年的产出增加了D. 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14. 在线性的消费函数中,平均消费倾向 ( )。

A. 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小于边际消费倾向C. 等于边际消费倾向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15. 在投资增加导致国民收入增加的过程中( )。

A. 消费增加了,储蓄数量没变B. 消费增加了,储蓄数量减少C. 消费和储蓄数量都增加D. 消费减少了,储蓄增加了16. 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 )。

A. 等于2B. 等于1C. 等于0D. 等于517. 哪一项属于政府购买支出( )。

A. 政府购买办公电脑B. 政府为贫困儿童发放救济金C. 政府向国外提供一笔援助资金D. 政府给受灾地区发救济金18. 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 ( )。

A. 实际投资大于计划投资B. 计划投资大于储蓄C. 计划投资小于储蓄D. 非意愿存货投资为019.下列属于存量的是( )。

A. GDPB. 净投资C. 家庭财富D. 收入20. 当产品市场上产出少于计划支出时,非计划存货投资( )。

A. 大于零B. 小于零C. 等于零D. 不确定21. 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主要取决于( )。

A. 当期可支配收入B. 利率C. 物价D. 当期总收入22. 政府征收更多税赋,使人们的可支配收入( )。

A. 上升B. 不变C. 不确定D. 下降23. 消费曲线位于45°线上方表明,储蓄是( )。

A. 正数B. 零C. 负数D. 不能确定24. 居民的收支相抵点是消费曲线( )。

A. 与纵轴的交点B. 与横轴的交点C. 与45度线的交点D. 在坐标原点上25.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储蓄曲线向下平行移动导致均衡国民收入( )。

A. 增加B. 减少C. 没有影响D. 无法判断26. 用支出法核算GDP时,所用到的投资支出是指( )。

A. 计划投资B. 实际投资C. 净投资D. 重置投资27. 当出口大于进口时,净出口( )。

A. 小于零B. 等于零C. 大于零D. 无法确定28.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75(y-t),并且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同时增加1美元,则均衡收入将( )。

A. 保持不变B. 增加3美元C. 增加1美元D. 下降4美元29. 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意味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消费支出( )。

A. 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B.下降,因为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C. 增加,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D.不变,因为边际储蓄倾向也小于130. 国民收入中的边际储蓄倾向越小,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边际消费倾向也越大B. 乘数的值越大C. 总支出曲线就越陡峭D. 总支出曲线越平坦小题,每题1分,共计10 分)31-40的栏目里。

( )。

A. 自发消费的乘数B. 税收乘数C.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D. 平衡预算乘数32. 下列属于消费的是( )。

A. 购买食品B. 购买债券C. 旅游D. 理发33.衡量宏观经济的基本总量指标有: ( )。

A. 国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B.价格指数C. 失业率D. 恩格尔系数34. 四部门情况下,支出法核算GDP,包含的项目有( )。

A. 消费B. 投资C. 政府购买D.净出口35. 衡量一国物价水平的指标有( )。

A. GDP折算指数B. CPIC. PPID. DPI36. 收入法核算GDP时,所包含的项目有( )。

A. 租金B. 利息C. 利润D. 工资37. 三部门条件下,产品市场均衡时,正确的是( )。

A. 计划总支出等于总产出B. 计划投资等于储蓄C. 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D. 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38. 如果一国非计划存货投资大于零,那么,意味着( )。

A. 该国产品市场供不应求B. 经济处于不景气状态C. 国民收入将会下降D. 产品供过于求39. 导致消费曲线移动的因素有( )。

A. 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B. 政府税收政策C. 企业未分配利润占利润的比例D. 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总量40. 以下关于投资乘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化B. 大于1C. 与边际储蓄倾向反方向变化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Array1分,共计10 分)答题要求:将判断结果标在答题卡的41-50的栏目里,正确的在字母A上划横线,错误的在字母B上划横线。

答案务必填涂到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

A 41.一个国家的总收入和总产出是相等的。

B 42.净投资不可能小于零。

B 43.两个国家合并为一个国家,会导致GDP的下降。

B 4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税收的增加将引起总需求曲线向上移动,从而导致均衡国民收入的增加。

B 45.开放条件下的投资增加引起的收入增加程度与封闭条件下的状况是一样的。

B 46.微观经济学成立的理论在宏观经济学中也一定成立 BB 47.劳动力就是符合法定劳动年龄的所有人口。

B 48.对失业者的救济,有利于国生产总值的增加。

B 49.失业率是失业人口和总人口的比率。

A 50.当投资曲线与储蓄曲线相交的时候,实际产出和计划支出相等。

12分,共计24分)某国在某年度的国生产总值为15800,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为800,本国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要素收入为500,固定资本消耗为2000,间接税450,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为100,公司所得税为500,社会保险税为900,公司未分配利润为2000,个人得到股票红利、国债利息的资产性收入为1800,个人得到的转移支付为2000,个人所得税及非税支付为1500,个人消费支出为12000(亿美元)。

计算:(1)国民生产净值;(2)国民收入;(3)个人收入;(4)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GNP=GDP+本固居民来自外国的要素收入-本国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要素收入=15800+800-500=16100NNP=GNP - 固定资本消耗=16100-2000=14100(2)NI=NNP - 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14100-450-100=13550(3)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个人得到的的转移支付+个人得到的股票红利、国债利息的资产性收入=13550-2000-500-900+2000+1800=13950(4)DPI=PI-T=13950-1500=12450(5)S=DPI - C=12450-12000=45052.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单位均为10亿美元)。

求(1)均衡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 200,试问:①增加政府购买;或②减少税收;或③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1)y=c+i+gc=100+0.8ydyd=y-t+tr解得y=1000(2)ki=kg=1/(1-β)=5Kt=-β/(1-β)=-4Ktr=β/(1-β)=4 kb=1(3) y∆=1200-1000=200 ①g∆=y∆/kg=40②t∆=y∆/kt=-50③g∆=t∆=y∆/kb =20053题15分,54题11分,共计26分)。

答题要求:结合所学理论进行细致的分析,条理清晰。

53. 根据下列资料分析回答相关问题:在肯尼迪1968年竞选总统时的一篇演讲中,他就GDP讲了以下一段话:GDP并没有考虑到我们孩子的健康、他们的教育质量或者他们游戏的快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