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重荷.(hè)隐曜(yào)风靡.(mǐ)浩浩汤汤(tāng)B.刹.那(chà)粗犷.(guǎng)阴翳(yǔ))良莠.不齐(yǒu)C.埋.怨(mái)娉婷(pìn)称.职(chèng)矫.揉造作(jiāo)D.弄堂(lòng)潺潺(chán)笨拙.(zhuō)相形见绌.(chù)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睥睨振悚扶遥直上截然不同B.丘壑消弭平心而论通宵达旦C.取缔笨拙大庭广众寸积珠累D.悬虚渊搏语无伦次张皇失措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一个人要想搞好自己的学习,必须在学习上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认准目标努力前行。
B.张伟同学刻苦努力,获得了手工制作比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同学们被他一事..无成..的表现折服了。
C.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牵头成立亚投行上号召力是不言而喻....的。
D.广西刘炳宇庄园占地6000多平方米,始建于民国,至今富丽堂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日,10名中国游客在泰国旅游,遭遇导游强制消费和辱骂一事引起了泰方关注。
B.随着自贡彩灯产业的壮大和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也遇到了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C.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D.中国高铁成功投入运营并获得快速发展,关键在于科学技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5、下列判断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
(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谢谢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在没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海里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4)大自然有时也会向他的儿女开战,在她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A.比喻引用排比拟人 B.拟人反语排比比喻C.比喻反语比喻拟人 D.比喻反语排比反语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②你就可以看见无数点点的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起铜壶准备晚餐③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④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昏,周围的雪峰被落日映红,像云霞那么灿烂⑤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退,银灰色的暮霭笼罩草原的时候A.①④②⑤③ B.④③①⑤②C.④①③⑤② D.①③②④⑤7、按要求默写。
(1)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2)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3)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4)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5)苏轼《水调歌头》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____,__。
(6)请完整默写杜牧的《赤壁》: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记游松风亭》(注)①木末:树梢。
②死敌:死于敌手。
③死法:死于军法。
④恁么:如此,这样。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怀民亦未寝.(____________)(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___________)(4)思欲就.亭止息(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应如何理解?4.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你了解空气清新剂吗?①据报道,河南长垣县一家歌舞厅发生火灾,造成11人死亡24人受伤,起火原因竟是电热器烘烤空气清新剂,使其1分钟内连爆近10次。
此事引发人们对常用空气清新剂的重新认识。
②很少有人想到,空气清新剂会是一种易燃易爆物品。
液体空气清新剂其实是一种气雾剂,其中的抛射剂,包括不燃性和可燃性两类。
前者为氟烃类物质(如氟利昂),后者为低级饱和性碳氢化合物(丙烷、丁烷等)和醚类(二甲醚)。
此外,也有使用压缩性气体增加气雾剂罐中的压力的产品。
由于许多气雾剂和喷雾剂原液中含有可燃性物质,无论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可能发生爆炸。
③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为了防止居室产生污浊空气,往往用“香”来除臭。
单从名字上看,空气清新剂应该能使空气清洁、气味清新。
其实不然,空气清新剂名不符实,它是靠香味遮掩异味,并不能真正改善空气的质量。
释放到空气中,本身就是一种污染物质,会在去除某种污染物或多或少的同时引入新的污染物(如氟利昂等)。
早在2012年9月,中科院专家就通过对市面上常见的空气清新剂进行检测,发现绝大部分空气清新剂,超过40%的成分是萜类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会与空气中的臭氧反应,生成甲醛和粒径小于0.1微米的超细微粒。
④研究发现,带有某种馨香气体的挥发性溶剂被人体吸入后,会很快被吸收并侵入神经系统,使人产生“镇静”感。
专家分析,这种药效与中枢神经镇静剂相近,当嗅者体验到某种感受后,会产生精神依赖。
成瘾者选择自己喜欢的溶剂,强制性的每日重复吸入,结果引起慢性中毒。
⑤因此,专家建议,除非特殊需要,应尽量减少空气清新剂的使用。
尤其在日照强烈,易于生成臭氧的夏秋季节。
当然,专家也特别强调,并不是市面上所有的空气清新剂都有毒害作用。
如果选择较为知名的空气清新剂品牌,其成分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不含氯氟烃,或许会可靠一些。
1.请分点概括空气清新剂的危害。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是否能删去?为什么?①它是靠香味来遮掩异味,并不能真正..改善空气的质量。
②其成分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不含氯氟胫,或许..会更可靠些。
3.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尤其在夏秋季节应尽量减少使用空气清新剂的原因。
4.张阿姨每天使用空气清新剂去除卫生间异味,请根据本文内容,给她提两条建议。
2、议论文阅读略说“知人”王宁①中国有句俗话,叫“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句话说:了解人难,难的是了解人内在的品德。
而知人之难,并不只在于识别伪善小人,还在于人性之复杂,岂能一概否定?《书经》说“知人则哲”,《老子》说“知人者智”。
可见,中国古代把“知人”当成最高的智慧。
②知人涉及择友,知人方能交友。
《文中子》说:“君子先择而后交,故寡尤;小人先交而后择,故多怨。
”《战国策》江乙说:“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
”择友,当择其德,唐孟郊《审交》诗:“种树须择地,恶土变木根。
结交若失人,中道生谤言。
君子芳桂性,春浓寒且繁。
小人槿花心,朝在夕不存。
莫蹑冬冰坚,中有潜浪翻。
惟当金石交,可与贤达论”——这些都是择友的经验之谈,经过、见过、受过,才总结出来的。
③知人涉及育人,知人方能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孔子是最了解自己学生的。
子夏三年丧毕,去见孔子,孔子给他琴,让他奏乐。
子夏拂弦,侃侃而乐作,然后说:“先王制礼乐,我不敢情绪低落,弹奏得过于压抑。
”孔子说:“子夏够得上是君子。
”闵子骞三年丧毕,也去见孔子,孔子也给他琴,让他奏乐,闵子骞拂弦,切切而悲作,然后说:“先王制礼乐,我不敢忘记悲伤,弹奏得过于欢乐。
”孔子也称赞他是君子。
子贡很是奇怪,问孔子:“他们两人情况完全不同,您怎么都夸他们是君子呢?”孔子说:“闵子骞哀未尽,弹奏时自然流露哀伤,但他能用礼来论断这哀伤。
子夏哀已尽,弹奏时自然显得平静,但也仍能用礼来阐发这平静,所以我说他们都是懂礼乐的君子,难道不可以吗?”孔子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他们既能用真实的情感来弹奏,又能把这种情感加以理性的解释。
像孔子这样知人的老师,怎能不培养出优秀的七十二弟子?④知人涉及选贤,知人方能善任。
刘邦称帝后,在洛阳南宫置酒,宴席之上,他问群臣:“我所以能得天下,是因为什么?项羽所以失天下,又是因为什么?”臣子们的答复,他都不满意。
最后他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
项羽唯有一范增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用人首先在知人,刘邦若不能把张良、萧何、韩信的德才了解得那么透彻,把他们从芸芸众生中挑出来,焉能任用他们建功立业?⑤知人确实很难。
陆游有两句名言:“万事不如公论久,诸贤莫与众心违。
”然而欲知真相,公论尚需长久;欲晓一心,还要先见众心,这都是不容易的。
急于结交和用人,一旦交友不慎或任人不淑,后悔都来不及。
所以唯一能依靠的,是修养出衡量人的自身境界,把握好判断人的正确标准,历练出观察人的犀利眼光。
如何知人先秦庄子提出以“九征”观察人的经验可以参照,“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智,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征至则不肖人得矣。
”但人是复杂的,也是变化的,既够不上大贤、也不至于不肖的人是大多数,可以称为“众”。
唯其是“众”,更要慎重对待。
所以说:知人既是一种智慧,又是一种境界、一种素养。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减1.请你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析题目“略说‘知人’”,结合全文概括“说”了“知人”的哪几方面内容?3.第④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第③段中列举“闵子骞拂弦而悲作,孔子认为他是君子”这一事例,是不是多余?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5.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先说“了解人难”引出“知人之难”,再引名言最后引出:中国古代把“知人”当成最高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