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网络课程建设的进展和不足

谈网络课程建设的进展和不足

谈网络课程建设的进展和不足陈庚(《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第2期)【摘要】本文阐述“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重要意义及取得的成就,分析目前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网络课程开发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网络课程建设;教学设计;创新技术教育部于2000年5月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并先后分三批批准了321个网络课程和资源库建设项目。

2003年4月,教育部开始组织项目的验收。

笔者有幸参加了其中的第一、二批项目的验收工作,通过观看网络课程的演示、同网络课程的制作者和有关人员交流,有很多感触和想法。

本文拟对网络课程的建设谈谈看法和认识,供读者参考。

一、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对推动高教信息化有着重要意义“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是教育部组织的关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资源建设的最大的一项工作。

教育部领导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1999年9月成立了“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专家组”于2000年初召开了“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项目论证会”。

2000年5月,高教司发出了“关于实施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通知”,组织了三次“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立项评审,先后聘请100多人次的专家对120多所高等学校提出的2000多项申请进行了严格的评审。

为了保证立项项目的水平,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举办了2次“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答辩会”,根据申请项目的学科水平、已有工作基础、技术路线、开发队伍和项目经费等内容对所有立项项目进行逐个评审。

还组织了二次“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研讨会”和一次“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现代远程教育支撑环境软件交流展示会”,围绕新世纪网络课程的建设、开发标准、技术规范、教学设计、实现方法、技术路线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展示,参加的教师超过上千人次。

为保证网络课程的建设质量,教育部还对第一、二批的276个项目组织了中期检查。

经过两年多的开发制作,大部分项目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并且通过了质量认证,提交验收。

“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对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规模的组织高等学校建设网络课程,充分调动了高等学校的积极性,掀起了一个现代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高潮,使资源建设的规模和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这方面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第一、二批项目已在校内应用或试用的项目166个,促进了教学改革和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对高等学校教师转变教学思想观念起到了推进作用。

这些项目的建设还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人才,为高等学校今后推广现代化教学手段奠定了人才基础。

“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部分成果已经被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高校网络教育学院采用,对提高远程教育资源质量,支持试点工作和促进优秀教育资源共享发挥重要作用。

二、网络课程建设的进展从已验收的情况看,较之两、三年前,网络课程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总体感觉良好,屏幕清新明快,内容科学严谨,教学功能比较齐全完整,表现手段向综合型、立体型发展,媒体应用比较适宜。

其中部分项目达到国际水平。

主要的特点有:1. 学科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完整性同其他课程一样,网络课程制作的过程中学科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完整性永远是第一位的。

已验收的项目中,大部分课程开发的主持人是国内知名专家。

学科内容科学、严谨,覆盖面广,跟踪了学术发展的前沿,反映了最新的动态。

在这方面,名牌大学尤为突出。

这表明“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提出的“名校、名师、名课程”的建设原则是正确的。

2. 呈现方式多样化,技术手段运用充分根据心理学研究,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

网络课程是基于新技术的一种教育方式,只有媒体手段运用充分、恰当,才能展示网络课程的优势。

本次验收中绝大多数的网络课程对教学内容的呈现不再拘泥于静态的文本、图片和PowerPoint的讲稿,而是趋于多媒体化的综合运用。

文本、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呈现手段得到广泛运用,极具表现力。

交互技术的使用使学习者可以方便的与计算机进行交互式的学习和练习。

有些网络课程嵌入了数学模型,可以进行仿真运算,使网络课程的优势和可用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虚拟实验已经从初期的尝试走向更加完善的开发和应用。

3. 注重网络教育的特点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同,网络教学是一种非面授的教学方式,是以自主学习为其学习特征。

网络课程的开发者对这一点的认同感有了新的提升。

不少优秀的网络课程开发者进行了认真的教学设计,注意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时间的灵活性、自主学习存在的困难等特点,十分重视导航系统的设计,所有课程都具备了传统的课程章节的主目录的线性导航系统,部分的导航系统还更多地加入了非线性的结构,使学习者准确地确定当前的位置,同时能快速、方便地进入下一个学习内容而不会迷航。

在网络课程中,一个知识点特别是一些难点和重点,往往有多种媒体来予以详述,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

高质量的“交互”不仅是高质量远程教学的保证,也是使学习活动产生并维持下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大部分课程系统都提供了必要的练习和答案,有的还提供了一些交互性的虚拟实验和函数运算:根据不同的输入,就有不同的输出即时、动态地表现出来,能很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有许多课程在设计中已经开始考虑课程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包括技术的开放和内容的开放。

前者指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课程设计要留有必要的技术接口以备以后的技术升级。

后者主要是针对教师的,一方面由于学科内容和相关知识在不断更新,另一方面,由于教育对象的特征也是一个常变的量(不同时期的学生有其各自不同的群体特征和个体特征),也要对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灵活的调整,这些都要求网络课程对教师一方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4. 信息量大,素材多已验收的网络课程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信息量大,教学资源丰富。

相当多的课程文本有上百万字,除了教材的内容外,还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图片、相关的文献以及常用网站的链接,便于学生学习时参考。

有的课程制作了上千幅动画、几百个视频,教学效果十分生动。

三、主要不足尽管网络课程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与成熟的商业软件相比仍有着明显的差距。

1. 网络课程的定位和基本要求尚不够清楚一门成熟的网络课程,可以使学习者主要通过网络方式学习和掌握该门课程的知识。

这要求课程的内容与学习者现有的知识有相应的衔接,同时可以满足学习者对内容和学习过程的主要要求。

由于目前网络课程的开发者大多数都是网络教学的实践者,而不同学校和不同教师的网络教学实践都不相同,因此,已验收的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功能也有较大差异,定制的痕迹较重。

从使用对象来看,有的课程既能够满足本科生层次的教学,也能够满足研究生层次的教学。

从使用方式上看,有些网络课程只是作为校内的全日制学生教师授课的辅助教学工具,而有的使用对象是校外的业余制学生,全部课程的教学都在网络环境中完成。

定位和使用对象不同,教学环节和教学功能各异,势必使学习者在使用不同的网络课程时产生学习的困难,在今后的推广使用过程中也会遇到障碍。

看一本教材,不管内容的优劣,体例总是一样的;再看一个网站,不管设计水平高低,常见的栏目总是相同的,使使用者非常方便。

但是,目前的网络课程尚不能做到这一点。

应对网络课程的开发做出一些必要的统一规定,有一些基本的要求,使使用者拿到一门网络课程很快就可以进入学习的状态,而不必先花去大量的时间去熟悉学习的方式。

2. 教学设计水平仍然不高传统的授课方式主要是采用面授,教师在教室中的面授其实只是教与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教师的辅导答疑、学生的自学、练习、实验、交流等等都是教与学过程的一部分。

对于网络方式教学,网络课程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方式主要靠自学,网络是交流的主要途径,学习的模式应该说有了很大的不同。

但是,从已验收的网络课程看,教学手段是新的,但教学模式仍然陈旧,不是以学为主,还是以教为主。

总体来看,教学设计的水平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设计的第一个层面是在网络课件本身。

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个概念:何谓网络课程。

美国新教育百科辞典“课程”条目说:“所谓课程是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其中包含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的广泛的概念”[1] 。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对网络课程的定义是:“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2]。

由此可见,一门网络课程应该包括网上的教学资源和整个教学活动。

因此,我们目前称之为“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只是网络课程的一部分,叫做“网络课件”更为恰当。

网络课件的设计首先要考虑远程学习的心理学特点。

网络教学具有远程教育的师生时空分离的特征,要充分注意“远程开放教育中学习者学习的自主性,即学习者是学习的认知主体,学习的过程就是积极参与,主动选择,意义建构的过程”[3]。

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十分必要,但还远远不够。

关键是一定要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发生并持续下去才有可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在网络课件中,应有比较详细的关于本门课程学习方法的介绍,适合于自学的学时安排,循序渐进的课程内容的引入,及时的练习题以便于学习者检测自己的掌握程度。

笔者更推崇这样的导航方式:为学习者设计一个个的学习单元,每个单元有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多种媒体呈现的学习内容、常见问题的解答、自测的练习题、对学习者学习状态的评价、强制的时间要求等等。

这样设计似乎是打击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但殊不知,对一个对所学内容一无所知的人来说,让他自己挑选学习内容是多么的困难,难免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况且,可以有多种导航方式供学习者自我选择。

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习者充分利用时间,学到所需的知识。

教学设计的第二个层面是系统的整体设计。

如前所述,网络课程的第二部分是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的工作不应当仅仅限于课件之内,教学组织形式也应提前考虑好。

教师是否要定期地检查学生学习的进度、是否要求学生参加教师组织的网上讨论、是否要通过网络提交作业、教师如何给有疑问的学生答疑、怎样组织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如何更好的利用网络的资源、最后的考试如何实现,等等。

这些与网络课件的开发都有连带的关系。

网络课程的设计有着相当深奥的学问,绝不比普通的面授来得容易。

当然,这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就可以掌握,要靠长时间的实践和摸索。

从已验收的情况看,有较长时间的网络教学的实践者课程开发的水平高一些。

这也告诉我们,网络课程的水平提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毕竟,网络教学还是一个新鲜事物。

3. 缺少创新性技术,交叉学科新成果应用不多网络教学是建构在新技术的基础之上的,网络课程则是综合运用新技术和知识精华的高端产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