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主要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的“脘痞”、“胃痛”、“嘈杂”等范畴,其病在胃,涉及肝脾等脏器。

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很多,包括胃和十二指肠部位的慢性炎症,使食管、胃、十二指肠的正常蠕动功能失调。

患者的精神不愉快、长期闷闷不乐或突然受到猛烈的刺激等均可引起。

临床症状有:主要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可单独或以一组症状出现。

1.早饱是指进食后不久即有饱感,以致摄入食物明显减少。

2.上腹胀多发生于餐后,或呈持续性进餐后加重。

3.早饱和上腹胀常伴有嗳气。

恶心、呕吐并不常见,往往发生在胃排空明显延迟的患者,呕吐多为当餐胃内容物。

4.不少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

这些症状在部分患者中与“恐癌”心理有关。

5.在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起病多缓慢,经年累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不少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采用针刺、艾灸、耳针、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结合心理疗法,配合红外线、直流电等物理治疗,以达到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的作用。

采取一定的手法进行针灸治疗,可以起到通腑泄热、顺气导滞、益气养血、滋阴润肠及温阳开结等作用。

如采用泻法针刺天枢可以疏泄阳明腑气而通积导滞;针刺大肠俞,采用泻法、平补平泻法可以调理大肠气机而润燥通便;针刺合谷、曲池等穴位以清泄大肠实热;采用补法针刺照海等穴以滋阴生津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