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
自我表现型
四、职业与兴趣
1.兴趣的概念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 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 积极的情绪反应。 兴趣是成功的一个重要推力,他能将你的潜在最大限度地 调动起来,使你长期专注于某一方向,做出艰苦的努力,取得 令人注目的成绩。
华人 诺贝 尔奖 获得 者丁 肇中
一个人无论做出多少 件事来,我们都可以在 里面认出同样的性格
1.职业性格
(1)职业性格是人们对职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 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2)职业性格是长期特定职业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稳定性。
在以后的职业发展的过程中,职业技能和相关资质固然重要, 但是,充分挖掘你自己的个性,找到性格特点、能力素质与职业需 求之间的匹配度,才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尽可能快地 达到成功的彼岸的关键。
1.自我评价的内容
职业体力倾向——自身身体素质的评价、判断;
(体例、敏捷性、灵活 性、整体的控制力等)
职业能力倾向——一般能力;
(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
特殊能力;
(完成某项特殊活动所必备的能力——职业技能)
2、自我评价的原则
适度性——适度把握高低分寸。
(过高容易脱离现实,过低容易缺乏自信)
3、职业性格调适的途径和方法
职业性格调适的途径和方法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学习榜样,陶冶情操
严格要求,提高素养
积极实践,加强磨炼
职业与性格匹配
性格类型 变化型 重复型 服从型 独立型 协作型 劝服型 机智型 典型职业 记者、推销员、演员等 纺织工、机床工、印刷工等 办公室职员、秘书、翻译等 管理人员、律师、警察、侦察人员等 社会工作者、咨询人员等 辅导员、行政人员、宣传工作者、作家等 驾驶员、飞行员、公安员、消防员、救生员等 演员、诗人、音乐家、画家等
兴趣比天 才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提出六种职业兴趣以及与此相对应 的职业类型:
实际性向 调研性向 森林工人、耕作工人、农场主等 生物学家、化学家、大学教授等
社会性向
常规性向 企业性向 艺术性向
心理医生、外交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等
会计、银行职员等 管理人员、律师、公共关系管理者等 艺术家、广告制作者、音乐家等
粘液质 抑郁质
适合做稳定的、按部就班的、静态的工作,如 会计、出纳员、话务员、保育员、播音员等
适合安静、细致的工作,如校对、打字、排版、 检查员、化验员、登记员、保管员等
三.职业与性格
性格: 一个人在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 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每一种职业都对性格品质有特定的要求,要适应这一职 业,就必须具备这一职业所要求的性格特征。没有良好的与 职业要求相适应的性格,就很难做好工作。
2.职业性格的形成
职业性格影响职业的成败,每一个成功的人,都达到了职 业性格与职业要求的相适应。 职业性格是在学习和职业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也就是说, 从业者的职业性格可以在职业学习和活动中进行调适培养。
外部环境一定时,性格对重大决定的影响较大,有时直接改变了命运。性格 影响着个人的心理准备和个人条件的改善,例如上进心强,就会不断寻找机会, 进修、学习改变自身知识条件、经历以及观念,通过自身的努力增加了选择机 会,他们成功的机会比安于现状的人多了不少。
2、心理素质测评
心理素质测评是将科学与经验有机的结合起来,针对评 价目标,通过定性、定量的方式,对人的能力、个性、知识 水平、职业倾向和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试、分析和评 价。具有数据化、客观化的特征。它是建立在教育测量学、 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等基础上的一种综 合选才的方法、体系。
五、职业与价值观
1.职业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种内心尺度,它凌驾于整个人性当中,支配 着人的行为、态度、观察、信念、理解等;支配着人认识世 界、明白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和自我了解、自我定向、自我设 计等;为人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足的理由。
(1)价值观是因人而已的。
(2)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具有持久性。
(3)价值观在特定的环境下也是可以改变的。
规范性是指不同的应试者的测试结果具有可比较性;
客观性是指测试结果必须能够真实的反映应试者的某些智 力水平和个性特征,有符合标准的可信度; 标准化是指对不同的应试者的相同特征的测试的过程和方 法应该是一致的。
课堂讨论:
1.通过测试,你认为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2.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你将怎样扬长补短, 不断提高自己?
2、人的职业价值观可分为以下十三种类型:
利他主义 审美主义 智力刺激 成就动机 追求新意
自主独立 社会地位 权力控制 经济报酬
社会交往 安全稳定 轻松舒适 人际关系
第二节
自我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自我评价是自我认知的过程。是学生择业意识从“我想 干什么”的幻想型转变到“我能干什么”的现实型上来的过 程。 它包括自我评价的内容,自我评价的原则和自我评价的方 法、途径三方面。
兴趣发展的低 级阶段,它往往短暂易逝,非常不稳定。
乐 趣
兴趣过程中的第二个阶段,它是在有趣定向 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兴趣发展的中级阶段。
志 趣
兴趣发展过程的第三个阶段,当乐趣同你的 社会责任感、理想、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时,乐 趣便变成了志趣。
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渠道: (1)直接的自我评价 首先,认识到自己的自然条件。包括健康状况、心理状 态专业特长等。 其次,利用自己的优势确定奋斗的目标。 (2)间接的自我评价 通过与他人行为的对照及情况的对比,发现自我认识的 错位。
第三节
1.心理测评
心理素质测评概述
心理测评也称心理测验或心理测试。 心理测评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测试个体的智力水 平和个性差异的一种测评方式。是用人单位选拔安置人才 的一个重要手段和保证。
气质类型与其相应的职业
气质类型
多血质 胆汁质
相应职业
适合与外界打交道,从事灵活多变、富有刺激性和挑战性 的工作,如外交、经商、管理、记者、律师、驾驶员、运 动员 等。他们不太适合做过细的、单调的机械性工作 喜欢从事与人打交道,工作内容不断变化,环境不断转换 并且热闹的职业,如导游、推销员、节目主持人、公共关 系人员等,但明显不适合长期安坐、持久耐心细致的工作
3.兴趣对职业生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兴趣是你职业生涯选择的重要依据。 (2)兴趣可以增强你的职业生涯适应性。 (3)由兴趣的本质性质所决定,兴趣影响你的工作满意感 和稳定性。
4.兴趣的分类:
兴趣可分为物质的兴趣、精神的兴趣和社会的兴趣。 (1)物质的兴趣与你的需要相关联。表现为对物质的迷恋 和追求。例如:爱好收藏。 (2)精神的兴趣主要是指对文化、科学、艺术的迷恋和追 求。例如:写作、书法、摄影、发明创造等。 (3)社会的兴趣主要指对社会工作和组织活动等等。
第二章
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
自我概念的发展及特点
自我概念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 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 认识。
这种认识是个体通过观察、分子外部活动及情景、社会 比较等途径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分类一: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分类二: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全面性——优缺点全面评价。
(包括一般的、特殊的、整体的)
客观性——以客观事实作为基础和依据。
发展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预见性地估价自己未 来的潜力和前景。
3、自我评价的方法与途径
①方法: 自我评价; 听取他人评价; 进行心理测量。
②途径: 自我比较; 与他人比较; 与社会需求比较; 自我行为结果比较。
2.职业的特点
各类职业内部都具有特定的同一性; 不同职业之间则有着巨大的差异; 众多的社会职业,可以区分不同层次; 职业是个人和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职业具有时代性。
二、职业与气质
气质主要是由生物特性决定的相 当稳定而持久的心理特征,是行 为的表现方式,体现了行为的速 度、强度、灵活性等特点。 气质很大程度上受先天和遗传因 素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但 受环境的影响可发生某些改变。 心理学中一般把人的气质分为四 种: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 抑郁质。
自我概念
分类
自我认识 对自己外貌、 风度等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
物质自我
自豪感 自卑感
追求外表、 物质满足 追求名誉 追求地位
社会自我
对自己在社 会中的认识
自豪感 自卑感 自豪感 自卑感
心理自我
对自己智力 性格等认识
追求信仰 要求发展
大学生为什么关注自我
1.身体成熟,这必然造成注意、关心自己的身体、内驱力及 内部欲求; 2.人际关系扩大,这必然导致将自己的内在能力与他人比 较,从而引起对自己素质、天赋等问题的关心; 3.认识能力的发展,这必然引起对自己自己行动原因、结果 以及自己的存在价值和人生意义进行思考。
第一节
个人属性与职业的发展
一、职业与人生
职业是指导人们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 的工作。
职业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文化水平,行为模 式,思想情操的综合反映。 职业是一个人的权利、义务、权力、职责,从而是一个人 的社会地位的一般性表现。
1、职业的特征
经济性——从中取得收入 技术性——发挥个人才能与专长 社会性——承担任务、履行义务 伦理性——符合社会需要,提供 良好服务 连续性——劳动相对稳定
心理素质测评的实质是对行为的测量,这些主要是外显 行为而不是内部心理活动,是一组行为而不是单个行为。
心理素质测评是对一组行为样本的测量,即所测量的行 为组是有代表性的一组行为。 心理测评的行为样组不一定是真实行为,而往往是概括 化了的模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