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专业建设思考
淄博市博山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16年11月
在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特色专业建设中,准确定位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推进零距离就业,是其重要环节。
一、准确定位办学指导思想,完善课程体系
办学理念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直接影响着特色专业建设的方向、过程和绩效。
我校确定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并重,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同时制定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围绕职业能力培养,不到完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增加理论、方法、技能、管理四个选修课程模块;构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病认真组织实施;多角度推进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结构,强化特色意识。
二、优化结构,挖掘潜力,建设一支推动学前教育专业而持续发展的建设队伍
1、加强师德建设。
通过举办优质课评选、微课、信息化教学大赛、精品课程建设等活动,把“以教风带学风,以学风促校风”为主要内容的师德建设落实到课堂,落实给每个教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建设专业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2、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根据业务特长,让每个教师相对集中地承担一个领域的教学研究任务,建立了钢琴、美术、
舞蹈、声乐与视唱、理论等学科小组,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以小组互助形式推动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3、以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为重点,发挥带头作用。
发挥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在教学中的带头作用,引领青年教师成长,推广教改经验,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4、引进、培养技能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
近年来,学校引进大大量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学校将贯彻创特色、创品牌的战略思想,遵循“壮大队伍、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强化实践、注重师德、提升水平”的原则,通过培养、引进、外聘高层次人才等途径,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科、专业团队建设为核心,为学校的逐步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以及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有效机制,真正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为实现我校成为特色鲜明,质量过硬的省内一流职院的发展目标创造条件。
三、建立园校一体,校内外紧密结合的实训体系
1、实训室和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
学校先后改建舞蹈、电钢琴、声乐、音乐视听、美工等专项技能实训室,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改建多功能房,增添音响灯光设备,使小礼堂成为集艺术教学功能室和多功能表演厅为一体的幼教专业综合实训场地,主要用于本专业学生毕业汇报演出、双选见面会、合唱训练、文艺演出、幼教专家讲座和课程展示等。
2、在校内实训中,重视隐性课程的管理,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重要作用。
比如专业竞赛系列活动,包括歌唱比赛、环创比赛、舞蹈大赛、幼儿操比赛、简笔画比赛,乃至参加全市“演讲”、“朗诵”、全省“文明风采”大赛等;专业实践教学培训活动,包括体能培训、手工制作培训、各教学法培训等;公益演出活动,包括每年的敬老、助残、支教、暑期“三下乡”活动等;社团活动,包括合唱团、街舞社、文学社、话剧社、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社会,完善、展现自己。
通过加强对隐性课程的管理,激励学生参与,做好对学生的评价,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意识和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3、加强校外见习、实习基地的建设。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博山区商业幼儿园、博山区新一代电机厂幼儿园、博山区文姜幼儿园、博山区金拇指幼儿园幼儿园建立了学生校外见、实习基地。
与幼儿园签订见习、实习协议,形成了见习、实习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见、实习基地的建设,本专业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见、实习方案,责任明确,管理规范,操作具体。
适应时代要求是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性,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灵活、可变、务实等才是专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实践,我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为毕业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更重要的是,为
其今后的学历提高,职业发展和事业腾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打造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品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