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外包概论复习一.名词解释:BD:Business Development 业务经理RD:Requirement Development 需求分析HLD:High Level Design 概要设计SOW:Statement of work 工作说明书SQA: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 软件质量保证SQC:Software Quality Control 软件质量控制\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 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二.简答第一章:1、服务的概念和特性P4概念:服务是在价值的提供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价值通常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里有效,它的载体可以是有形的,如某种产品;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某种信息、感觉等。
特性:(1)无形性(2)不可分性(3)时间性和不可储存性(4)易变性(5)服务与标准化2、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和特征P6~概念:从狭义上讲,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从广义上来看,现代服务业务是一种现代化、信息化服务业务,特别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的服务产业。
它既包括随着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
特征:(1)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要依托(2)知识和密集程度不断提高(3)新兴化与高度专业化结合(4)服务的市场和提供服务的主题呈现全球化的趋势(5)能够吸收各层次的岗位3、服务外包的主要形式P10主要包括:ITO(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信息技术外包)、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 商务流程外包)和KPO(Knowledge Process Outsourcing,知识流程外包)4、服务外包的概念及服务外包的特点P11概念:服务外包业务系指外包企业向客户提供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和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包括:应用管理和应用服务等商业应用程序外包、基础技术外包、业务改造外包和业务服务流程外包特点:(1)业务专业化,服务水平更高(2)附加值高,增值高的产业(3)只是密集型,对人力资源要求很高(4)低消耗,无污染(5)不受地域限制(6)外包成果无形化,难以量化评估(7)很大程度上以来互联网和通信技术(8)由于服务水平要求高,中国的承包方惩戒欧美发达国家订单仍然比较困难5、服务外包的类型(地域划分)P13((1)按照地域划分:在岸外包,近岸外包,离岸外包(2)按照公司类型的不同分类划分:发包商内部或独资的服务中心、大发包商的提供专业服务的子公司、专业服务提供商、提供广泛服务的服务商(3)按照服务业类型的不同分类:计算机及相关服务、金融服务、医疗服务、互联网相关服务、影视和文化服务、商务服务、高等教育和培训服务、各类专业服务(4)按服务外包所处的行业分类:金融类、制造类、汽车行业等6、服务外包的主要行业P14(1)金融业,如银行将信用卡相关信息的数据录入工作外包(2)高科技/电信业,如电信业将系统维护的工作外包(3)制造业,如将财务工作外包(4)¥(5)运输和物流业,如将运输过程中的仓储外包(6)零售业,如将运营策划外包(7)公共事业,如将信息处理工作外包(8)汽车行业,如将销售工作外包(9)航空业,如将订票系统外包(10)医药业,如将新药的实验外包(11)软件业,如将软件编写外包(12)影视业,如将后期制作外包*第二章:1、软件外包的概念及特点 p34概念:软件外包是发包方以合同的形式,将软件开发业务委托给专业化的公司去做,以获得高质量、低成本的软件产品的一种业务管理模式。
特点:(1)外包的是软件开发的业务模式(2)通过合同的形式缔结权利义务关系(3)发包商与承包方通常位于两个不同的国家,软件开发成本较高的发包方,将软件开发业务外包给开发成本低的承包方(4)承包方通常是专业的软件公司2.软件外包模式及其分类 p36从发包方的服务交付地点进行划分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一般划分为现场模式、近岸模式、离岸模式、现场+近岸模式、现场+离岸模式、现场+近岸模式+离岸模式。
3.中国软件服务外包的模式 p40: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主要承接模式主要有人员派遣、传统离岸外包、离岸开发中心、在案/离岸混合模式、全球交付模式、BOT模式、离岸运营中心、全业务流程外包。
4.简述发包方在软件外包项目中的作用及其关键因素 p42作用:在软件外包过程中,发包方总是处于主动位置,决定是否和如何外包,需要外包的内容,采用什么具体形式的外包,确定合适的承包方,发包方既要保证外包的成本和收益,又要避免关键技术泄漏,避免外包过程失控。
关键因素:(1)外包策略:根据软件企业的现状和具体项目的生产要求,做出是否需要如何进行软件外包的决定(2)外包内容:确定软件生产哪些内容、形式和过程可以外包,主要从生产成本和信息安全性方面考虑。
(3)选择承包方:根据具体因素选择承包商。
(4)过程控制:对外包实施过程和结果有效的跟踪和控制,通过有效交流,获得当前外包的生产进度和过程质量等数据,指导具体的实施过程。
5. 简述承包方在软件外包项目中的作用及其关键因素 p43作用:要与发包方高度地相互协作,对IT如何支持商务流程有详尽透彻的理解;随时处理不确定的问题和冲突,协调各种资源的安排和使用,将项目稳步向前推进。
关键因素:(1)技术方面:要求承包方有满足软件外包设计的开发和测试工具。
(2)地理方面:承包方的地址位置影响外包双方交流的方便性、有效性和外包管理成本。
(3)方法方面:规范的外包方法,可以有效配置资源,缩减对承包方的培训费用,规范外包实施过程(4)人员方面:要求有高技术含量和高职业素质的人员(5)项目管理方面:将软件外包内容、方法、技术和人员、进行有效的配置,对过程有效跟踪和控制,提高工作效率6.软件外包风险 p44\失控的风险、服务质量的风险、成本的风险7.风险识别关联因素 p46(1)风险来源:时间、费用、技术等(2)风险事件:给项目带来积极或者消极影响的事件(3)风险征兆:触发器,及实际的风险事件的间接表现8.我国软件外包的发展趋势 p62(1)由简单的编码向大型整体外包项目发展(2)项目利润率组建提高,(3)多样化渠道构建多层次合作平台(4)项目质量和准时交付成为用户核心需求(5)中国现在正大力开拓欧美外包市场第三章:1、发包方软件外包过程几个重要阶段及其内容描述P70发包方:(1)外包决策阶段:从财务,技术风险,企业战略和时间角度考虑外包对发包方自身的影响,并对发包方企业内外部条件进行分析,其次制定切实和性的外包和内置策略,最后制定《项目总体需求说明书》和《软件外包项目需求说明书》(2)评价承包方和选择阶段:竞标和签订外包合同(3)—(4)外包服务实施过程阶段:主动监控外包服务过程并根据发包方最终产品的需求提供外包变更请求,从而避免高风险时间的发生。
(5)软件成果验收阶段:验收准备,成果审查、验收测试、问题处理、成果交付。
2、承包方软件外包过程几个重要阶段及其内容描述P77(1)项目信息获取和准备:承包方通过各种渠道对发包方的背景、需求等信息进行收集准备(2)招投标阶段:承包方应发包方竞标要求,编写应标书,接受发包方或监理方的小组项目测评及初评。
(3)软件策划阶段(4)需求分析及资源验证阶段:需求分析、修改软件开发计划书及资源验证(5)概要设计及详细设计阶段:进行软件的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6)~(7)编码及测试阶段:进行软件编程和软件测试。
(8)项目验收与交付阶段:验收准备、成果审查、验收测试、问题处理、成果交付(9)项目评价及总结阶段:文档整理和项目评级与总结(10)客户培训、售后服务和支持阶段:承包方针对性地对客户进行培训,提供售后服务和支持第四章:1.知识产权的概念 p97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科技和文艺领域的智力创新成果和工商业领域的投资成果享有的法定权益。
也就是说,知识产权是指对智力劳动成果依法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
2.我国知识产权的分类 p99…分类为: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现权、发明权、其他科技成果权之分3.软件外包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主要有哪些,知识产权的归属有那些情形 p99-101问题:(1)软件、软件代码重用等归属问题(2)核心技术、商业秘密保护即信息安全的问题归属:(1)在外包关系期间改进或产生的全部知识产权归承包方所有,同时发包方可以通过协商使用许可协议来使用知识产权。
(2)所有知识产权归发包方所有,承包方可以通过协商得到使用许可}(3)承包方和发包方共同拥有知识产权结果(4)在有关各方之间即在承包方、发包方和一个或多个第三方之间分配各种改进或产生的知识产权资产的所有权,这要通过各方根据当前和未来利益需要进行谈判,在此基础上达到正式协议来实现。
4.软件承包方如何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p102尽量要求发包方提供与之相关的技术,而不用自己的核心技术;如果在软件设计中需使用自己的核心技术,必须与发包方签订知识产权的使用许可协议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利用交叉使用许可方式与对方核心技术进行交流,从而利益共享,责任共担,风险共担;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选择专门人员参与,并指定专门人员、专门部门负责对核心技术的使用控制,最大程度地缩小核心技术的公开范围。
5.企业可从哪些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培养 p110(1)保密协议(2)与计划项目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3)保密文件控制。
(4)员工保密合同(5)员工培训和教育第五章1、什么是软件质量P120(1)软件产品质量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2)软件各种属性的组合成都(3)用户对软件产品的综合反应程度(4)软件在使用过程中满足用户要求的程度2、软件质量的模型有哪些,简单介绍模型的内容P121McCall质量模型:PS:这个模型的图要会画!!!》Boehm质量模型:反映了对软件质量的理解,即软件做了用户要他做的事情,主要包括有效的使用系统资源、易于用户学习和使用及易于测试与维护ISO 9126质量模型:包括3个层次:1、质量特性 2、质量子特性 3、度量指标ISO/IEC9126软件质量模型,由6个特性,27个子特性组成3、软件质量管理分哪三部分,主要内容有哪些P123(1)质量计划制定: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者合同,对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是质量管理的第一过程域。
(2)质量保证:是贯穿整个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确保项目质量与计划保持一致(3)质量控制:为了保证每一件工作产品都能够满足它的需求而在整个软件过程中所运用的一系列审查、评审和测试4、软件质量保证(SQA)的主要工作P127(1)为项目制定SQA计划(2)参与开发该软件项目的软件过程描述(3)评审各项软件过程活动(4)审计产品(5)记录与处理(6)跟踪5、"6、软件质量控制(SQC)的主要工作P129审查、评审、测试7、什么是软件测试,有哪些测试阶段P130答:软件测试就是在软件投入运行前,对软件需求分析,设计规格说明和编码的最终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