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ppt(1)
配对互动任务实验:
• 48名被试被分为两组,即母语者—母语者16对, 母语者—非母语者16对,每16对被试面对面的进 行6项口头表达任务,如自由交流、游戏提示、参 与游戏等。游戏结束后,首先对两组被试语言形 式调整进行统计分析,如平均时长、名词和动词 的频次以及句子复杂性的分析;然后对两组被试 的“互动调整”进行统计分析,如“自我重复” 、“确认”、“理解检查”、“请求澄清”等分 析。
Ungrammatical talk
Ferguson 认为不合语法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三种类 型
1. 省略某些功能词(系动词、冠词、连接词、屈折词素等) Mary (is) doctor. This (is) car. 2.不恰当的扩展 You give me money. 3. 重置 no drive car
有研究表明,这种不合语法的外国人话语常 常发生在工厂的工头和移民工人的交流中,属 于一种特殊的话语类型。但也有研究表明,在 行人与旅游者之间也会出现这种不合语法的话 语。
关于第二语言课堂教师话语的研究表明, 在大多数第二语言课堂中,语言教师虽然对语 言输入的形式作一些调整,但是很少发现不合 语法的语言输入。也就是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对 外国人的话语基本上是合语法的。
二、 三种不同的语言 输入观
狼孩
“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 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
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 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 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3、4岁的孩子
正常儿童,无语言输入,语言习得不会自发生 语言输入对语言习得有重要作用
(1)那个孩子的名字叫什么? (2)那个孩子,他叫什么名字? (3)母语者:那个孩子的名字叫什么? 二语者:嗯题句(topic—comment construction)起 “自我重复”作用 因此:“语言输入调整”关注的是语言形式变 化的分析,而“互动调整”注重话语结构所表 达的话语功能的分析。
Swain “语言输出假设”
• 这一假设的提出源于Swain的语言教学研究。 • 她认为语言输入对学习者语言习得的影响是有限 的,只有语言产出才能真正促进学习者语言表达 能力的发展。
• 因为语言产出迫使学习者必须对语言表达的形式 进行加工,只有这样才能使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 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二节 语言输入与互动的前期研究
繁化 (elaboration) 为了使非母语者易于理解母语者的语言输入,采取迂回或附 加的方法,使话语输入中增加了过多的冗余成分。
例:茶根儿
二、Michael Long关于互动 与话语结构调整的研究
王蕾 王雪莹 阎羽萍
•互动假设
• 作为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设的扩展,Michael Long (1981)提出“互动假设”。 • 他认为,单向的语言输入对理解和认识语言输入 的本质及其对SLA发展的影响来说远远不够,需 要高度关注母语者和学习者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 。 • 在进行意义沟通时,母语者为学习者提供的语言 输入在语言形式和话语结构和功能上作出了调整 。前者的调整使语言输入符合学习者的语言水平 ;后者的调整通过询问、重复、确认、解释等方 式使语言输入更容易理解。
Michael Long “互动假设”
• Long 认为,要想充分的理解和认识语言输入的本 质及其对第二语言习得发展的影响,仅仅考察单 向的语言输入是不够的,应该高度关注母语者和 学习者共同参与的过程。 • 双方进行意义的沟通时,母语者为学习者提供的 语言输入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变化: • 一是语言形式的调整 • 二是话语结构和功能的调整
一、语言输入与互动的含义
•
两种不同的语言输入环境 语言输入:为学习者提供的单向的语言信息。 例:听广播、看电视等。 学习者没有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互动:双向的语言沟通和交流。 例:母语者或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构成了语言习得发生的互动环境。
•
显示出一种特定的语域风格 保姆语言(儿语、母亲语言):母亲对学说话的儿童 外国人话语: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 例:你是哪国人? 你,哪个国家的? 教师语言:对外汉语教学课堂 例:请大家打开书。 书Book,打开Open
Hatch and Wagner-Gough,1976 Hatch ,1978a Peck,1978
早期关注是学习者的语言产出
语言输入与互动
研究材料来自母语者与学习者交流的转写材料,这些
材料使研究者不仅能观察到学习者的语言产出过程, 即学习者是怎么说的,同时也可以观察到母语者为学 习者提供语言输入的过程,即母语者对学习者是怎样 说的。
语言输入与互 动研究
第一节语言输入与互动研究产生的背景
• 一、语言输入与互动的含义
内在因素
语 言 习 得
语言习得机制
外在因素
语言输入的环境
学者关注
一、语言输入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 角色和作用。
二、语言输入与互动对第二语言习得发 展的影响。
第一节 语言输入与互动研究产生的背景
开创
20世纪70年代
两个阶段(前期与后期)
前期研究 社会语言学的角度 后期研究 心里语言学的角度
语言输入环境对第二语言 将语言输入环境和语言习 习得的影响,主要描写阐 得的内在因素结合在一起 述“外国人话语的特点” 探讨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 因素
一、语言输入与语言形式调整的研究
(一)“外国人话语”的特点
“外国人话语”——指外国人的话语?(×) ——指对外国人说的话语。 Ferguson:“外国人话语”是指说某语言的人对该 语言能力有限者或者根本没有该语言能力者所使用 的一种简化的语体。 “外国人话语”与标准英语有三方面不用:
第二语言习得发展的重要影响
1、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交流使用的话语具有的“外国 人话语”“教师语言”特点,这种特定的语域风格的话语 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可理解输入环境。 2、母语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交流除了话语形式的调整, 还有话语结构和功能的调整。这种互动环境对第二语言学 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语言习得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外在因素是语言习得的决定因素 学习者完全被动的接受语言输入 否认语言习得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
20世纪中期,外语学习教学中“听说法” 机械化、自动化、刺激—反应模式 我买书 衣服 水果 我 是大学生 他 我们
这是桌子 那是椅子 那不是书
心灵学派——刺激贫乏论
John is easy to please 接触的语言现象有限 John is eager to please 很多语言特征是隐性特征 有些现象在语言运用中很少出现
对“儿向语言”的研究
• 有学者发现:儿童的父母或保姆为儿童提供的都是符合规 则的话语,几乎很少纠正儿童的语法错误,为儿童提供不 合规则的反面证据。 • 在心灵学派看来,学习者只能依靠普遍语法的原则来排除 那些可能存在的、但事实上不正确的语法规则。
有的学者却持反对观点
• 虽然儿童的父母或保姆并不是通过明确地纠正儿 童的语法错误的方式给儿童提供语言习得的反面 证据,但是成人会通过其他方式给儿童提供语言 习得的反面证据,比如“重述”(recast)的方 式。 • Bohannon等(1990)和Farrar(1992)的研究 指出:儿童保姆的语言中以这种重述方式向儿童 提供语言规则的反面证据的情况比以往研究想象 的要多得多。
“外国人话语”与标准英语有三方面不用: 1.语音方面:语速慢、发音清楚、停顿、重音、夸 张等特点。 2.词汇方面:偶尔使用来自其他语言的词汇、近义 词替换、释义等方式。 3.句法方面:省略、扩展、替换或重置等 “外国人话语”与妈妈和儿童的对话有许多相似 之处(Freed)
5
合语法的与不合语法的“外国人话语” Grammatical and ungrammatical foreigner talk
• Michael Long(1983:126)发现
• 语言形式的调整对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可理解 输入远远不够,母语者在互动时,对“话语结构 ”(interactional structure of conversation) 的调整最多,对提供可理解输入更为重要。 • Michael Long 刻意区分两个概念:“语言输入 调整”(modified input)与“互动调整”( modified interaction)。 • 我们来举例说明这两个概念:
Grammatical talk
Ellis(1994:254)认为,合语法的外国人话语通常采取三种方 式对语言输入形式进行调整
简化 (simplification 指 母语者与非母语者交流时,为了使语言输入的形式简单易 懂所进行的话语调整。 规则化(regulation) 指母语者选择那些对非母语者来说最基本、最简明的结构以 减轻非母语者语言加工的负担。 You will not forget to buy the ice cream on the way home.
学习者可以造出从来没听过的句子
语言输入贫乏 不可能通过外在语言输入获得完整的语言能力
心灵学派
语言输入 “触发”因素 乔姆斯基 “语言习得机制” • 具遗传属性,人类独有 • 能使儿童加工语言材料,建立抽象原则 • 可能已经具备一些普遍的语言特征,无需学习 语言习得内在机制是语言习得的决定因素 语言输入环境知识语言习得发生的次要因素
• 研究结果表明:母语者—母语者与母语者—非母 语者两组在语言输入形式的调整上没有差异,而 两组被试在话语结构和功能的调整上存在重要的 差别。 • 当母语者—非母语者交际遇到困难时,双方更多 地采取诸如重复、确认、理解检查、要求澄清等 话语策略。特别是母语者为了解决交际困难会采 取这些策略与非母语者进行意义的沟通,而不是 通过教语法来解决问题。
语言输入是第二语言习得发生的必要条件
三种语言输入观的争论关键在于: